专题60 现代文九(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180357459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60 现代文九(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60 现代文九(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60 现代文九(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60 现代文九(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60 现代文九(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60 现代文九(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60 现代文九(上)第一单元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学生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课文复习要点九(上)第一单元一、课文点睛第1课 沁园春 雪【重点字词】1、生字注音。 沁qn园春分fn外妖娆ro 成吉思汗hn 数sh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 惟余莽莽惟:只。(2) 须晴日须:等到。(3) 略输文采输:差、失。(4) 俱往矣俱:都。 【重点句段】1、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3、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

2、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5、默写沁园春 雪下阕词的内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重点常识】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重点问题】 1、思想内容: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伟大的抱负及胸怀。2、结尾的含义:俱往矣”这三个字就将议论的时间从古代返回到了现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清楚地表明了作者歌颂的不是过去的人

3、,而是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也蕴含着作者的期望:祖国的大好河山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的建设,定会更加美好,足以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功绩。这鼓舞了人们革命斗争的热情,坚定了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第2课 雨说【重点字词】生字注音。田圃p 禁锢g 留滞zh 喑yn哑 斗笠l 襁褓qing bo 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i”。【重点句段】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2、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重点常识】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

4、子诗人”。【重点问题】1、诗歌形象:“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2、作者情感: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第3课 星星变奏曲【重点字词】1、生字注音。 朦胧mng lng 覆f盖 冻僵jing【重点句段】1、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2、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重点常识】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重点问题】诗歌形象:“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

5、好的东西。“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第4课 外国诗两首【重点字词】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 栖息 (xun) 喧响 沉(j) 寂【重点句段】1、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蛔在草茸茸的山上呜叫。2、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重点常识】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2、夜的作者是叶赛宁,俄罗斯诗人。【重点问题】诗歌内容:蝈蝈与蛐蛐这是一首大

6、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运歌声不断,运充满生机。夜着力表现了夜的静谧美丽,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二、阅读点典【题源】江苏省盐城市市直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统考七年级语文试题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8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发挥想像,描绘

7、上阕“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展现的画面。(3分)下阕“秦皇汉武”指 和 ,“唐宗宋祖”指 和 (2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中,“风流人物”是指什么人?这一句表明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牛刀小试【题源】(2015年中考安徽卷)(22分)槐花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

8、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什么奇迹呀?”“你们这样的花树。”“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

9、禁大为慨叹:“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什么神奇?”“这木棉花。”“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

10、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注】氤氲(yny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0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1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3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14 “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