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10-1》教案(21课时)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180357382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10-1》教案(2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10-1》教案(2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10-1》教案(2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10-1》教案(2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10-1》教案(2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10-1》教案(2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祥云县禾甸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10-1》教案(21课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返回目录1011血浆血液中除细胞外的液体成分。约占体重的45,比重为1.0251.035。血浆渗透压由胶体及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约相当7.6个大气压,与0.9NaCl溶液相近,故称0.9NaCl为生理盐水。血浆含水量为9192,其余为固体成分,如蛋白质、脂类、非蛋白氮类、无机盐、维生素及激素等。由于毛细血管遍布全身,血浆内物质可以与组织间液、进而与全部细胞进行交换,以完成血液的各种功能。从血管中抽出的血液如加入抗凝剂,可防止其凝固。放置或离心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液体即血浆,性质与在体内时差不多,惟所含钙与抗凝剂结合。常用抗凝剂有。(1)草酸盐:与血液内钙离子结合为不溶

2、性草酸钙而阻止凝血。最常用10草酸钾溶液,0.1毫升可抗凝5毫升血液。还有用草酸钠或草酸钾混合液者。(2)枸橼酸盐:与钙离子形成非离子化的可溶性钙化物而抗凝,常用于血沉检查和输血。(3)氟化钠:用于血糖检测标本时,可抑制血糖分解,防止血糖降低。(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是一种螯合剂,可与钙螯合起抗凝作用,能保存血液成分,适用于血液学检查。(5)肝素:可以抑制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等多步凝血反应,是一种良好的抗凝剂,可用于血气分析、血粘度测定等多种试验,但价格较贵,必要时才用。血浆可作为多种试验的样品。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量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应慎重选择。返回目录1012红细胞俗称红血球,血

3、液的一种主要细胞成分。红细胞为草黄色(大量堆积在一处时看上去呈红色)、无核、中心凹陷之圆盘状细胞(这种形态有利于完成气体交换)。直径69微米,瑞氏染色后呈粉红色。循环中的红细胞可因血液流速、血管直径而暂时变形,以通过直径更小的血管。异常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等均可发生明显变化,变形能力亦可降低。健康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50550万/立方毫米,成年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新生儿为600700万/立方毫米。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及调节血液pH值,均由所含血红蛋白完成。正常红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有一定的选择性。水与多数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而胶体物质(包括所有蛋白质)不能

4、自由出入,这对于完成其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正常红细胞渗透压与血液相等,这是保持其正常形态的必要条件,如红细胞处于低渗溶液中,则发生溶解破碎。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造血原料中,以蛋白质与铁最为重要,此外,还有维生素B12、叶酸等。一般情况下,食物中含量能满足需要。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生成与破坏保持动态平衡。各种生理与病理因素可以影响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减少较为多见,当低于参考值低限时即为贫血,可因造血原料缺乏、骨髓功能障碍、失血、溶血等因素引起。返回目录1013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分子量340,000,半衰期46日。血浆中参考值24克/升。纤维蛋白原由、

5、三对不同多肽链所组成,多肽链间以二硫键相连。在凝血酶作用下,链与链分别释放出A肽与B肽,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在此过程中,由于释放了酸性多肽,负电性降低,单体易于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但此时单体之间借氢键与疏水键相连,尚可溶于稀酸和尿素溶液中。进一步在Ca+2与活化的XIII因子作用下,单体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则变成稳定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完成凝血过程。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先天性缺乏,均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下降,严重时可有出血倾向。返回目录1014血清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如将血液自血管内抽出,放入试管中,不加抗凝剂,则凝血反应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胶冻。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

6、透明液体即为血清,也可于凝血后经离心取得。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而在凝血反应中,血小板释放出许多物质,各凝血因子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并继续发生变化,如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并随血清存放时间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这些也都是与血浆区别之处。但大量未参加凝血反应的物质则与血浆基本相同。为避免抗凝剂的干扰,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为样品。返回目录1015输血将全血或血液的某些成分输入受血者的血流中。输血的目的主要是补充血量,增加红细胞,提高血浆蛋白,补充凝血因子及增加免疫力等。因此,输血多应用在出血、贫血、严重感

7、染及凝血异常等情况。一般概念上的输血,多指输入全血,而仅输入某些血液成分则称成分输血,如单纯输入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等。此外,输血一般指的是受血者接受一个或多个供血者的血。如果受血者输入的是自己的血液(或某些成分)则称自身输血。如创伤后或手术时将收集存于体腔的失血回输,手术前自体采血储存,手术前血液稀释采血后回输等。输血前一定要作配血试验。首先要作A、B、O血型鉴定,定出A、B、O、AB四种血型,因国内Rh阴性的人极少,一般不作此型检查。输血时一般采用与受血者血型相同的血。如遇紧急憎况无同型血时A型和B型受血者可输O型血,AB型可单独输A型或B型血,但受血者为O型时,决不可输异型血。所输血液

8、一般多为库存血,即加入了一定量的含有枸橼酸、枸橼酸钠及葡萄糖等的保存液,在46条件下储存的血,一般期限为21天。输血途径常用的是静脉,少数亦可经动脉输血。在输血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称为输血反应。重者可危及受血者的生命。常见的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及细菌感染反应等。其中后两者可产生严重后果。此外输血还可传播一些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等。返回目录1016血型根据红细胞表面的特异抗原物质(凝集原)而对血液的分型,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目前所发现的血型抗原都是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类,多达上百种,实际上远不止于此。血型抗体(凝集素)主要为IgM与IgA

9、。相应的抗原抗体相遇,会发生凝集反应。血型系统中ABO、MN、P、Lewis等系统有天然抗体。临床上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为ABO系统,其次为Rh系统。ABO系统是根据存在于红细胞表面的A与B抗原所决定。血清中存在抗A或抗B抗体。ABO血型还有亚型存在。如A凝集原可分为A1、A2等,因此也有A1B、A2B等。据调查,我国A与AB血型主要为A1与A1B型。血型抗原终生不变,但其抗原性受年龄影响。初生时抗原性为成人的1/5,20岁达高峰,老年时转弱,因此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血型可因抗原性弱而发生ABO血型鉴定错误。血型物质还可以存在于其它体液中,以唾液含量最为丰富,唾液中的血型鉴定亦可做为临床参考。我

10、国人口血型分布为A、B、O型各约占30,AB型约占10。Rh血型是因发现用恒河猴(Rhesus monkey)红细胞免疫所产生的抗体也可与人红细胞发生凝集。说明人红细胞与恒河猴红细胞具有相同抗原,故取Rhesus字首命名为Rh抗原。现在已知存在着Rh血型系统,其中含有6种抗原,即C、c、D、d、E、e。凡红细胞含D抗原者为Rh阳性,否则为阴性。Rh血型与ABO血型无关,但与种族有关。白种人Rh阳性者占85,我国汉族占99以上,各少数民族互有差异。Rh血型无天然抗体,其抗体多由输血(Rh阴性者被输人Rh阳性血液)或妊娠(Rh阴性母亲孕育着Rh阳性胎儿)免疫生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一旦形成抗体,如

11、再输入Rh阳性血液,可发生严重输血反应。再孕育Rh阳性胎儿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不仅红细胞有多种血型系统,白细胞与血小板也有多种血型抗原。目前发现最重要的是白细胞所特有的组织相容A抗原系统(HLA)。HLA是一个很复杂的含有多型抗原的系统,分布极广,在皮肤、肾、脾、心、肺等处均有。故在器官移植时应做HLA配型,以减少组织排异,增加器官移植存活率。HLA也有种族特异。返回目录1017血液生化正常人体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在体外凝固之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清;血液加入适量抗凝剂后离心,淡黄色的上清液为血浆。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血液的主要生理功

12、能是:运输各种物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并具有免疫、凝血及抗凝血功能等。正常人的血液含水81%86%,其余为可溶性固体和少量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可溶性固体成份主要是蛋白质、非蛋白含氮物质、不含氮的有机物及无机盐等。血液中的非蛋白含氮物质中所含氮量的总称为非蛋白氮(NPN)。它们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最终产物,经血液由肾脏排出体外。非蛋白氮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可反映机体蛋白质、核酸的代谢情况及肾脏的排泄功能。血液尿素氮(BUN)约占NPN的1/2,在临床上常作为判断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血浆蛋白质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固体成分。正常含量为6080g/L。用盐析法

13、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几部分。血浆中清蛋白含量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清蛋白/球蛋白(A/G)为1.52.5:1。如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用电泳法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a1球蛋白、a2球蛋白、b球蛋白及g球蛋白五部分。如用分辨率更高的电泳方法(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免疫电泳)则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30多种成分。血浆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1血浆清蛋白因其浓度高、分子量较小,故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上起主要作用。2在生理状况的pH下,血浆蛋白质为弱酸,并且其中一部分与Na+结合成弱酸盐,(构成Na-蛋白质/H-蛋白质缓冲体系)它在维持血浆正常pH中发挥作用

14、。3运输作用:血浆中一些不溶或难溶于水的物质及一些易被细胞摄取或易随尿液排出的物质,在血浆中常与一些载体蛋白结合,以利于它们在血液中的运输并调节它们的代谢。4营养作用:血浆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时,所产生的氨基酸可参与氨基酸代谢池。5催化作用:血浆中的酶按其来源和作用可分为血浆功能性酶、外分泌酶和细胞酶三大类,测定这些酶在血浆中的活性有助于疾病诊断及估计预后。6有些血浆蛋白质是凝血因子,经过适当因素激活后可促进血液凝固。而另一些血浆蛋白质则具有抗凝血及纤溶作用。7血浆中具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是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血浆中g球蛋白几乎全是免疫球蛋白,一小部分免疫球蛋白出现在b和a球蛋白部分。免疫球蛋白分

15、为IgG、IgA、IgM、 IgD和IgE五大类。补体是一类血浆球蛋白,是以酶原形式存在的蛋白水解酶体系。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形态及代谢的改变,成熟红细胞除细胞膜及胞浆外无其它细胞器、因而与有核红细胞的代谢方式不同。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为:1糖酵解是成熟红细胞糖代谢的主要途径。它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膜离子泵的正常功能,以保持红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及正常形态。红细胞糖酵解与其它细胞的不同之处是生成大量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2,3-DPG可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降低血红蛋白与02的亲和力。2红细胞中约5%10%的葡萄糖沿磷酸戊糖途径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为红细胞提供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还原系统和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含量占细胞蛋白总量的90%以上。血红蛋白是由2条a链、2条b链组成,每条肽链中有1分子血红素。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辅基,在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阶段,于细胞的线粒体及胞液中合成。合成血红素的原料是琥珀酰CoA、甘氨酸和Fe2+。d氨基g酮戊酸(ALA)合成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血红素的合成受多种因素的调节。ALA合成酶的活性可被血红素反馈调节,还受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某些类固醇激素及杀虫剂、致癌物、某些药物的影响。血红蛋白的主要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