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80341311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一:论文题目:中医饮食养生摘要: 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 经过长期反复实践, 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主要从三因制宜, 五味调和、营养均衡, 饮食有节、适寒温, 顾护脾胃、清淡饮食, 把握饮食宜忌及疾病禁忌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 并着重强调了疾病饮食禁忌属于中医饮食养生的一部分, 应提高人们对其的认知度, 以便让食养适应不同的群体, 同时使人们对饮食养生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进行饮食保健。关键词:中医;饮食养生;基本原则;疾病禁忌;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 不足以存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饮食, 达到保养形

2、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也是古往今来各医家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 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 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饮食养生, 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研究食物的性能, 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 合理地调配膳食, 从而保健强身、防老抗衰 .中医饮食养生针对的不仅仅是健康人, 其对亚将康及患病之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论述。三因制宜1 因时制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是因为随着季节的交替, 日月更迭, 人的体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养生保健时要顺应时气的变化特点, 做到毋逆天时, 勿失气宜【2】 .饮食养生也应因遵循四

3、时寒热温凉的变化, 选取适当性味的食物, 如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述:春省酸增甘, 以养脾气;, 夏省苦增辛, 以养肺气;, 长夏省甘增咸, 以养肾气;, 秋省辛增酸, 以养肝气;, 冬省咸增苦, 以养心气。当春之季, 万物复苏, 应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夏令之时, 气候炎热, 机体阳气最为旺盛, 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主湿, 气候闷热, 应减甘增咸以养肾气;当秋之际, 万物生长平缓主收, 气候干燥, 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令之时, 万物收藏, 气候寒冷, 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五脏应四时, 根据五脏乘克关系, 使五脏之气处于平衡状态, 不至于太过或不及。2因地制宜2因地制宜素问-异法方宜论曾载:;

4、东方之域, 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 海滨傍水, 其民食鱼而嗜咸;南方者, 天地之所长养, 阳之所盛处也;西方者, 金玉之域, 沙石之处其民华食而脂肥;北方者, 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民乐野处而乳食;中央者, 其地平以湿, 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地域不同, 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也不尽相同, 因此, 食养也须参考地域差异。北方天气寒冷, 其人体质壮实, 饮食厚浊, 在进补时可选羊肉、狗肉等大温大热之品;南方人, 体质柔弱, 宜选用鸡肉、猪肉等温补之品。西北地区, 干燥多风, 燥易伤肺, 宜多吃百合、银耳、梨子、蜂蜜等滋阴润肺之品。东南沿海地区

5、, 地势低洼, 湿气重, 应适当食用健脾利湿之薏仁, 冬瓜、扁豆、冬笋、玉米等。3因人制宜因为年龄、性别、体质的差异,五味调和, 营养均衡1 五味调和饮食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言:;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 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 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从饮食物中摄取的五味能养五脏之气, 人体气机调和, 津液化生, 形神乃俱。灵枢-宣明五气又提出了;五入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说明五味对五脏具有选择性的亲和作用。在食养时应谨和五味, 不可偏嗜。五味调和, 皮肤、肌肉、筋脉、骨骼得以充养, 气血顺畅, 正气内存则

6、邪不可干。若偏嗜某一味, 致五味失调, 脏腑功能失衡, 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载有:;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央绝。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央.2营养均衡上文提到五味调和, 其实也包含另一层意思, 即合理搭配, 营养均衡。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蔬性能各不相同, 不可偏胜 .如谷类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热能的直接来源, 此外, 还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果蔬中含

7、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肉类能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 肉类和果蔬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这些营养物质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讲究饮食均衡, 荤素搭配, 才能达到身强体健, 预防疾病的目的。饮食有节, 适寒温1节制饮食, 定时定量孔子主张:;不时不食, ;不多食;吕氏春秋-尽数亦有:;食能以时, 身必无灾;千金要方-养性序也强调:;不欲极饥而食, 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 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 渴饮过多则成痰癖.说明日常饮食应有节制, 不可过饥或过饱, 且应定时定量。饮食过饱, 脾胃运化不及, 易伤胃气, 且过多的食物积滞于中, 易蕴而化热, 影响脾胃气机升

8、降, 出现胃痛、反酸、痞满等证, 若邪热下迫大肠, 肠中气机壅阻, 气滞血瘀, 则下利脓血, 结滞不散者, 则成痔疮。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言:;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 肠澼为痔.另外, 饮食过饥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 半日则气衰, 一日则气少矣。饮食过饥, 脾胃生化乏源, 水谷之精难以充养全身, 长此以往, 正气亏虚, 疾病乃生 .2 适寒温适寒温, 是指不仅食物的性质要冷热适宜, 其冷热温度也应有度, 膳食应注意冷热均衡。饮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和平性, 在选用时, 首先需明确自己的体质类型, 体质不同, 择食也有差别。温热之品, 能助阳御寒, 适合阳虚之人;寒凉之品,

9、能清热除烦, 适合阴虚者;而平性之品, 性味平和, 多作用和缓, 各种体质皆可食用。但万物皆有度, 若寒热不节制, 会影响胃肠功能, 导致疾病的产生, 如灵枢-师传云:;食饮者, 热无灼灼, 寒无沧沧。寒温中适, 故气将持, 乃不致邪僻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有:;水谷之寒热, 感则害于六腑.孙思邈也强调:;热食伤骨, 冷食伤肺, 热无灼唇, 冷无冰齿。所言不同, 然其意一致。顾护脾胃, 清淡饮食脾胃居中焦, 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权衡以平, 气口成寸, 以决死生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水精四布,

10、五经并行, 水谷精微需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及转输功能, 才能布散全身, 维持五脏六腑的机能 .张仲景主张;四季脾旺不受邪, 也强调了脾胃之气的重要作用。因此, 饮食养生应以顾护脾胃为中心, 而顾护脾胃莫过于清淡饮食为佳。千金要方云:;善养生者常宜轻清甜淡之物, 程钟龄亦有:;莫嗜膏梁, 淡食为最.清淡饮食, 既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饮食物原有的营养成分, 又减少了脾胃的负担, 相较于厚味之品而言, 其对心脑血管的风险也低。把握饮食宜忌1饮食习惯进食时应细嚼慢咽, 以便让食物和淀粉酶充分接触, 以助消化。古语有云;食不言, 在吃饭时不要说话, 以免引起呛咳等。另外, 吃饭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生气郁闷时,

11、 机体气机运行不畅, 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饭后要勤漱口, 保证口腔的清洁, 此外, 还需进行饭后保养, 适当活动, 如孙思邈主张;食毕摩腹, 除百病, ;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等。2 饮食宜忌寒热宜忌:抱朴子曰:;冷热并陈, 宜先食热, 后食冷.先食热可减少寒凉之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四时宜忌:;春不食肝, 夏不食心, 秋不食肺, 冬不食肾, 四季不食脾, 因春季属肝, 肝气本盛, 食肝则肝气更旺, 恐肝木乘脾土, 故春季不宜食肝, 他脏类推。内经还有;用寒远寒, 用凉远凉, 用温远温, 用热远热, 食宜同法之说。礼记也记载了各月的饮食忌宜等。说明时令不同, 禁忌各异。配伍宜忌:关于食物相克的说

12、法由来已久, 如本草纲目记载:;妊妇以鸡子鲤鱼同食, 令儿生疮.饮膳正要:;鸡肉不可与兔肉同食, 令人泄泻.陶弘景认为:;鸡肉不可合葫、蒜、芥、李食.主要是食物性味或功能相反导致。现在食物相克之说越来越泛滥对此, 我们须辨证看待, 因为有些说法并无确切的科学依据 .疾病禁忌早在内经就有关于疾病饮食禁忌的论述, 如:;五禁: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肾病禁甘, 肺病禁苦;病在筋, 无食酸;病在气, 无食辛;病在骨, 无食咸, 病在血, 无食苦;病在肉, 无食甘 等, 但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限制, 历代医家对疾病的饮食禁忌记载缺乏系统的论述, 更甚少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原则纳入中医饮食养生的

13、体系, 导致人们对这一部分的认识相对薄弱, 但是饮食养生保健不仅仅是针对健康人而言, 亚健康及患病之人更需要借助食养来保养形体。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更可以借助高科技的方法, 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统计, 提高人们对疾病忌口的认知度, 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医饮食养生内涵, 使之与时俱进, 适应不同的群体。全国名老中医管竞环教授在临床时期就非常重视病中;忌口.他认为患病之人, 由于各种生理、病理改变, 使其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时期, 因而对于饮食物的选择也应相应调整。正如金匮要略云:;所食之味, 有与病相宜, 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益体, 害则成疾, 以此致危 .管老擅长中医肾病的研究诊治, 他常说肾病

14、患者尤其要禁食海鲜、螃蟹和鸡、鸽等发物, 因临床上有数例患者在治疗后血尿、蛋白尿基本控制, 因食用鸡肉、海鲜等, 而出现尿蛋白增加, 血尿反复的现象。疾病饮食禁忌之所以重要, 原因在于若食物选择不当, 有可能会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出现旧疾复发, 其机制大致可分为三类 : (1) 某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种激素, 会导致人体出现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的症状。如糖皮质类固醇摄入过量时可诱发感染、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 (2) 某些食物如海鱼、虾、蟹等含有异体蛋白, 易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复发; (3) 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如酒类、葱蒜等极易引起炎性感染病灶的扩散、疔毒走黄等。此外, 对于对服药者,

15、要注意防止食物减弱药效, 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本草纲目有载:;凡服药, 不可杂食肥猪犬肉, 油腻羹会, 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 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等 .若药用黄连、甘草、苍耳子、乌梅、桔梗等要忌食猪肉, 鳖甲忌食苋菜, 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等。小结中医饮食养生文化历经千年, 博大精深, 并非三言两语能概之,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断丰富其内涵, 才能使之符合社会发展, 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参考文献:宋俐, 汪华。中医饮食养生探析.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 (5) :47-49.【2】王彦丽。内经体质观与三因制宜.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2 (6) :94-95.代民涛, 柴可夫。基于;三因制宜理论的食材养生探微.中华中医药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