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窍门43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80324466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窍门4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广东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窍门4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广东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窍门4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广东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窍门4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广东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窍门4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窍门4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窍门43页(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

2、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中考真题】(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3、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唐雎:c项中的“之”作动词,可译为“到,往”;d项中的“之”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参考答案d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解题指津】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

4、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中考真题】(贵州黔东南卷)解释下列加点词。(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2)不能名其一处也_(3)几欲先走_解析“间”在这里作动词,可理解为“夹杂”;“名”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说出”;“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跑”。【参考答案】(1)夹杂(2)说出(3)跑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透视】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

5、(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解题指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1)保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4)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5)调整,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中考真题】(山西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_(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解析“讽”在这里是“用委婉的语言劝告”的意思;“孰与”是一个固定句式,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

6、(哪个、哪样)更”。参考答案(1)邹忌委婉地劝说齐王,齐王接受了规劝。(2)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考点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透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解题指津】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

7、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中考真题】考点六: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考点透视】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解题指津】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中考真题】(

8、浙江湖州卷)阅读爱莲说一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_解析莲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通过文中对莲的描写的句子,分析莲具有哪些品质,莲的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品质。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具有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品质。这些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品质。参考答案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考点七: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点透视】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主要考查方式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

9、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中考真题】(浙江金华卷)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_解析解答这道题需注意两点:一是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寓言的寓意对你的生活所起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参考答案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

10、眼光看问题。看法: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1比并列,靠近比较,相比及,等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核舟记(七上)捕蛇者说(九下)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陈涉世家(九下)2鄙边疆,边远的地方浅陋,无知,见识短浅蜀之鄙有二僧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为学(六上)曹刿论战(七下)出师表(九下)3兵兵器,武器军队兵士兵革非不坚利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葛婴将兵徇靳以东行收兵

11、天时不如地利(六下)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陈涉世家(九下)4病疾病,生病疲劳,困苦不堪毛病,缺点,弊端辱,耻辱未果,寻病终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桃花源记(九下)捕蛇者说(九下)问说(八上)(非考试篇目)橘逾淮为枳(六下)5察明察,考察,考核观察,细看,识别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曹刿论战(七下)出师表(九下)6彻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七上)7乘坐、驾(车)趁,引申为“冒着”(shng)量词。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公与之乘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曹刿论战

12、(七下)登泰山记(九下)陈涉世家(九下)8从跟从,跟随听从,顺从自,由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战则请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从小丘向西百二十步乃大惊,问所从来伤仲永(七上)小石潭记(七上)曹刿论战(七下)狼(八下)醉翁亭记(九上)曹刿论战(七下)孔孟论学(八上)陈涉世家(九下)小石潭记(七上)桃花源记(九下)9当在(某时、某处)占着,挡着对着,面对应当,应该将要,就要(dng)抵充,当作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咨臣以当世之事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

13、云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当奖率三军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今当远离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卖油翁(七上)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登泰山记(九下)登泰山记(九下)登泰山记(九下)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出师表(九下)捕蛇者说(九下)10道路,途道理,规律道义说,讲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会天大雨,道不通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伐无道,诛暴秦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石潭记(七上)陈涉世家(九下)登泰山记(九下)出师表(九下)出师表(九下)天时不如地利(六下)陈涉世家(九下)桃花源记(九下)11得得到,获得(看到,看见)(领会)(抓到)(找到)(发现)(照到)能够、可以合适,适当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一狼得骨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得之心而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