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浅谈遂川县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精选WORD]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80306051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浅谈遂川县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精选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1浅谈遂川县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精选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1浅谈遂川县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精选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浅谈遂川县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精选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浅谈遂川县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精选WORD](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遂川县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撰写时间:202X年XX月XX日 浅谈遂川县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数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约在60多万到1亿之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家是孩子最开始的港湾,是他们的最早启蒙地,选择隔代教育还是亲子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

2、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祖父母和其他非直系亲属对儿童的照顾远不及亲子间的教育那样有针对性和富情感性。更何况许多儿童连这种照顾都无法享受,从小他们只能寄居在别人家里或者独自生活。也许这对他们的独立能力或多或少是一种锻炼,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的是,孩子正处于一种转型期,这段时期是直接影响到他将来各个方面的发展的,父母亲良好的教育和对他们人生观上的指引对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不少数的“留守儿童”逐渐变成了“问题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本着全面掌握遂川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的宗旨,笔者在遂川县志愿者协助下对遂川县农村留守儿

3、童情况进行了调查。遂川县留守儿童的现状遂川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是吉安市的南大门,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23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329个行政村(居委会),现有国土面积3144平方公里,总人口5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总数10.2万,占总人数的19.39%。截止202x年5月,全县共有“留守儿童”21577人,占在校学生总人数65896的32.7%;其中小学“留守儿童”16038人,初中“留守儿童”5539人;男11623人,女9954人;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10782人,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6011人占总数的27.9%,非住宿的155

4、36人,占72.1%。从留守学生年龄结构统计来看:6-11岁的占留守学生的46%,12-14岁的占30%,14岁以上的占24%。据调查显示,在遂川县“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大多一般一年以上回家一次,其中有的家长两年回家一次,个别家长五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联系一次,有的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联系。联系的内容一般是关于钱物,关于饱暖,谈及学习问题,特别是品德问题的不足20%;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80%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调查还得知,“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

5、监护人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60%的临时监护人连每年一二次的家长会也不能按时参加,农村学校由于家校距离远,教师登门家访的难度大,对年老的监护人电话家访又很难达预期效果,因此,较一般儿童而言,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打了不小的折扣。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二、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

6、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202x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539亿,比202x年增加了8.8%,即增长了1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据调查显

7、示,遂川县“留守儿童”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10782人,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学生有10795人,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有19802人,寄养在亲戚家的学生有1775人。 2、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2x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

8、: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为了更加真实地论述留守儿童现象的现状,下面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实例。 古阳,男,11岁,家在遂川县戴家埔乡淋洋村山塘坑1号就读戴家埔乡淋洋中心小学3年级。母亲逝世,父亲外出打工4年未回家。由伯父古棠忠抚养,伯母患有脑木炎,奶奶年老生活不能自理。可是命运却依旧和古阳开了个玩笑,古阳同学患有先天性尿道下裂,其尿道开口不在正常位置而在会阴部,外阴形状如女性,不能站立排尿,龟头背侧包皮如围裙状,阴茎腹侧无包皮系带。被村里人讥笑称为“阴阳人”。在采访中,古阳性格非常内向,几乎没有话语,也没有笑容。让人看了很是心酸。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先

9、天尿道畸形,经过手术是可以治愈。可是对这样的家庭手续费显得是多么遥不可及的。幸运的是,在笔者和遂川志愿者的协调下,在“麦田计划”资助下,古阳终于如愿以偿在市中心医院成功的做好了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中国农村数以亿记的进城农民工。在为自己拼搏奋斗的同时,他们也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加速了城市与农村的两极分化,城市发展与进步的速度远远是农村依靠几个打工者所无法比及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只是中国国情的一个突出表现点而己,多年来的呼吁,可现实的回答只能是等待。可谁又在想象若干年后的今天,二千多万的留守儿童将来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

10、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还有今近年来由于父母婚姻问题也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形成。我们在遂川了解到85%的孩子之所以在家成为“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所在地没有合适的学校,到了那里没有得到好的教育。 三、留守儿童广泛存在的问题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

11、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雩田镇的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从中小学校调查还得知,“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60%的临时监护人连每年一二次的家长会也不能按时参加,农村学校由于家校距离

12、远,教师登门家访的难度大,对年老的监护人电话家访又很难达预期效果,因此,较一般儿童而言,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打了不小的折扣。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一般一年以上回家一次,其中有的家长两年回家一次,个别家长五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联系一次,有的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联系。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而联系的内容一般是关于钱物,关于饱暖,谈及学习问题,特别是品德问题的不足20%

13、,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

14、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调查中,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80%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4,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

15、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

16、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向小点的同学索要钱物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6、价值扭曲。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在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