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0294227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大学语文如何学习资料最新 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大学语文如何学习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四种文体学习重点归纳 大学语文共分为五部分: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和附录。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接受和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与写作这种文体。教材选录了15篇议论文,其中现代文10篇,

2、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议论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应能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说明文是一种常用文体。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说明文已成为人们传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交流介绍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方法的重要文章体裁。教材选录了8篇说明文,通过阅读这些说明文,我们能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这8篇说明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所说

3、明的中心和要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应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以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教材选录了13篇记叙文,其中现代文8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记叙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应能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能简要说明这

4、些描写方法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并能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从先秦至清,历代留存至今的诗歌(包括词曲)数以万计,且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教材选录了20首诗词(以古代诗词为主),就是为了让考生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切实理会诗歌的情感内容、抒情方式及艺术特点。对于诗词部分,考生应能熟读或背诵;应能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应能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

5、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总之,以上四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以进一步提高考生的语文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大学语文记叙文重点复习指导一 冯谖客孟尝君 1、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2、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的目的,固然是为了报答孟尝君的

6、知遇之恩,帮助孟尝君巩固在他薛地的地位,但从另一方面看,也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因而具有某种积极意义。 3、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 冯谖有着机智豪爽、深谋远虑和临机而断的性格。 4、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这是先抑。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

7、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孟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这种手法避免了平铺直叙,造成文章的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姿态横生。 5、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通假)孟尝君:贫困穷顿无法生存,托人请求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意动)之也,食(名词作动词)以草具:身边之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他,就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 (3)食(名词作动词)之,比门下之客:给他吃,和门下一般食客同样款待 (4)孟尝君客(意动)我:孟尝君把我当客人看 (5)左右曰:“乃

8、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左右的人说:“就是那个歌唱长铗归来的人” (6)窃以为君市义:我私下用债款为您买来了“义”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举;拜访 (2)驱而之薛:往、到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意动,感到奇怪;名词作动词,穿衣戴帽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责同债,债务;以,拿;何市,市何,宾语前置,买什么;反同返,返回。 (5)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买义;才 (6)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同返,返回;坚决 报刘一丈书 1、作者宗臣,明代“后七子”之一。这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 2、了解本文揭露明代官场腐败风气的写作目的。 3、理解

9、本文“干谒者”、“权者”、“门者”的形象特征: 干谒者奴颜婢膝;权者虚伪贪婪;门者狐假虎威 4、掌握本文在揭露“干谒者”奴颜婢膝的丑态和“权者”虚伪贪婪嘴脸时所采用的细节描写的手法。: 5、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我就更加不知道该用什么来报答您了 (2)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至于不能被上司下僚所信任的毛病,在我身上表现的尤为严重 (3)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早晚用鞭子赶着马,恭候在权贵的门前 (4)袖金以私(作动词)之:衣袖里藏着钱,偷偷地送给他 (5)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使动)之:看门人又得到那人送的钱,就起来放他进门 (6)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被动句)

10、,仆则愈益不顾也:因此常常不被长官所喜欢,我却更加不顾及。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何至更辱馈遗:谦逊用此,承蒙、劳驾;馈遗:赠送物品 (2)书中情意甚殷:深切、恳切 (3)上下相孚:融洽、信任 (4)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刻、马上 (5)恶气袭衣裾:熏染 (6)闻鸡鸣,即起盥栉:洗脸梳头 (7)官人幸顾我:照顾 (8)相公又稍稍语人曰:稍微、偶尔 (9)间道经其门:间或、偶尔 (10)斯则仆之褊哉:地方狭小,引申为气量狭窄,这里自谦,指不愿巴结权贵 马伶传 1、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赞美马伶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 3、理解

11、本文的借鉴意义:艺术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入生活,以间接生活体验来弥补直接生活之不足。 4、理解“见昆山犹之见分宜”的讽刺意义:昆山指当朝宰相顾秉谦,分宜指奸相严嵩,讽刺顾秉谦与严嵩是一丘之貉。 5、掌握本文运用的倒叙手法:本文记叙的事件有:马伶与李伶第一次较量;马伶的三年学艺;马伶与李伶第二次较量。马伶战胜李伶的原因是全文的重点,作者把马伶三年学艺放在文章最后叙述,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这样写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并且以事实为铺垫,使马伶获胜的原因更为充分,令人信服。 6、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戏班因为演技高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 (2)

12、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座中的看客于是看着西边的戏台而连声赞叹,有的大声喊叫拿酒来,有的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边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边 (3)马伶耻(意动)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已出于李伶之下为耻,已经卸掉戏装跑掉了 (4)李伶忽失声,匍匐前(名词作动词)称弟子:李伶忽然大惊失声,匍匐上前,口称弟子 (5)子又安从(宾语前置)授之而掩其上哉:你又是从哪里学来而超过李伶的呢?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问桃叶渡,游雨花台:探访 (2)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停止;出名 (3)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超过 (4)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同类

13、往事(之十四) 1、作者冰心,“五四”以来的女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理解全文赞美大海的品格,号召年轻人做“海化”青年的中心思想。 3、掌握本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和拟人化的修辞方法: 本文的主旨是赞美大海,但文章的开头却两次说到大海的“单调”,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说海的单调是为下文突出海的丰富多彩的品格服务的。 作者对大海女神的描绘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大海以感情和生命,又以大海的形象象征了人的品格。这种拟人化的象征手法,使作品完成了从“海性”到“人格”的过渡。 背影 1、 作者朱自清,现代的散文家、学者,“文学研究会”成员,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

14、文。 2、 理解作者所选取的独特视角,体会文章所表现的真挚动人的父子深情: 文章选取了“背影”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表现,别开生面。父亲不辞辛劳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背影,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真情,也是儿子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 3、 分析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理解白描手法与侧面烘托在文中的运用: 作者对父亲为儿子送行的一般过程写的比较简略,对父亲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过程则写的十分细致。为了突出父亲的形象,作者首先作了铺垫,突出了父亲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桔子的不易,更能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的深挚。 白描手法描写父亲形象,先是语言白描,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心,然后是肖像描写,勾勒父亲的外形轮廓,其后是行为描写

15、,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通过白描手法,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侧面烘托:通过儿子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体现出父爱的真挚力量。 4、 掌握文章的结构线索,说明文章四次出现的“背影”各自的表现作用: 文章以“背影”为结构线索,背影在文中四次出现。 开篇点题,说明难以忘怀“背影”,引起读者的关注; 中间对“背影”正面描写,先后两次,表现背影所凝结的父子深情; 结尾写到泪光中的“背影”,首尾呼应,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 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故都的秋 1、作者郁达夫,现代作家,“创造社”成员。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2、理解本文所写北京秋天“清、静、悲凉”而又“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 3、理解本文选取富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常见景物表现故都秋色的写景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