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0293401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例文 备课应是终身随时的感悟,而不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课应是刻在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教学蓝图,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最新例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做了一张贺卡,准备母亲节的时候送给妈妈们,这张贺卡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笑笑

2、、淘气、小斌分别在方格纸上画了贺卡的示意图,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谁画的像。 1.出示图。 2.观察图,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 4.小组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他们是怎么画的? 5.小组汇报 笑笑:我画的图,宽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4厘米,长1.5厘米相当于实际的6厘米。 淘气:卡片的长和宽的比是6:4、也就是3:2,所以,我画的图长和宽的比也是3:2。 小斌:只要长比宽长一些就行。 6.画的图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得出:只要长和宽都按相同的比(可以有两个意思,一是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和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相等,二是图中的长和宽的比

3、与实际的长和宽的比相等)来画,画的图才像。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以量出原来的长和宽,再将它们的长和宽缩小相同的倍数,才能画的像。 活动二、画一画 把下面的图放大,比一比谁画得像。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全班交流。 活动三、探究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汇报。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最新例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

4、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正比例的特征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正比例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生:要满足两个条件 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 2、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不变。 师: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为y和x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x的变化,y也在不断变化,y和x的比值始终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师:

5、看来对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掌握,下面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图画的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画一画)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导入本课。) 二、动手画图,理解含义。 填表,说一说表中两个量的关系。 一个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这个数的5倍 (1)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 (3)谁能说一说这两个量的关系。 这两个量在不断变化,并且一个数增大,它地5倍也不断增大,但他们的比值不变。所以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带领学生看懂图,明确图上横轴、纵

6、轴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各点所表示的含义。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点,扫清障碍。) 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点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学生会很形象的看到所有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体会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直线。) 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师: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看一看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所形成的的图形是不是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从反方进一步证明成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形成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通过对比方式,再

7、次验证结论。)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巩固所学。)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最新例文3 教学目标: 1、在具

8、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 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 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3、 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 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 圆的半径与周长。 10、 圆的面积与半径。

9、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在书上表格填写。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根据上表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5、 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读出未知数据再算一算,比较两次结果。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四: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

10、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 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教案最新例文4 一、教材 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11、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

12、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这一内容的设计,我结合实际主要确定了三个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即: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了两个情感目标,即: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重难点目标是: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

13、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两个重难点目标,我将采取直观教学的形式(既PPT课件演示)和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相结合,以此来分解难点,从而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二、教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提问法、讲练结合法和激趣法。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PPT课件进行逐一演示,既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又演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使整个过程和方法都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去感受和体验;启发式提问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交流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发现了

14、什么?;讲练结合法就是利用我设计的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在练习题上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趣法就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研究得出结论后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我提出了激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两次探索与研究,如: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探索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交流活动为主,即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写下来,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步骤: 1、温故而知新。 我设计了两道题,都是用PPT课件展示出来,一是什么是正比例的填空题,二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两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