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39)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0238461 上传时间:2021-04-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39)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7年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39)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7年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39)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7年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39)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7年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39)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39)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三政治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39)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 。 3.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 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自治地方: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

2、地方的 。 (4)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 为前提和基础。 (5)自治权: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 、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各少数民族聚居,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国家统一,自治权,变通执行权,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社会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政治基础: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 的民族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 。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

3、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大杂居,相互依存,当家作主,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不包括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特别提示,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概况 (1)我国是多宗教国家,信教人数比例不大,绝对数字不小。 (2)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 2.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 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我国宗教坚持 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 相适应,信仰自由,独立自主自办,社会主义社会,3.弘扬科学精神 (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 的宣传教育。 (2)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4、值观,无神论,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是不对宗教进行管理,而是维护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共同的利益,特别提示,四、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 (1)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 、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2)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 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体系,实现途径,根本保障,基本经济制度,2)坚持把 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3)坚持把党的

5、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有机结合起来。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层面,依法治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网络构建,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考点一,考点透析,1.我国的民族关系 (1)新型民族关系,2)民族现状: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具体要求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6、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易错辨析,1.(2014年天津文综,8)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辨析: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2012年江苏政治,17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辨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辨析:民族平等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高考扫描:2014年天津,8,选;2014年安徽,5,选;2013

7、年北京,34,选;2012年江苏,17,选,典例导引 (2014年天津文综,8,4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47个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B.C.D,解析: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颠倒了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的

8、关系。材料强调,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符合题意。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错误。答案为C,考点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点透析,1.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见附表,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的关系,易错辨析,1.(2014年天津文综,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2.(2014年安徽文综,5)民主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辨析: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3.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辨析:民族自治地方

9、设立自治机关,依法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命题探究,命题角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考扫描: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5,选;2011年重庆,34,选,典例导引 (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5,4分)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 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

10、举措 A.B.C.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转移支付,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有利于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也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符合题意。上述举措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及自治权无关,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技法指导 采取“定向排除法”解答组合类选择题 自治权是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不能随意地扩大和缩小,可见错误。所以依据错误,由此我们可以排除A和C选项。然后对比B和D选项,因为都包含,所以只要区分和就可以了,考点三,我国的宗教政策,考点透析,1.关于宗教政策的几个注意点,2.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的关系 (1)民族、宗教

11、与国家密切联系,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而多数民族又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因此民族、宗教无小事,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多种宗教流传、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信教,因此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必须正确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3.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2)不能认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

12、只有对宗教事务依法进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3)不能认为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利于宗教界的对外交往。我国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4)不能认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仍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多宗教国家,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因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面发展,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但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3、;我国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者,是无神论者,是唯物论者,只能信仰马列主义,不应信仰宗教和活动。如果在共产党员和信教之间,共产党员选择了信教,就要劝其退党,特别提示,易错辨析,1.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辨析:宗教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的本质不会改变。 2.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辨析:社会主义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宗教的世界观是对立的。但是我们可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禁止宗教国际交往。 辨析: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强调宗教不受国外势力支

14、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命题探究,命题角度3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考扫描:2012年海南,13,选;2012年大纲全国文综,34,选,典例导引 (2012年海南政治,13,2分)某景区利用当地著名佛教庙宇进行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商业开发过度、管理不规范以及“僧人”摆地摊、占卦算命等问题,当地政府为此制定景区游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进行整改。规范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能够拓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发展文化生产力能够消除封建迷信活动,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有利于消除信教群众与非

15、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区别 A.B.C.D,解析:本题考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说明了规范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混淆了宗教与迷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答案为B,命题角度4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高考扫描:2012年北京,31,选;2012年江苏,18,选;2011年海南,12,选,典例导引 (2012年北京文综,31,4分)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探究。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关于推动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发挥宗教团体在赈灾救济中的社会功能、论农村信教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研究。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最可能是() A.

16、我国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B.我国如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国宗教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D.我国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是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材料中给出的参考文献,均涉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应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答案为D,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热点材料,材料一近年来,贵州省贵港市全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6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减少贫困人口19.2万多人。据了解,“十二五”以来,针对少数民族聚居于边、远、山等环境条件较差地区的状况,贵港市实行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区域发展与扶贫进村入户同步推进,民族繁荣有保障区域自治促发展,材料二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国务院授予678个集体第六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9月22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