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的防控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0205223 上传时间:2021-04-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病的防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心血管病的防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心血管病的防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心血管病的防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心血管病的防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病的防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病的防控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血管病的防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心血管病的防控,分类,循环系统疾病:心脏和血管疾病 高血压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 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 肺循环疾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急性风湿热,发病率高 可干预性,心血管病的防控,一、高血压(hypertension) 诊断与分类,高血压: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原发性(95)、继发性 1、诊断标准 成年人在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1999,心血管病的防控,2、血压水平的定义

2、和分类(WHO/ISH,一、高血压 诊断与分类,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心血管病的防控,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我国:北方南方,东部西部,城市农村 人群分布: 随年龄的增高发病率增加,男性高于女性 脑力体力,一、高血压 流行特征,心血管病的防控,1、高钠低钾 2、超重或肥胖 3、饮酒 4、遗传 5、吸烟 6、高脂饮食 7、缺乏锻炼 8、紧张度,一、高血压 危险因素,心血管病的防控,随着细、小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各脏器发生继发性改变,以心、脑、肾为重 冠状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 眼底动脉硬化 肾脏毛细血管硬化,一、高血压 临床表现,心血管病的防控,药物治疗 饮食

3、治疗 运动疗法 放松疗法,一、高血压 治疗,心血管病的防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中风) 1、分类 出血性 脑出(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 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短暂性脑缺血(TIA,二、脑卒中(stroke) 分类,心血管病的防控,时间: 地区: 我国:北方南方,城市农村 人群: 年龄:老年人高发(50岁) 性别:男性高发 种族:黑人高发 职业:重体力劳动者高发,二、脑卒中 流行特征,心血管病的防控,二、脑卒中 危险因素,1、高血压 SBP和DBP升高均增加发病危险 血压与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均呈正相关, 为血压正常者的13-24倍(我国21省调查) 2、心脏病: 与缺血性脑卒中

4、关系密切 可增加2倍以上的发病危险,心血管病的防控,二、脑卒中 危险因素,3、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4、糖尿病: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 5、短暂性脑缺血(TIA) 6、吸烟 7、饮酒,心血管病的防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本病共分5型: 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无症状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三、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定义与分类,心血管病的防控,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病理特点: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主支管腔显著狭窄达横切面的7

5、5%以上。 诱因:劳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食 临床特点: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闷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和情绪激动时,持续几分钟,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制剂后消失。 治疗原则:改善供血、减轻心肌耗氧,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防控,心肌梗塞:心肌缺血性坏死。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1小时以上)的缺血所致。 临床特点: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 *往往在饱餐特别在脂肪进食过多时-血脂、血粘稠度 *安静、睡眠-迷走兴奋-冠状动脉痉挛 *用力大便-心脏负荷增加,心血管病的防控,三、冠心病 流行特征,时间,心血管病的防控,

6、地区 1、不同国家: 芬兰、美国、荷兰等高发 日本、希腊低发 2、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三、冠心病 流行特征,心血管病的防控,人群 1年龄、性别分布 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40岁后,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倍 男性高于女性 绝经期妇女患病率明显升高 男性心肌梗塞多见,女性以心绞痛偏多,三、冠心病 流行特征,心血管病的防控,2. 职业分布 精神紧张或注意力高度集中者多发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发病比例 2 : 1,三、冠心病 流行特征,心血管病的防控,3. 种族差异 中国、日本远比欧美国家低 在我国,哈萨克、藏、蒙等族发病率低 种族差异可能与饮食、劳动强度、生活习惯、水质有关,三、冠心病 流行特征,

7、心血管病的防控,三、冠心病 危险因素,1、高血压 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升高均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 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愈严重,愈易发生心肌梗塞或冠心病 开始患高血压的年龄越早,以后患冠心病的危险越大,心血管病的防控,三、冠心病 危险因素,2、高胆固醇血症 人群TC水 平与冠心病 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成正比,心血管病的防控,胆固醇在体内形成脂蛋白: LDL-C沉积形成斑块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血管病的防控,从冠状动脉内取出的斑块,堵塞的冠状动脉,心血管病的防控,三、冠心病 危险因素,2、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4 时,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

8、年龄越早,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心血管病的防控,三、冠心病 危险因素,3、吸烟 烟中尼古丁可造成血管收缩 烟雾中的CO也可造成心血管损害 吸烟量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 戒烟者随戒烟时间延长,冠心病死亡率降低,心血管病的防控,三、冠心病 危险因素,4、糖尿病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50%的患冠心病。 5、肥胖 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心血管病的防控,三、冠心病 危险因素,6、缺乏锻炼 7、A型行为 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表现:赶时间、没有耐心、不安于现状、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攻击性,心血管病的防控,防治

9、策略和措施 防治策略,全人群策略: 方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目的:改变社会经济、不良行为因素和不合理生活方式等。 高危人群策略: 对特殊危险性的个体采取预防措施,心血管病的防控,一级预防 1、合理膳食: 控制食盐的摄入量:5g/d 控制脂肪摄入量:胆固醇300mg/天 饱和FA、不饱和FA 2、禁烟限酒 3、适量运动 4、控制体重 5、心理平衡,防治策略和措施 三级预防措施,心血管病的防控,二级预防 普查、筛查、定期健康体检 高危人群:肥胖、血压偏高、血脂紊乱、吸烟、家族史、久坐不运动 三级预防 康复治疗,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防治策略和措施 三级预防措施,心血管病的防控,概念:以社区为基础,社区人群为目标,动员社区内外各种资源的投入,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特点: 是三级预防的综合 是健康促进、疾病防治、社区康复的综合 是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的综合 是卫生、社会和政府部门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 社区综合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研究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