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文档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0203407 上传时间:2021-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文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专题联网考点一 物质运动的规律原理名称物质和运动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物质和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的关系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光看问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 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 动,也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客观 既要尊重客观规

2、律,也要充分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规律又 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性的辩证关系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条件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考点二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 人能够对物 能动地质具 认识世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 要求我们发挥意识活动的主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动性和创造性,树立认识世界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 的信心有能 界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识之物,没有不

3、可认识之物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树立改造世界的信心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哲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矛依据 盾的特

4、殊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 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要求 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内在要求和前提)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

5、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专题十二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专题联网1.全面把握实践的概念考点一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如何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实践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整体把握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能动

6、这是实践活动与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性 动物本能活动的 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区别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 这是实践活动与 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历史 孤立的个人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性 的区别 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2.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1)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很多,其基本途径有两条,即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书本或向别人学习获得间接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关系正确理解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实践能把主观与客观

8、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真理性的唯一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的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 重视科学理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论的指导作歧途,对人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全面把握和认识真理考点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 客观特点性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绝对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

9、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条件 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性具体 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性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追求真理是一对立 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不容混淆统一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正确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相符合。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

10、识对象也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时个过程 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从“三个统一”角度理解真理的内涵(1)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11、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面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另一方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时,原来属于真理性的认识有可能成为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3)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表现在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它以观念

12、的形式存在。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考点三 认识过程全面把握认识的特点原因表现方法论认识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与时俱具有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个正 进,开拓创反复,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 确的认识往往不是通过实践性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 认识实践一次反复就能新,在实践中认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 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从实践到 识和发现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 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真理,在实也有一个过程反复才能完

13、成践中检验认识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和发展真具有 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无限 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性 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理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专题十三 唯物辩证法专题联网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全面把握联系观点原理名称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

14、看问题,从事物固有的联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 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们可以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的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的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 要求我们重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多样性 多种多样的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掌握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统优化 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 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