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文档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80202025 上传时间:2021-04-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文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席珍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特别感为本文提供资料的袁洪仁、朱霜菊等老师)【传承链】1. 席珍原盲校教师。中医世家,相传其祖父是早年燕地区名医。席珍自幼跟随祖父刻苦学习,深得祖父真传。年青时便能熟练运用针灸、推拿医术为百姓治病,是百姓眼中“颇有本领”的草根医生。五十年代,席珍被派往参加全国首届盲人按摩培训班。结业后,因其在小儿推拿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和技能,被市盲人按摩学校聘为讲师。他全身心扑在小儿推拿事业上,创立了氏小儿推拿流派。为岛城小儿推拿临床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2.寄岗席珍之子。从小耳濡目染了父亲的小儿推拿,认真学习中医和小儿推拿,18 岁即开始独立行医,亦被聘为盲校教师。在40 余年

2、的小儿推拿临床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教学临床相长,深受家长和学生爱戴,目前日门诊量平均在 200 人次左右。他明确提出氏小儿推拿流派,总结出流派“三快”(操作频率快、时间短、疗效好) 特点。将氏小儿推拿流派推向新高度。3.寄青席珍之子,毕业于医学院,现任市济青中医院院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大学医学部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寄青学识渊博,理论水平高,早期曾协助父亲席珍整理出版氏小儿推拿一书,是席珍小儿推拿流派的理论奠基者和手法传承人。其在不孕不育症治疗方面也颇有成就。【学术思想】1.切而知病,切推结合:由于该流派的创始人席珍老师本人为盲人,其教学对象就是盲人(许多流派骨

3、干也是盲人,如淑华老师等),传统四诊的望闻受限。席珍根据盲人的特点(识记性强,手感强,触觉灵敏)确立了以切诊为主的学术思想。临床上,该流派只简单了解相关病情,就开始推拿。边推拿,边体味手下感觉,如手脚、额头皮肤的干湿与温度,颈部及寸口动脉的搏动,脘腹的膨隆与凹陷,丹田与命门的冷暖等。通过触觉发现病变所在部位、经络和异样点,确定推拿重点。将切诊发挥极致,将切诊与推拿有机融合一体。同时,也重视问诊,通过问诊了解主要病情,了解发病经过,了解治疗效应。2.百病归宗,阴阳为本,建立二元论。该流派认为,小儿形气未充,体属稚阴稚阳。阳易耗散,阴易消亡。疾病千变万化不离阴阳, 任何病变都可以用八纲来概括,而阴

4、阳则是八纲的总纲,因此,只要把握住了阴阳两纲就把握住了疾病的本质。本于此,该流派从阴和阳立论,创立阴阳二元论。分别针对阳证(纲)和阴证(纲)特别设立调节阴和阳的各种组合(见附表 2)。创造性地将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其选择的证型深刻反应了儿科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考虑到单纯补阳常伤阴,单纯补阴多碍阳,该流派又特别注重补阴补阳不宜太过。如常将推上三关和退下六腑,将各种阴阳套路按一定比例联合运用,以调平阴阳。3.天人合一,按时开穴:该流派将盲人擅长的五行和八卦推算与小儿推拿相结合。重视子午流注理论,在治疗小儿咳嗽、发烧、腹泻, 以及每天定时而发的一些病症时,多掐指计算该症状出现时

5、辰所属经络(气)的盛衰,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开合,卦运的推算等。并根据时辰变化、五行生克、八卦演绎等确定穴位、方向、手法等对小儿进行调节。席珍前辈就根据经“顺之(天)则倡,逆之则亡”的训诫,认为天人关系失调是百病之源(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调节天人关系就成了该流派治疗小儿疾病的基本思路。4.强调功,形神合一。该流派除强调基本手法练习外,还特别注重练功。自创“三步练功法”(二元辩证、穴位配伍和手法练习), 要求学员外皆修。练成后,识病准确,成竹在胸,施术自然,动作圆润,呼吸调匀,手感灵敏,探穴准确,易于得气。而具体小儿推拿操作时,则要求在有限时间全神贯注,做到手到、心到、意到、气到,

6、实现形神完美结合。【技法特征】1.左右对称,全身按摩,完整套路:该流派本为盲人所设,又是为了盲人教学,因而执简御繁。临床以八大套路为主。左右手穴位均推,从头至脚,前后均设计有步骤。寓灵活变化于看似不变之套路之中。2.手法以推、揉、颤为特色。推法总结出“直推一条线,运推穴相连,分推向两边,合推朝中间,刮推指缝现,搓推往来返”等经验。在穴位或重点部位操作时多行振颤法,或采用揉 3 振 1 复合手法。揉以和之,振颤产生波,既有助于推拿信息和能量的深透,又有助于其扩散和传导。3.手法轻快、柔和。该流派力度较轻,被形容为清风拂云,水波荡漾。患儿大多感觉舒适,一般不会哭闹。其频率特快,常达到每分钟 200

7、 次以上。4.操作时间短,一般 5 分钟左右。该流派涉及部位多,穴位多, 操作已经覆盖了小儿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等全身部位,但因操作频率特快,故整体小儿推拿操作时间短。少则2-3 分钟,多则5 分钟。因时间太短,就不需要介质,且小儿更易于接受。5.特殊穴位定位与推法(1)肝、心、肺、肾等穴位的特殊定位。该流派与传统小儿推拿的五经穴位于手指螺纹面不同,规定为从指尖到掌指横纹(掌指关节处)的直线。(2)特殊的肾经推法。该流派认为向心从小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肾阴,反之离心从小指根推向指尖为补肾阳。(3)突出重点,主穴先推:该流派虽然有一定套路,但推拿时, 多根据病情,将适应主要症状的穴位先推。如

8、以清热泻火为目的时先平肝、清心、清肺;如欲滋阴清热则先推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揉总筋等。6.数字有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该流派在温阳益气操作时多用 7 的倍数,而在滋阴降火时,多用 6 或 8 的倍数。【常用处方】1. 常用套路该流派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儿科病症主要集中于脾胃和肺系病症,它们各有寒热虚实。中医儿科学各大病种之间的证型又互相重叠。因此,只要设计并掌握有针对性的常规推拿套路,再根据临床具体病情作相应增减就能很好地切合病机,取效于临床。这是对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1)实卫固表套路症状:小儿四肢欠温易外感自汗 哭声无力神疲乏力 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水分阳关 3 腑 1揉太阴(男)

9、太阳(女)虎口入天门清补肺(为关键穴位)顺运八卦平肝外劳宫。(2)解表发汗套路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组方:清天河分阴阳分阳关 3 腑 1顺运外八卦平肝清肺一窝风两扇门揉太阴(女)太阳(男)外劳宫 。(3)温阳益气散寒套路症状:小便清长四肢欠温腹冷痛喜温喜按 遗尿 大便溏泻不思饮食呕吐腹胀面黄少华 发育迟缓 唇淡舌淡苔白腻脉濡弱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水分阳合阴阳关三腑一顺运八卦运土入水平肝补大肠清小肠一窝风外劳宫逆揉神阙上推龟尾七节骨上推承山正捏脊点颤百会(4)清热化积利湿套路症状:大便粘腻,臭秽,里急后重,腹痛腹胀大便频数量少,昼重夜轻,面赤唇红,四肢温,小便短赤,烦躁,夜卧不安,多动

10、,舌苔黄腻。组方:取天河水、分阴、合阴阳(化湿热)、腑三关一、逆运八卦、顺运劳宫、平肝、清心、清大小肠、清肺、运水入土、清脾胃(利湿热)、顺揉神阙、下推七节骨、点刺长强。(5)温化寒痰、宣肺止咳套路(昼轻夜重、晨起加重)症状:脾虚加肺寒所致之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流清涕、+脾虚, 理论上应痰易咳,但小儿不会咳痰,故多流清涕以排痰。组方:补脾(断痰源)、补肾阳(助脾阳)、清天河水、关三腑一(温)、分阳、合阴阳(化寒痰)、顺运八卦(治寒)、离宫顺掐至乾宫(治寒咳)、平肝、清肺、小横纹、顺揉乾宫(治寒,乾宫对应肺)、点颤天突-俞府、膻中、肺俞。(6)清化热痰、肃肺止咳套路(昼重夜轻)症状:咳声轻扬,

11、痰粘难咳,鼻流浊黄涕,四肢温或伴大便干 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和阴阳(化热痰)、腑三关一、逆运八卦、顺揉劳宫、小横纹、由离宫逆掐至乾宫(治热咳)、平肝、清肺、清大肠、清脾胃(利湿热)、运水入土、天门入虎口、点颤天突-俞府、膻中、肺俞。另热咳应配点刺少商、关冲。如治疗过程中由昼重夜轻转为昼轻夜重,说明用寒过多,应反过来温之。(7)滋阴清热套路症状:潮热盗汗面红目赤手足心热四肢温夜卧不安便干咳嗽溲赤舌红少苔脉细数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 清六腑揉总筋逆运八卦 顺揉劳宫运水入土清大肠平肝清肺清心、清小肠(小便短赤者用) 固膀胱(小便清长者用)顺揉神阙下推龟尾、七节骨支沟照海注:支沟在腕背横纹上

12、 3 寸,当尺、桡骨之间,能清泄三焦,和解少阳,通利胸胁,治热病无汗、便秘、目赤肿痛、口噤、暴喑、呕吐、耳鸣耳聋、胁肋痛、肩背酸痛;照海在踝尖下一寸,踝正下缘凹陷处,滋阴补肾,清利下焦,清心宁神。(8)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套路症状:高热难退,面赤唇红,口舌生疮,肌肤发斑疮,舌红苔黄, 脉数,抽搐组方:取天河(蘸凉水)、补肾阴、分阴、清三关六腑、(大寒) 逆运八卦、水底捞月(顺运劳蘸凉水,吹气)、平肝、清心、清肺、总筋、擦百会(泻热效果好)、倒捏脊、点刺静脉(腘、肘静脉)。2.特殊穴位与手法(1)天河水1)清法代表:天河天河天上之河,有河就有水,有水就能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该流派承袭传统小

13、儿推拿观点,广泛将其用于一切外感和伤发热。并认为该穴不仅能清热,还能存阴。尤其是取天河水借助凉水和所吹之凉气的凉润之性更能提高疗效。2)发散外邪:天上银河,烈日当空,天河之水蒸腾升华。该流派根据这一特性,认为天河水还有蒸腾透邪之功,故亦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流清涕和其他表症(如风疹、湿疹等)、头痛、身痛等。3)防温燥太过:在补益处方中运用清天河水能防止温补太过。此为反佐用法。如常在补脾经和补肾经的同时配合清天河水。(2)八卦 1)八卦具有开脏腑之闭结,通全身之气血之功。2)顺运治寒,逆运治热。3)卦与腑脏相应。坎水肾,艮山胃,震雷胆,巽 风肝,离火心,坤土脾,兑沼泽小肠、膀胱,乾-天- 大肠。以

14、左手为例:由乾坎兑为顺运;由艮坎震为 逆运。顺运时先揉乾宫可增加顺运的功效,逆运时按八卦方向逆运艮宫可增加逆运功效。每一宫都可按顺揉或逆揉调理相对应的脏腑机能。如咳喘者,可揉乾宫(肺);厌食者可揉艮宫(胃);肝胆火旺者, 可逆揉巽宫(肝)、震宫(胆)。亦可根据脏腑之间五行生克关系配伍应用(乾、兑属金,震、巽属木,离属火,坎属水,坤、艮属土)。如火旺时,可由坎宫逆掐至离宫、巽宫、震宫取水克土之意。特殊的八卦配伍应用如离宫掐至乾宫,治疗咳喘效穴;顺掐治寒, 逆掐治热。乾坎艮入虎口,为消食导滞效穴。(3)捏脊:该流派捏脊以轻柔见长。操作时可隔着衣物,轻柔捻推脊旁皮肤。正捏脊由龟尾捏至大椎,功能健脾消

15、积;倒捏脊从大椎捏至龟尾,能退热。均操作 6-7 遍。(4)分阴阳部位:小天心两侧,桡侧为阳穴,尺侧为阴穴。操作:以两拇指(或单手拇指)从小天心处向两侧(或向一侧) 分推称分阴阳(或分阳或分阴)。功效:分配阴阳,调和五脏。主治:一切脏腑之寒热证。热盛分阴(单手拇指推向尺侧)或重分阴,重分阴(分阴阳不均)为分阴多而分阳少;寒盛则分阳或重分阳。疾病治疗本身就是分配阴阳,据天人相应观点,分阴阳以取天河水(分阴)或清天河水(分阳)为前提。热证须补阴,必依次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寒证须补阳,必先清天河水,再依次补肾阳、补脾、分阳。盖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的根本。【代表著作】小儿推拿疗法(席珍著,人民 1978 年出版)【地域】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