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12373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6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6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6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6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备教师:邓以志 蒋朝强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本节内容主要是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是在理解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的诗歌鉴赏语言,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也掌握了一些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加以规范训练。由于本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所以本节内容有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作用。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定位 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物

2、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掌握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掌握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含义。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建立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解答模式。感受古代诗歌的形象美。(二)目标解析 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明白诗歌形象的涵盖范围,便于理解古代诗歌形象的内涵。握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便于分析诗歌的形象。掌握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含义,便于在答题时采用规范的术语。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明白诗歌的形象是作者寄托思想感情的依托物。建立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解答模式,规范答题结构。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分析诗歌形象不到位和难以用规范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问题。要解

3、决这一问题,教师须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教学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时,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因为运用 PPT 可以将相关的文言知识更更便捷、更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 1:课前检测 设计意图:感性地认识关于古诗词形象的鉴赏方法。师生活动:例 1:(2011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江张弼2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

4、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解析】注意诗歌中的“几问津” “忙于我” “孤枕” “乡国梦” “交游落落”等词语表达的意思,并联系全诗进行概括。【参考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解析】联系全诗,结合“孤枕不胜乡国梦” “交游落落俱星散”两句,便不难理解作者面对江面上上下翻飞的沙鸥时的孤独感和看出诗歌使用的衬托手法。【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问题 2:明确考纲要求。设计意图:明确考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师生活动:(1)关于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考纲有何

5、要求?【明确】关于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考纲的要求是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 E。(2)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往年的高考是怎样考查的?【明确】时间范围:上起先秦的诗经下至晚清的诗歌均属考查对象,并且从往年新课标的高考试卷中有所显示,但侧重于唐宋诗词。体裁范围:以唐宋诗为主,唐诗宋词元曲均有考查。作家范围:不论诗人著名与否,不管诗作知名度高低,均纳入命题的范围。选材类型:单诗鉴赏和比较鉴赏并存,以单诗鉴赏为主。设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并行,以简答题为主。(3)根据往年的高考,2013 年的考向如何?【明确】题型、题量及分值,各省仍会延续自己已考查的惯例,不会有太大的变更。材料来源将会继续保持不限

6、时代、以唐宋为主的态势。这与诗歌发展的历史情况一致,命题者不会着意考虑选哪个时代的材料,而会主要考虑诗歌的思想性、艺术性,这样便于设题,利于考查考生的实际鉴赏能力。从体裁上看,诗、词、曲都有可能进入命题者的视野,但三者的入选率也是按这个顺序递减的。命题者会继续选择篇幅相对短小、文字比较清新、意境比较优美、思想比较健康、情感相对纯正的作品。试题难度不会太大。考查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人物、景物、情感、思想、语言、表达技巧等。考查角度会与课本教学要求相一致,但理解难度不一定比课文大。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诗歌鉴赏题目不会笼统地要求写鉴赏文字,而总是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方面给出具体要求,但是

7、,思考的背景肯定还是整个作品。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3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问题 3:了解古代诗歌的形象。设计意图:掌握理论知识,为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做铺垫。师生活动:什么是诗歌作品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可以分为哪几类?【明确】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类。问题 4: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设计意图: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运用规范的诗歌鉴赏语言建立规范的答题模式。师生活动:(1)什么是诗意象?【

8、明确】意象是指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 ,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 ,即托“物”言志,其所托之物就是“物象” ,即所谓的“事物形象” 。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另外,古典诗歌中的乐曲往往有特定含意、情感,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形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作用。著名的有“关山月” “梅花落” “霓裳羽衣曲”“后庭花” “行路难”等。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梅花落就是曲调名。作者由梅花落 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例 2:品读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旧乡” “长路” 。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的意思说得淋漓尽致。例题 3: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 、 “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却说“人比黄花瘦” ,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参考答案】黄色的菊花

10、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2)什么是诗歌作品中的事物形象?应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明确】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4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

11、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例 4:(2010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 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 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解析】这首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写了凤凰的悲剧。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阮籍以凤凰自喻,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理

12、想得不到实现的痛苦以及报国无门的忧伤,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实际上是诗人的自况,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阮籍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志向高远的艺术形象,那就是奇鸟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这两句描写凤凰性情高洁,心系苍生,却怀才不遇,没有知音。这样的处境是和阮籍自己的处境一致的。阮籍曾经多么意气风发地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然而当权者荒淫腐朽,昏庸无道,在这种局面下,诗人的壮志、理想都成了泡影,正如志向远大、心系苍生的凤凰,本想展翅追求理想,却被秋风摧折了羽翼,只能怆悢心伤这个凤凰正是阮籍的化身。这首诗用了

13、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凤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因为他身仕乱朝,处境危险,不得不处世谨慎,所以反映在诗歌中,则表现为运用象征来寄托自己的思想,从而形成若即若离、隐晦曲折的表达特点。这首诗就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是阮籍“咏怀诗”的优秀篇目。【参考答案】四句体现了“凤凰”高洁(或“超然脱俗” “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的品行。例 5:(2010 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

14、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解析】本题考查了意象, “子规”即杜鹃,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为一种悲鸟,一种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再联系作者的经历,就可以确定“子规”意象的含义了。5【参考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3)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明确】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候要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来分析。例 6:阅读下面咏物诗,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何理解诗中蜡

15、烛的形象及其作用?【解析】在回答“诗中蜡烛的形象”时就要结合“有心”来分析。 “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参考答案】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任何一篇诗作咏物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例 7:阅读下面一首咏物诗,回答问题。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

16、品格情趣?【参考答案】作者吟咏梅花不是目的,关键是借梅花言志。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很多作品有着较深的时代背景,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作纵深的分析。例 8:阅读下面一首杜甫的诗,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6举例说说诗人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孤雁这一形象的?【参考答案】在这首诗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 “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 “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