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012260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一课时主编:魏如 高二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2-6-19 编号:04 审核: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学习重点】 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学习难点】 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独立阅读与自我积累】1、题解文与可(10181079) ,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 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

2、陈州(今山东诸城)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 ,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享年 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 宋高宗朝乾通 6 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 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

3、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 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4 个月后 ,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 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 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 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4、”“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2【互动互查与各抒己见】(一)重点掌握词语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 2、投诸地而骂3、以为口实 4、余为徐州5、余因而实之 6、月落庭空影许长(二)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通假字:1、与可没与陈州 2、少纵即逝矣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 2、月落庭空影许长3、废卷而哭失声 4、吾将以为袜5、发函得诗 6、而读书者与之7、 以书遗余曰(三)词类活用现象1

5、、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3、与可厌之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5、初不自贵重(四)熟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并思考三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合作学习与探究】1、读第一段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与可的绘画理论。2、读第 2段思考本段写的几件事情反映了文与可在怎样的性格?3、读第 3段,思考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巩固练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 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与“详”相对。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 D.苏子辩则辩矣 辩:有口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6、( ) A.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 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C.与可无以答,则曰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窥父不在,窃发盆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7、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

8、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5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捕蜩() 稍()纵则逝 偃()竹B砍斫() 庖()丁解牛 赦()免C沦丧() 兔起鹘()落 蹑()足D缣()素 亲密无间() 曝(b)晒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不会慌乱。B画竹高手文与可是兔起鹘落,转眼间就把一幅翠竹图呈现给大家。C他无意间看到一个扒手得心应手的将乘客的钱包偷了去,惊的嘴张了老大,却未敢出声。D我们这位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7与例句中“寻”的意思

9、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4B 寻之无所得C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D (马)蹄间三寻8与例句中“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A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B 沛公然其计,从之C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D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器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9与例句中“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A (诸葛)亮亲率诸军攻祁山B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投诸渤海之尾10翻译下列句子。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

10、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译文: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文: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译文: 11、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3、足相蹑于其门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5、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6、吾将以为袜7、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8、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9、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0、轮扁,斫轮者也 11、岂复有竹乎:12、世岂有万尺竹哉5参考答案 【互动互查与各抒己见整体感知】(一)

11、赠/之于/话柄/管理/证实/如此(二) “没”通“殁” ,死亡 “少”通“稍” ,稍微看重/ 价值高,这样的 /也许,停下,放下/ 废弃,把当作/ 认为,打开/ 发送,赞成 /给,赠送/ 遗失(三) 老:形容词作动词,养老,实:形容词作动词,证实厌:形容词作动词,厌恶,剑拔:名词作状语,像剑拔出鞘一样蜩 蛇:名词作状语,像蝉(破壳) ,像蛇(腹部长鳞)贵重 :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四)第 1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自己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第 2段:追忆二人交往中与画竹有关的几件趣事第 3段:交代写作缘由第 1段侧重议论,第 2段侧重记叙,第 3段侧重抒情【合作学习与探究】1.胸有成竹

12、。2.淡泊名利,恬淡狂放,坦率高雅,机敏聪慧,气度非凡3.表达对亡友的悼念之情【巩固练习达标检测】1B(大概,大致) 2B(B 项“蹑” “踩” ,“跟踪,追随” ; A项“与” 都是 “赞同,同意”的意思;C 项“无以” 都是 “没有用来”的意思;D 项“发” 都是 “打开”的意思) 3A(是“胸有成竹” ;是“心手相应” ;是“尺幅千里” ) 4D(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 5B 6C 7D 8A 9D10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 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而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611 判断/ 省略 / 状语后置 /判断/状语后置/ 省略/省/ 定于后置/ 状语后置/判断固定句/ 固定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