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12007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辽宁省锦州市 09-10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所谓吉祥,就是好福气的意思, 说文解字说:“吉,善也。 ”“祥,福也。 ”中 国 很 早 就 有 对 吉 祥 的 一 些 理 论 总 结 , 比 如 被 列 为 “四 书 ”之 一 的 中 庸 说 : “国

2、家将 兴 , 必 有 祯 祥 ; 国 家 将 亡 , 必 有 妖 孽 。 ”历 来 关 于 祯 祥 的 记 录 , 可 真 是 五 光 十 色 、 琳 琅 满目 , 比 如 天 上 出 祥 云 , 地 下 冒 醴 泉 , 猛 兽 忘 了 撕 咬 , 毒 虫 不 蜇 婴 儿 等 等 。 据 说 周 成 王 时 出 现过 三 块 地 里 的 禾 苗 长 成 了 一 个 谷 穗 , 这 个 谷 穗 大 到 要 单 独 装 一 辆 车 的 现 象 , 这 个 叫 做 “嘉 禾 ”, 如 此 说 来 , 中 国 20世 纪 年 代 大 跃 进 的 亩 产 神 话 , 3000年 前 就 已 经 胜 利

3、实 现 了 。 最有意思的是古人创造出一批祥瑞的灵兽,比如龙、凤、麒麟之类,它们代表着天帝对下界盛世的最高奖赏。据说在黄帝时代,凤凰遮天蔽日黑压压地呼呼飞来,栖息在黄帝东园里的梧桐树上,吃着纯洁的竹实,终身都不想飞走。可是多数时间人们并不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盛世,凤凰们是断断不肯现身的,连孔子都一辈子没见过,所以他抱怨着:“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好不容易见过一回麒麟,还是被无知的人猎杀了的,它实在不应该在那个世道出现,孔子哀哀地哭。这些神奇景致是帝王圣人的故事,与普通百姓离得很远。不过普通百姓也自有追求吉祥的办法,大到求神拜佛、磕头烧香,小到一叶窗花、一句口彩、一个数字,都可以作为寄托。

4、北京西郊妙峰山上有碧霞元君的道场,也是华北最大的民间信仰活动地,几百年来,人们在阴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前后大规模朝山进香,面熟的陌生的,见着都互相道声“虔诚”“吉祥” ,真有点熙熙融融的大同景象。朝拜完后下山,人们还不忘了摘一朵花(现在不能随便摘,只好买了)插在鬓角、拢在襟边,名义就叫“戴福还家” ,微弱无识的花草,就此带上了一缕人间的温情。可见,中国的吉祥文化底蕴深厚,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显得很有特色,这大概是可以断言的。有人说这映射出中国人对吉祥有着特别强烈的诉求,体现了中国人特殊的性格面向,我颇有点不敢认同。在我看来,人性不远,人情不隔,中国人要趋利避害,外国人恐怕也是一样,只是表现方式有别罢

5、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因为有着强大的宗教体系,其教义早已深深融化于日常生活,人们将一切问题都交给同一个上帝或真主就够了,不必为每件事再去寻求趋避的方法,它的代价是:信徒们必须时常做一些规定仪式,用来培植浇灌宗教信念。中国人不是没有宗教,人们不是都在说儒释道三教吗?但是中国人总体上说,从来就没有全民性的宗教情怀,人们习惯于见庙烧香、遇神磕头,即便早就有大慈大悲、有求必应的观世音菩萨,人们在敬拜她的同时,也并不排斥其他神灵,哪怕只是些花妖狐怪的小毛神。儒释道三教很多情况下只是学者的区分,在民间是浑然一体的,反正多一个佑护就像多买一份保险,总没有坏处。所以,中国的吉祥文化才会显得丰富多彩。说到底,追求

6、吉祥是人类的本能,中国人的吉祥文化离这本能还很近,没有更多的装饰和提升,因此,中国人很少生出那种庄严神圣的宗教体验,人们在信仰上是多元的、无序的。这或许显得有些功利、有些芜杂,却自有一种平等宽容、质朴丰满的气象,我觉得或许这才是中国吉祥文化的特色。打一个比方,假如说宗教体系下的吉祥文化是一部神话或史诗,那么中国人的吉祥文化更像一本民间童话集。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1下列说法中,对“中国的吉祥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ZXXKA中国古书中就有关于“吉祥”的解释和一些理论总结,认为祥瑞和国家兴亡有着密切的关系。B古人创造出一批祥瑞的灵兽,比如龙、凤、麒麟之类,代表着天帝对人间盛世的最高奖

7、赏。C每年阴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前后,人们在碧霞元君的道场摘花或买花的行为就是普通百姓追求吉祥的表现。D追求吉祥是人类的本能,中国人的吉祥文化离这本能还很近,不会生出那种庄严神圣的宗教体验,人们在信仰上是多元的、无序的。2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吉祥幸福、趋利避害的追求是不一样的。B中国的吉祥文化底蕴深厚,这映射出中国人对吉祥有着特别强烈的诉求,体现了中国人特殊的性格面向。C世界上许多国家,因为有着强大的宗教体系,人们必须时常做规定的仪式,不必事事追求趋避。D周成王时的“嘉禾” ,20 世纪中国大跃进时期的亩产神话,都是一种祥瑞的体现。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8、孔子哀哭麒麟在郊外被杀,预示当时礼崩乐坏。B中国人的吉祥文化更像一本民间童话集,芜杂、幼稚。C总体上说,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全民性的宗教情怀。D中国人的吉祥文化有一种平等宽容、质朴丰满的特色。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来源:学*科*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

9、便之。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 ”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来源: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 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

10、,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 ”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 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来源:学.科.网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称之。 (选自南史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母忧去官 忧:忧虑,担心B高祖勒

11、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C居家笃睦 笃:忠诚,厚道D士大夫以此称之 称:赞扬 5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3 分) 陷于寇,抗声骂贼 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马革还葬,此吾志也 遂强起登舟 虽居军旅,手不辍卷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 乌 奴 叛 乱 时 , 杨 公 则 弹 尽 粮 绝 被 抓 , 但 仍 不 屈 服 , 假 装 答 应 与 其 共 事 , 最 终 骑 马 逃 回 。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薄

12、赋,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 (5 分)译文: (2)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 (5 分)译文: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酬 张 少 府王 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

13、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后理想破灭。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8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 (山居秋暝 ) 、 “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 )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 (5分)答: 9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 (6 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五题任选三题) (6分)(1)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2)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

14、居易琵琶行 )(3)桑之未落, , ,无食桑葚!(卫风氓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 (苏轼赤壁赋 )(5) ,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来源: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雪 夜 日星新一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啊!外面下雪了。 ”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这 样 安 静 的 夜 晚 , 我 们 的 儿 子 一 定 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