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011980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二 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押题卷(二)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 I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2、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 共 36 分)一、(15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传统丈化中,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 ”的诚信态度,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 “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等等,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诉求)。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丈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慈创造了光辉绚烂的文化。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从生活方式 娱乐形式到精神丈化,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要明白,(只

3、要/如果)失去自己传统的文化根基,我们还在什么意义上有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标识 所以,只有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丈化中汲取养分,才能不断丰富完善我们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好地(推动/推进)我们新文化建设进程。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求 只要 推进 B.诉求 只要 推动C.追求 如果 推动 D.诉求 如果 推进3.文中带标号的横线上语句以及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礼之用,和为贵,全球化浪潮都影响了我们?B.言必行,行必果、我们都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C.礼之用,和为贵,全球化浪潮都影响了我们。D.言必行、行必果、

4、我们都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中甲联赛告别“” ,但各队的年终分红却非常有限,几十万的资金对于各支俱乐部,尤其是中小俱乐部来说,仍是螳臂当车。B.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人在海外的资产越来越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毋庸置疑地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 C.传统年俗日渐式微,作坊式经营难敌规模化发展,灯笼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买灯笼的人少了许多,也让扎灯笼的老李这个年过得意兴阑珊。D.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山村独居老人守空巢,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他们在大山里筚路蓝缕地生活着,每天都期盼着儿女能“常回家看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

5、确的一项是( )A.人格修养、家国情怀与社会关爱等情志教育,不仅对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是在阅读与表达教学中需要师生关注的重点。B.中国古代文化以解决社会人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执着于政治、伦理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的探究,而对纯抽象的思辨则不感兴趣。C.筒篙是春季的时令蔬菜,它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它散发的特殊香味有助于增加唾液的分泌,能够促进食欲,消食开胃,堪称春季“皇帝菜” 。D.公正司法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司法机关不受行政机关和个人的干涉,保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中国丈化历来强调“

6、家”的精神价值。此处“家”取广义,指人们以婚烟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且主观认定的生活共同体;而“家”的精神价值,则是“家”时于人们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时自己子女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特别强调时其德性的培育。事实上,中国传统丈化中极为丰富的家庭教育丈本即透显出时德育的偏重。譬如, 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胜等发蒙读物虽然也含有部分生活常识,但更偏向伦理教化;而大量的家训 家规简直就是道德读本。当然,中国人更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相应地,晚辈学“做人”则首先要世得关爱亲人;而“关爱亲人”的起点自然着落在“家”的生

7、活世界里。所以说, “家”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家”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看来,家人、亲人之间原本就应该知道相互关爱。 “亲情”一词虽然没有出现在古代汉语当中,但“爱亲” “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于“亲情” 。可以说,儒家思想的起点正是从道德修养、道德规范的意义上来看待亲人之间的关爱方式,进而确立“亲亲、尊尊”原则。诚然,以今天科学的立场和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亲人之间形成的深厚亲情一定有多种源头,“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过,道德价值追求无疑仍然是亲情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动力,也是维系亲情稳定的一个保障。也就是说,人们一旦意识

8、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即有可能自觉自愿地时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如果我们的道德价值追求不能在“家”中得到考脸,又何谈其他的背景呢?故此, “家”为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追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途径或平台。我们今天来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弘扬“家”的精神价值则应该是当下有关民族复兴战略的题中之义。首先,民族的真正复兴必然包括文化复兴,因为,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内核;而“家”的精神价值原本就是中华丈化这个整体不可分刽的一部分。其次, “家”的精神价值不是简单地见诸文化典籍中的信条,而是一种文化机制,这种机制让人们在生

9、活实践中潜移致化地接受丈化的影响;可以说, “家”的精神价值在一定意义上铸就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再次,丈化复兴需要从多个向度和层面上展开,而“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因此,践行“家”的精神价值也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丈化复兴途径。(摘选自陈午晴家时于中国人的精神价值)6.下列关于“家”的精神价值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指“家”对于人们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B.它体现在“家”不仅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还是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C.它是中华文化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它铸就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特性。D.它是一种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

10、地接受文化影响的文化机制。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既注意对子女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子女德性的培育。B.中国人懂得“身教重于言教” “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所以晚辈学“做人”首先要懂得关爱亲人。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爱亲” “敬长 , “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于现在的“亲情” 。D.践行“家”的精神价值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因为“家”是人们最幕本的生活形态。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闰传统文化中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等发蒙读物以及家训 家规都是专门的道德读本。B.从时代发展的视

11、角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C.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就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D.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今天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一家”的精神价值的目的。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 ,完成 9-12 题。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 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 书 ,而导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丈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时以不知。丈子曰:“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赞

12、即难。故君于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是以难对也。 ”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难,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 ”于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请问其行。 ”子贡时曰:“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王者之相也。“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 之行也。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 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鸟恭以王天下。 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

13、,懊相两君之事,鸟稚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 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软;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 ,是曾参 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者也。 以此称之。”丈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肾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壹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日:“卫将军丈子问二三子于赐,不壹而三,踢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时矣。未知中否,请以告。

14、 ”孔子曰:“言之乎。 ”子贡以其辞状告孔子。子闻而笑曰:“踢,汝次焉人矣。 ”(摘编自孔子家语弟子行)【注】子贡是端木赐的字.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冉雍,名仲弓。冉求:即冉有,字子有。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眉寿:长寿。因人老会长出长眉毛,故称眉寿。曾参,名参,字子舆,人称曾子。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莫难于知人,是以难对也 对:对答B.恭老恤幼,不忘宾旅 恤:体恤C.当宾客之事,则达矣 达:显贵,显达D.赐,汝次焉人矣 次:给排序10.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口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以御于天子,口王者之相也。

15、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于赐.不壹而三口A.因 其 也 B.以 则 焉C.以 其 焉 D.因 则 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日/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B.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踢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C.子贡日/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D.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先教弟子读诗和书 ,然后教他们孝顺父毋尊敬兄长的道理.讲求仁义、礼乐,用文才和德行来成就他的弟子。B.通过子贡回答文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颜渊能成为君王的辅佐,冉求能成为卿大夫,公西赤精通外交礼仪,而曾参四德具备。C.文子认为,子贡所说到的孔门弟子都可做诸侯的辅佐,但当时世上没有明君他们不得任用,文子为他们感到惋惜与不平。D.本文主要是卫国将军文子与孔子弟子子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