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011929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一 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押题卷(一)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l 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 I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

2、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 共 36 分 )一、 每小顺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致/大约)始于周代,迄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一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相沿成习也在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尚/风俗 。寒食节与清明节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于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在冬至后 105 天,约在清明前后, ,寒食节与清明节鱿渐渐地合二为一了。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

3、英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族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先人,反躬自问,修正自己,带动后人,(进而/从而)弘扬正能量。 ,也是清明过节的基本主题内容,柳枝插在门楣上,其丈化含义在于辟邪,民间还认为这样能意味着家庭兴旺。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迄今 相沿成习 B.祭奠 合二为一C.缅怀 认族归宗 D.辟邪 反躬自问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大致 风俗 因而 B.大致 风尚 从而C.大约 风俗 从而 D.大约 风尚 因而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凡因两者日子相近插柳植树、踏青郊游B.践因两者难以区分插柳植

4、树、郊游踏青C.因两者难以区分踏青郊游、植树插柳D.因两者日子相近踏青郊游、插柳植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天虹商场此次因人成事,与中航技术深圳公司鉴订合作备忘录.给行业其他零售商间于资金压力资产不足的困局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解决方案。B.济南一对结婚近十年的夫妻,因为二孩政策放开后是否再生一个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二人选择了协议离婚,十年夫妻各自分道扬镳。C.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类似 2008 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会卷土重来。D.近日.风雨交加.恶劣天气比较多,导致大街两旁不少广告牌风雨飘摇,成为来自空中的一隐形杀手”.让行

5、人提心吊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司法部门要抓紧出台针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司法解释.同时组织开展对涉众型金融犯罪的专项整治行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中小投资者。B.非物质文化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的形式加以延续,可以说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极其脆弱的文化.也是一种“活”的文化。C.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的解元,会试第一名的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D.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我都外出散步,除非碰上恶劣天气或者突然生病了就不去。这种习惯让我身体素质不断提升.抑郁的心结也逐渐解开了。二、(每小肠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6、完成 6-8 题。我国是茶丈化的肇创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了独立剧种采茶戏”的国家。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安徽、福建、两湖、两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各省每每还因为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扣广东的一粤北采茶戏”.期北的一阳新采茶戏”一黄梅采茶戏”一薪春采茶戏”等等.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遥.剧种也多。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采茶戏,是直接由采茶歌和采茶开脱胎发展起来的。而采茶戏变成戏曲,就要有曲牌.其最早的曲牌名鱿叫“采茶歌”;再如采茶戏的人物表演,又与民间的“采茶灯”极其相近,最初的采茶戏.也叫“三小戏” 。有些地方的采茶

7、戏,在演唱形式上.也多少保持了过去民间采茶歌、采茶开的一些传统,特点是一唱众和。可以说.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开.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丈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丈化吸收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丈化形式。采茶戏还与花灯戏、花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与它们是交互影响的关系。花灯与花鼓戏这两种戏曲.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调和民间舞蹈。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时间、风格等都较接近.三者自然也就相互吸收、相互营养了。茶丈化,不仅直接产生了采茶戏.更为重要的是对所有戏曲都有影响。剧作家、演员、砚众都喜好饮茶,茶丈化浸染在生活的各个方

8、面.以至戏剧烦臾也不能离开茶。如明代剧本创作中有个叫一玉茗堂派”的艺术流派,鱿是因为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将其临川的住处命名为“玉茗堂” 。又如过去不仅弹唱、相声、大鼓、评话等等曲艺大多在茶馆演出,而且各种戏曲演出的剧场.又都兼营卖茶或最初也在茶馆。故而明清时.凡是营业性的戏曲演出场所.统称之为“茶园”或“茶楼飞因为早期的戏院或剧场,其收入是以卖茶为主;只收茶钱.不卖戏票,演戏是为候乐茶客和吸引茶客服务的。因而,有人形象地称“戏曲是我国用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茶叶的生产、贾易和消费,既已成为社会生产、文化和生活的重要方面,自然扰不可能不被戏曲所吸收和反映。所以古今中外的许多名戏、名剧,不但都

9、有茶事的内容、场景,有的甚至全剧即以茶事为背景和题材。如我国传统戏曲西园记的开场词中,即有“买到兰陵美酒,烹来阳羡新茶”.把砚众一下引到特定的乡土风情之中。节选自生活百科.有剔改)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是茶文化的肇创闰,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一采茶戏”的闰家。 氏采茶戏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都是直接由采茶歌和采茶舞脱胎发展起来的。C.我闰的“采茶戏”是茶文化与戏曲文化互相影响发展而成的一种灿烂文化。D.茶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已成为我闰社会生产、文化和生活的旅要方面。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采茶戏”是流行于多省区,尤以江西较为普遍的一种戏曲,大

10、都形成于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B.“采茶戏”由采茶歌和采茶舞发展而来,采茶戏曲“三小戏”最有名的曲牌名就叫“采茶歌” 。C.我闰的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相互吸收、相互营养,在来源、形成和风格等方面等都较接近。D. 西园记开场词中所表现出的乡土风情,是茶生产、贸易和消费被戏曲所吸收和反映的表现。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对所有戏曲都有影响,茶文化浸染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戏曲须臾也不能离开茶。B.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世人就以他临川的住处玉茗堂”命名他开创的艺术流派。C.明清时的营业性戏剧演出场所,统称之为一茶园”或一茶楼”.因为早期的演戏是为茶客服务的。D.许多名戏、名剧,

11、不但都有茶事的内容、场景.有的甚至全剧即以茶事为背景和题材。三、 每小顺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文中三个一口”是为考查而设)冯琦,字用摄.临的人。幼颖敏绝人,年十九.举万历五年进士,授编修.与修会典成,进侍讲,充日讲官。三王并封议起.移书王锡爵力争之.进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改吏部,在政勤敏,力抑营竟,尚书李找侍重之。二十七年九月,太白、太阴同见于午;又狄道山崩,平地涌大小山五。琦草溉,偕尚书李城上言:“近见山陷成谷地涌成山则自开辟以来今再见也窃推上天无私推民是听欲承天意,当顺民心。比来天下赋额,视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自犷税使出,而民间之苦更甚,加以水早垃

12、灾,流离载道,炭辅近地盗城公行,此非细故也。诸中使衔命而出,运机如鬼蜮,取时尽锱铢,贫者家无储蓄,帷恃经营。夺其数钱之利,已绝其一日之生。今日犹承平,民已汹汹,脱有风尘之警,天下谁可保信者?若一方穷民倡乱,四面应之,于何征兵,于何取饷哉!天心仁爱.明示咎徵,诚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祸乱。夫四方钱谷,皆有定额,近者征调频仍,正额犹莆,何从得羡?伏望陛下穆然远览,互与廷臣共图修件,无令海内赤子,结怨熙朝,千秋青史,贻讥圣德。 ”不报。寻拜礼部尚书。帝将册立东宫,诏下期迫,中官掌司设监者供费不给为词。琦曰:“今日礼为重,不可与争。 ”其弟户部主事玻适辇饷银四万出都,琦立追还,给费,事乃克济。三十年,帝

13、有疾,谕停矿税,既而悔之。琦与同列合跪争,请躬郊庙祭享,御股受朝,不纳。湖广税监陈奉以虐民橄还,会陕西黄河竭,琦乞征还,皆不报。时士大夫多崇释氏教,士子作丈,每窃其绪言,鄙弃传注。前尚书余继登奏请约禁,然习尚如故。琦乃复极陈其弊,帝为下诏戒厉。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抵。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依。内阁缺人,帝已简用朱国祚及琦。而沈一贯密揭,言二人年未及艾,盖少需之.先用老成者,乃改命沈纽、朱庵。琦素善病,至是写。十六跳乞休,不允。卒于官,年四十六。遗跳请厉明作.发章奏,补缺官,推诚接下,收拾人心,语极恳挚。帝悼惜之,赠太子少保。天启初,谥文敏。 (节选自明史冯琦传.有副改)【注】中使:宦官

14、使者。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 视:比照B.夺其数钱之利,已绝其一日之生 绝:超过C.天心仁爱,明示咎徵 徵:迹象D.琦乞征还.皆不报 报:回复10.填人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若一方穷民倡乱,四面应之,于何征兵,于何取晌哉诏下期迫,中官掌司设监者供费不给为词琦与同列合硫争,请躬郊庙祭享,御殿受朝,不纳A.则 因 乃 B.则 以 且C.而 以 且 D.而 因 乃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近见山陷成谷/地涌成山/则自开辟以来/而今再见也/窃惟上天无私/惟民是听/欲承天竞/ 当顺民心B.近见山陷成谷地/涌成山则/

15、自开辟以来/而今再见也/窃惟上天无私/惟民是听/欲承天惫/ 当顺民心C.近见山陷成谷地/涌成山则/自开辟以来/而今再见也/窃惟上天/无私惟民是听/欲承天意/ 当顺民心D.近见山陷成谷/地涌成山/则自开辟以来/而今再见也/窃惟上天/无私惟民是听/欲承天意/ 当顺民心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琦聪明敏慧.超过一般人。他考取进士后参与修成了会典 ,充任皇帝口讲官。在吏部任职.处理政务勤奋敏捷.极力抑制钻营投机。B.冯琦关注民生。他针对万历年间的天地异象,与尚书李戴一起进言,劝皇上贡视水旱蝗灾、流民充塞道路、宦官在京城搜刮百姓等现象。C.冯琦熟习典故.学习有根底。他多次陈述正直的言论,当时士大夫多信奉佛教,士人写作往往鄙弃经书的传注,冯琦曾极力陈述其中弊端。D.冯琦深受皇帝宠爱倚重。因小人作梗没能进人内阁.病情沉乘后.他十六次奏疏请求退休,皇帝不同意,病死时.神宗很是悼念.惋惜。第 II 卷( 共 114 分)四、(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