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系列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11362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系列(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6 页高考语文 100 问-1(2018 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系列)高考语文 100 问编著:四川遂宁二中 王晖 审核:王晖第 1 问: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解题方法是什么?一、论述类文章阅读解题方法:1、锁定关键词、关键句2、回归原文定位,找出相应区间3、进行信息比对,发现信息差别二、“四重比对”:1比对词语,看选项是否偷换词语概念 2比对句子,看选项是否偷换句意、曲解文意3比对句间关系(分句间、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4比对依据和结论,看依据是否有据合理,结论是否成立第 2 页 共 16 页第 2 问: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设题陷阱有哪些?十八种命题技

2、术:(一)偷换概念(偷换词语、偷换句意、曲解原文)(二)无中生有(三)强加因果(充不充分、主与次、完全找错)(四)因果颠倒(五)夸大事实(六)扩大范围(七)以偏概全(选项内容以部分代整体,遗漏了信息)(八)颠倒是非【颠倒有与无、是与非】(九)主要与次要(十)充分与必要(十一)表述绝对化【注意条件与结论,注意“ 就 ”与“ 才 ”】(十二)张冠李戴【混淆对象】(十三)答非所问【注意题干,选项内容于题干要求而言答非所问】(十四)混淆已然和未然【混淆已发生与未发生】(十五)混淆或然和必然【混淆或许发生与必然发生】(十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十七)对原文论证的分析(十八)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第

3、3 页 共 16 页六大命题手段:六大命题手段在高考中,要想准确确定选项,首先要了解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手段,这样,便于在解题时去定位比对的关键区域和核心信息。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的 6 大手段如下表:1.删(删减)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或无中生有等现象。3.调(调换)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

4、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其它方面,常表现为以偏概全。6.句间(句间) 偷改(分句间、句间)的逻辑关系,遇到这种情况要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第 3 问:每种你能举出一个例子来吗?你真正理解到这些例子了吗?(一)有一种命题技巧叫“偷换概念”(偷换词语、偷换句意、曲解原文):例 1:【 2012 年 高 考 新 课 标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

5、学知识进行 选择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4 页 共 16 页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 修正 。解析:C 项将“选择”偷换成了“修正”,属于偷换词语。 例 2:【2015 年高考新课标 II 卷】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3 題。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 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

6、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解析:将“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偷换为“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 属于偷换句意。例 3:【2011 年高考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7、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解析:原文说:子产认为“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这里子产的意思是,在旁人看来,晋侯为了卫国区区一个叛臣,竟然把卫国国君给拘押起来,这就不免有小题大做、以大欺小之嫌,甚至可能是包藏祸心、另有企图;“人言可畏”,晋侯为此应该尽量避免旁人的非议。由此可见,C 项的理解完全是曲解原意。属于曲解原文、偷换文意。第 5 页 共 16 页(二)有一种命题技巧叫“无中生有”:【2015 年高考新课标 1 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

8、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解析:“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于文无据,无中生有。(三)有一种命题技巧叫“强加因果”:【2016 年高考新课标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五

9、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解析: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结果)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充分原因、主因)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并非充分原因、次因)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属于强加因果。(四)有一种命题技巧叫“因果颠倒”:【2015 年高考新课标 2 卷】第 6 页 共 16 页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3 题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

10、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解析:“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是“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的原因,表述因果颠倒了。属于因果颠倒。(五)有一种命题技巧叫“夸大事实”:【高考模拟题】【原文】在太空中,航天员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选项】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的范围是立体的。解析:根据原文,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够做到的是“向任何方向运动

11、”,而选项将其夸大为“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就犯了夸大事实的错误。属于夸大事实。(六)有一种命题技巧叫“扩大范围”:【2015 年高考新课标 1 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解析:将“宋代新型信用工具”扩大为“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属于扩大范围。第 7 页 共 16 页【2016 年

12、高考新课标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解析:原文只是说“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并没有泛指旧史学,选项漏掉了修饰语。属于扩大范围。(七)有一种命题技巧叫“以偏概全” (以部分代整体

13、,遗漏了信息):【2014 年高考新课标 1 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

14、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解析:问题在于:美学上的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是否“全在于此”?应该看到,“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种“抗争与拼第 8 页 共 16 页搏”会振奋人心,激发观众和读者奋发向上、顽强战斗的精神和意志,并进而追求“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原文在论述过程中,对于这一点是十分强调

15、的。由此可见,悲剧除了能令人“悲伤、畏惧、怜悯”以外,还能引起人们的激情,并且这同样能使人获得快感,同样是一种美的享受。因此 B 项对于“以悲为美”的概括是有严重缺陷的,遗漏了信息,概括得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八)有一种命题技巧叫“颠倒是非”【颠倒有与无、是与非】:【2016 年高考新课标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解析:原文说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又说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表明现代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