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三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8010557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三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高三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高三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高三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高三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三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三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选择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A位移 B速度C加速度 D路程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 2 m/s2,那么,在任 1 秒内(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 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 1 秒的末速度大 2 m/s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 m/s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 1 秒的初速度大 2 m/s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10 m/s,经过 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 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 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

2、度分别为( )A加速度为 0;平均速度为 10 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 0C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 0D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平均速度为 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4以 v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 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A3 s 内的位移是 12 m B3 s 内的位移是 9 mC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 6 m/s D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 6 m/s5一个物体以 v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

3、为 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A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8 m/s B3 s 末的速度为零C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16 m D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12 m6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tOOvtAOvtBOvtCOvtD- 2 -0 1 2 3 4 5 6 t/sv7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 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 s,若要

4、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A s B2 s C3 s D4 s8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 )A第 1 s 末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 位移改变方向B第 1 s 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 向C前 2 s 物体的位移之和为零D第 3 s 末和第 5 s 末物体的位置相同9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 50 m 的电线杆共用 5 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15 m/s,则经过第 1 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10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 a1 的匀

5、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 t1 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 a2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 t2 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A B21ta 2taC D 1t )( 21t二、填空及实验题11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 0 t 和 t3 t 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位移的大小之比为 ,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之比为。HhAOvt 2t 3t t- 3 -12如图所示,质点 A 从高为 h 的窗台上方 H 处自由下落。则 A 通过窗台所用的时间为 _。 13实验室备有下列仪器:A长度为 1 m 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

6、; B长度为 1 m 最小刻度为分米的刻度尺;C秒表;D打点计时器; E低压交流电源(50 Hz) ;F低压直流电源; G天平。为了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数值,上述仪器中必须有的是 (填字母代号) ,实验是通过研究重锤做 运动来测量重锤下落加速度的。1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 A、 B、 C 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 0.10 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打下 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 。三、计算题15为了比较汽车的加速性能,请计算下列汽车的加速度。(单位用 m/s2,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动力性羚羊SC7130基本型

7、奇瑞SQR7160基本型悦达QYZ6390基本型0100 km/h加速所需时间(s)14 13.5 15最高时速(km/h) 170 168 160单位:cmA B C D E5.014.027.044.0- 4 -百公里耗油(L/100 km)4.8 6.9 616物体以 10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足够长的斜坡,当它再次返回坡底时速度大小为6 m/s,设上行和下滑阶段物体均做匀变速运动,则上行和下滑阶段,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多大?加速度之比多大?17一个屋檐距地面 9 m 高,每隔相等的时间就有一个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第 4 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 1 滴水正好落到地面,求此时第 2 滴水

8、离地的高度。 ( g = 10 m/s2)10 m/s6 m/s0 m/s- 5 -18竖直上抛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加速度都等于自由落体加速度。一个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是 30 m/s,经过 2.0 s、3.0 s、4.0 s,物体的位移分别是多大?通过的路程分别是多长?各秒末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g 取 10 m/s2)19矿井里的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 3 s,它的速度达到 3 m/s;然后做匀速运动,经过 6 s;再做匀减速运动,3 s 后停止。求升降机上升的高度,并画出它的速度图象。20跳伞运动员从 350 m 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降,最初未打

9、开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伞,打开伞后以 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时速度为 4 m/s,求跳伞运动员自由下降的高度。- 6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解析:只有 C 正确。你能把错误的选项都改正确了吗?改 A:在任 1 秒内物体的加速度不变,而物体速度增加 2 m/s。改 B:在任 1 秒内物体的初速度一定跟前 1 秒的末速度相等。改 D:在任 1 秒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 1 秒的初速度大 4 m/s。3C解析:规定初速度 v0方向为正,则 a = = = m/s2=10 m/s2, = = tv01vtx0,C 正确。4AC解析:以 v0方向为正,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0、, a =6 m/s 2。停下所需时间 t = = s = 2 sa0v613 s 内的位移 x = t = 12 m2若不经判断分析,而直接选用公式 x = v0t at2将 3 s 代入,求得 x = 9 m 是错误1的。5ACD解析:此题情景中,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到零后,又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8 m/s,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16 m,3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8 m/s,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12 m。A、C、D 正确。6A解析:竖直上抛运动,虽然速度方向有改变,但加速度大小、方向始终未改变,所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应是一条直线。A

11、 正确。7B解析:如果刹车的时间为 t,刹车距离为 s;在这段时间内后车匀速行驶的距离为 2s。前车刹车结束时,两车距离为 s;后车刹车距离也为 s,只有两车相距为 2s 以上才能不相撞。- 7 -8D解析:由速度时间图象中,曲线与横轴间所围的面积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所以在前 2 s 内物体的位移一直在增大。到第 2 s 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第 1 s 末、第 3 s 末、第 5 s 末物体所处的位置相同。9D解析:汽车通过两根电线杆的平均速度 = = m/s = 10 m/s,又 = ,所以经vtd50v210过第一根电线杆的速度为 5 m/s。D 正确。此题也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

12、的位移公式来解,但计算起来用平均速度公式更容易些。10D解析: = = =vtx21ta)( 21ta正确答案为 D。二、填空及实验题112 : 1;1 : 2;1 : 1;1 : 1解析:运用平均速度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可解。12 gHh)(解析:根据 h = ,得到 t =2tgh2所求时间 t = gH)(注意,公式 t = 必须在初速度为零的条件下运用。h213ADE;自由落体144.0 m/s 2;1.1 m/s解析: x1 = AB = 5.0 cm; x2 = AC AB = 9.0 cm。x3 = AD AC = 13.0 cm; x4 = AE AD = 1

13、7.0 cm。 x= x2 x1 = x3 x2 = x4 x3 = 4. 0 cm- 8 -a = = 4.0 m/s22Tx由 vc = 或 vc =BDTAE4得 vc = 1.1 m/s三、计算题15解析:1.98 m/s 2;2.06 m/s 2;1.85 m/s 2a 羚 = = m/s2 = 1.98 m/s21tv46.30a 奇 = = m/s2 = 2.06 m/s22t5.a 悦 = = m/s2 = 1.85 m/s23tv16.016解析: ;59由平均速度 v平均 = 20t上行和下滑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v平上 = 5 m/sv平下 = 3 m/s由于上行和下

14、滑阶段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时间之比 =下上t5加速度之比 =下上a9217解析:5 m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h43 h32 h21 = 135h21 = = 5 m31H18解析:40 m,45 m,40 m;40 m,45 m,50 m;10 m/s 向上,0 m/s,10 m/s 向下。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初速度 30 m/s 的上抛过程,与末速度 30 m/s 的自由落体过程对称。1234H=9 m- 9 -此题还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19解析:27 m升降机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H = S 梯形 = (612)3 m = 27 21m30 m/s 30 m/s20 m/s20 m/s10 m/s 10 m/s第 1 s第 2 s第 3 s 第 4 s第 5 s第 6 s0 m/s5 m15 m25 m33v/(ms1 )t/s9 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