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10008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2014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的思想(岳麓版)一、考纲与课标考纲:(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二、复习方法1、本专题要求考生明确一条主线和五个发展阶段,一条主线是指儒家思想从产生到发展的演变过程。五个发展阶段

2、分别是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朝、宋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2、本专题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它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为我们当代社会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所以,考生要多分析传统文化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对世界 21 世纪新文化的构建的影响,例如,孔子文化年等活动。第 2 页 共 9 页三、知识要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私学兴起,教育

3、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儒家:孔子(春秋)主张: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 、 “礼” (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评价: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战国)主张:政治思想“仁政” (核心) 、 “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孟子一书被当

4、作经典,成为“四书”之一; 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 ”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 ,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战国)主张:哲学思想“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唯物主义)“性恶论” (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2)道家:老子(春秋)主张: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 “小国寡民”评价: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

5、了深远影响。庄子(战国)主张:哲学思想“齐物” (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逍遥” (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 ,人必须顺从自然。评价: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3)法家:韩非(战国)主张:思想主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儒结合,第 3 页 共 9 页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4)墨家:墨子(战国)主张: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评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

6、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派别:属于道家学说:黄帝学说(养生)和老子学说(治国)(3)特点: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4)内容:“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积极无为思想)(5)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

7、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汉武帝即位,发展大一统事业;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代新儒学思想基础: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主要内容: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评

8、价(历史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神化皇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三、宋明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2、主要内容(1)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要把握“理” ,就要“格物致知

9、” (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 。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第 4 页 共 9 页(2)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的心学: “心即理也” ; 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进行内心反省) 。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王阳明)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3、宋明理学的评价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末清初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1、

10、出现的背景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思想: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李贽思想:代表作品焚书 、 藏书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男女平等。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书 。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黄宗羲:明儒学案 、 明夷待访录 。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日知录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为学务实,经世致用。(2)共同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议论自由,

11、建立监督机构;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4、影响: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第 5 页 共 9 页四、知识深化一、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 ,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

12、并施,王霸兼用,治国以礼教为主。3、重创:秦朝, “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遭重创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中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二、中国明清启蒙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同: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深刻批判,都反封建异:1中国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法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神学;2中国没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法国提出

13、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前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革命产生影响有限;后者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第 6 页 共 9 页五、巩固提高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3、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14、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4、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5、提出“若使天下相兼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6、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 2300 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7、 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 韩非子 B 庄子 C 孟子 D 墨子8、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

15、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A、 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9、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比胜昔 1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11、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