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0097254 上传时间:2021-04-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冒着危险,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挖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故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成功之处: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先是故事导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接着以预习检查的形式学习生字,指导重点段落的朗读,在此期间重点指导易错字。在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上,我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只设计了一个中心问题: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原因?让学生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想象画面、创设情境指导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学完本篇课文后,又出示了同类文章拐弯处的回头,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明白父母的爱有时候是藏在微小的细节处。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用诗句的形式写写父母的爱。这节课后,我认真

3、地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设计较好的地方是:能根据海量阅读删繁就简;的要求,只抓住一个中心问题理解课文,并且能拓展同主题文章,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不足之处:1、 课堂上忽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虽然本节课我做了许多准备,自己对文本研究较为具体深入,但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因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体验是不同的。当我提问你认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时,学生当时有很多答案,有认为了不起; 的,有认为坚强勇敢的;等等,而我因为预设,想把学生引导到下面一个问题,所以只简单地把答案归结为了不起;。如果这时让学生抓住课文

4、中的句子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的认识一定会更深刻,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 中心问题引导不恰当。虽然本节课我只抓住了一个中心问题,但由于急于赶后面的环节,想进行同类文阅读和小练笔拓展,因此对于为什么说父与子是了不起的?; 这个中心问题,感觉学生的认识仅限于我所创设的阅读填空,并未真正深入。特别是为什么说父亲是了不起的;这个问题,应该多找几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让孩子们想一想当时的情况和环境,真正地体会到这位父亲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寻找自己的孩子,这样会远比完成填空理解得深刻。对于儿子为什么了不起;这个问题,处理得也不够深入,如果让孩子们想象一下阿曼达当时在废墟下的情

5、况一定更能体会到他的勇敢和无私。可是这些我都没有给学生去思考,完全是因为时间问题。现在想来,课前让学生先进行的10分钟的朗读检查,完全没有必要。可以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一些重点段比如第3段,第12-16段,学生在回答中心问题时就会提到,这时在体会人物思想的基础上朗读更恰当。3、 同类文阅读,本节课可以更多些。近两日读到施久铭老师的文章主题阅读;的改良之道,深受启发。施老师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具体策略上,教师可采用以文带文;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死抠细节,而要发挥串联作用,把整块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有所放,才有所收。放的是教学中过于重视讲解教材的部分,收的则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当语

6、文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不发生转变时,数量再多的阅读也只是偷偷摸摸,零敲碎打。;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我觉得自己的步子迈得不够大,总觉得要先把课文讲透,再去阅读。想一想,阅读的多了,理解能力不是更能提高了吗?理解能力要靠悟;,理解能力和老师讲得多少没关系。针对这节课,如果压缩课堂讲课的时间,让学生多阅读几篇同类文章,目的不单纯指向于本课的体会几种描写方法的作用,而只是体会单元目标父母之爱的深厚与宽广;,这样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一定是有帮助的。通过这一节课,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也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篇二:地

7、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通过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琢磨教学设计案例,我对本教学设计案例的反思得出以下几点拙见。首先谈谈教学设计案例中的优点:一、注重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案例中的教学紧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

8、讨论交流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先找出课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以及针对评价父与子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等重点语句,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再指导学生抓住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学生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二、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第一课时的第三教学环节中,教师针对不同语句、不同语境、要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9、,都向学生提出讨论。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气。三、注重培养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全面地理解课文讨论交流;是培养学生言语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案例在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八个讨论要点;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全面地理解课文。这说明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全面地理解课文的能力。四、重视生字词的教学生字生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第二课时生字新词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再让学生范读生字,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以及针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写错的部件,进行具体的订正和指导。并对昔

10、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 挖掘;等生词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理解,可见教师对生字生词教学的重视。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父爱母爱的体会在第二课时的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先背一背古诗游子吟,在读背中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再让学生说说父母在平时生活中为我们做些什么事,最后要求学生动手写写,并与同学交流。把课堂学习内容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伟大而无私的爱。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在发现本教学案例优点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它的一些我自认为的不足之处。第一,案例中的教学过程违背了语文教学的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11、;的原则在第一课时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以讨论要点;贯穿全文,整节课在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地方或某一部分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并且只是讨论而讨论,没有给予学生去亲自进行朗读体验的机会和时间,完全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违背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原则。本人认为,应该在学生明白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后,立即让学生进行朗读体验,并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让学生在具体的朗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第二,案例中的实际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设计不符,不仅违背了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原则,还违背了语文学习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例如,在第一课时的第二教学环节中,环节设

12、计为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本没有朗读课文的机会,只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课文;的机会。所以我认为本教学环节应该改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更恰当。而在教学环节三引导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中,教师在引入教学的谈话中说:我们要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才能把文章读得恰到好处;,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却以讨论; 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围绕着教师提出的八个讨论要点;在教师的一步一步的指引下,针对相关的内容和重点语句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作为讨论的主要内容,并以教师的提问和小结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人以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不仅违背了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主,读中

13、感悟;的原则,还违背了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活动的原则。第三,沿用已被摒弃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在第二课时的第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大概意思。这样的教学要求是已被摒弃了的老教法,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其实在此教学环节中,安排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效果会更好些。第四,课外作业安排与课时教学内容不匹配例如,第一课时的课外作业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表面上看是在为下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做准备,但实质上与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相脱节,不匹配,不利于学生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复

14、习巩固。而第二课时的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的1至3题;与本课时的学习内容相脱节,并且课后练习题2已于第一课时的讨论要点三;已经进行了具体的讨论交流,不必再作为课外作业来布置给学生;而第3题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应安排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前或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更恰当。以上是本人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反思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综观整个教学设计案例,我自认为是不太满意的。但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反思中,我在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不足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篇三: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地震

15、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重点抓住了文章的一个中心点,以点引面,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一、抓住中心,剖析文本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细细分析课文,抓住了一个中心线索;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由这个中心点挖掘出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