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练冲刺金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8008301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练冲刺金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练冲刺金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练冲刺金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练冲刺金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练冲刺金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练冲刺金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练冲刺金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科综合(二)第 I 卷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余英时先生在分析汉朝历史时表示:“儒家强调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文化秩序的基础之上,因此重师更过于重吏” , “所以强调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据此可知,儒家思想提倡A维护封建皇权的独尊地位 B创办私塾教育的现实意义C发挥执政者楷模教化作用 D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学说25 唐会要 卷 82考下:“(宣宗大中)六年七月,考功奏:近年诸州府及百司官长,所书考第,寮属并不得知。升黜之间,莫辨当否。又近年以来,刺史皆白录课绩申省,矜街者则张皇其事,谦退者则缄默不言。 ”此处

2、记载表明A汉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力度 B唐朝官僚政治体制亟待发展完善C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单一 D各衙门处理行政事务时有章可循26清代理学家陈宏谋指出,房长、族正“临以祖宗,教其子孙,其势甚近,其情较切。以视法堂之威刑,官衙之劝戒,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之实效” 。这主要说明A法家思想的官方独尊地位非常稳固 B封建监察体制保障了官场政治清明C宗族势力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约束 D宋明理学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观念27.据江西地区县志记载:同治年间,星子县“柄贤塘,在清泉乡,各姓侵占为田” ;上饶县“所恃陂塘坝堰,小民不能见远,或贪旦夕之利,占为田畴” 。这一现象反映出A豪强地主割据一方 B水利保障意

3、识不足C重农抑商意识强烈 D商品经济冲击农业28.民国五年,易白沙发表了孔子平议:“自汉武帝开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思想,使其失去自由” , “所谓尊孔,滑稽之尊孔也” 。这说明作者的创作初衷是A鼓吹复辟帝制 B抨击复古逆流 C赞扬十月革命 D.弘扬儒家文化29.1917 年 5 月 10 日,众议院审查段祺瑞提出的对德宣战案。面对段祺瑞内阁的压力和专权,国会中的进步党和国民党联合起来于 5 月 19 日作出决定,缓议对德宣战案,先改组内阁。5 月 23 日,在国会的强烈要求下,总统黎元洪被迫解除了段祺瑞的职务。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政治民主化探索取得一定效果 B资本

4、主义宪政的条件已经成熟C民主科学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国民党政府无力维护国家主权30.1936 年,有人专门撰文:“专为诱惑妇女们打手圈、耳环、花簪、戒子、帽花、颈链,或小锁、大锁、小佛佛、大佛佛等等”而存在的银楼, “对于妇女解放运动、民族救亡运动、复兴国民经济运动都是一种蠹虫,有千害而无一益” ,主张予以“严格取缔” 。可见当时中国A奢靡享受之风盛行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受阻C民族危机意识增强 D妇女解放运动艰难曲折31.下表是 1957-1960 年各类各级学校和学生增长情况统计数据。分析图表数据可知 A新中国“扫盲”T 作刚起步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提出C “左”倾错误影响到教育领域

5、D新中国教育改革初见成效32从 1985 年开始,新疆财政部门将国有 T 交企业原上缴财政 50%的折旧基金全部返还给企业,允许企业机器设备的折旧率提高 l2 个百分点,允许企业按销售收入的 1%提取补充流动资金和提取技术开发费,还给予各种税费减免优惠。新疆财政部门的举措表明A国有企业改革成果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共识C政府开始鼓励技术革新 D政策扶持助力经济改革33.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城邦充满了“告发者” 。这些“告发者”打着反对“侵害法律”的旗号,随意散发言论来指控他人。而这些被指控的人都会因为这些传闻遭受职业生涯上的伤害。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陶片放逐法得到了有效实施 B法律程序已经非

6、常完善C公民个人自由缺乏法律保障 D公民维护法律意识强烈34.有学者认为,纺织机械的革命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此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而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则解决了燃眉之急。该论述旨在说明A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条件 B工业革命开始于纺织领域C工业革命扩展到美洲大陆 D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阻力35. 1960 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 300 亿美元,足够美国履行自己的义务。到 1965 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了令人恐慌的水平,法国总统戴高乐强烈要求美国财政部用黄金偿还其对法国的 3 亿美

7、元债务,不再允许美国延期支付黄金。法国的要求反映出A经济危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 B欧共体独立自主外交政策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内部危机 D国际政治旱现多极化格局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2 题第 4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 “中国眼前一时不能统一,是暂时的乱象” ,中国“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 , “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 。武昌起义,多省响应。对此,时人主张,中国应采用联邦制,美国之所以富强就是因为实行联邦制。孙中山却认为, “将本来统一的中国变成

8、二十几个独立的单位” , “为武力割据作护 符” , “这种见解和思想,真是谬误至极点” , “单一制与联邦制其性质的判别,尽人皆知” 。面对军阀混战 的局面,他明确指出,倘若中国持续战乱,则东亚便要大乱,世界便不能和平,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 ,国内政党“如果各自为谋,不以国家为前提,无论外人虎视眈眈,瓜分之祸,迫在眉睫,即使人不我谋,离心离德,亦难有成” , “国家未定,则吾人须有不可侮之实力,质言之,即是武力” ,如果“和平绝望,转移之术惟出于战之一途” 。摘编自高雷孙中山的祖国统一思想材料二 两德关系只是东西方关系这一“大气候”中的“小气候” 。随着国际形

9、势的变化和经济实力的增长,西德不愿再充当“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 ,主张与东德对话。1969 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声明:“彼此不是互为外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只能是特殊性质的关系” 。1970 年,两德总理举行了会谈。在勃兰特的行程中,两德公民均主动欢迎或送行。随后,经过系列谈判,两德在 1972 年 12 月签订了关于彼此关系的基础条约:“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相互之间的正常的睦邻关系” ;“放弃使用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 。条约签订后,两国间电话线增加到 70 条以上,1980 年双方换货额已达 10. 87 亿西德马克。为了维系民族情感,西德政府还规定给前来旅行、探亲的每位东德人发“欢迎金”

10、 。截至1987 年,两德领导人实现了正式互访。摘编自吴友法与两德统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统一思想的内涵,指出孙中山为实现统一而做出的努力。(13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两德能够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综上比较孙中山所追求的统一大业与两德统一的本质区别。 (12 分)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 11、图 12,提取两项有关战国到明代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请考生在第 45、46 、47、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

11、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45 ( 15 分)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45 年 11 月 16 日,日本政府即已颁布农地调整法改革方案 ,开始自行开展农地改革,史称“第一次农地改革” 。但是,由于美国方面认为“第一次农地改革”过于保守,因此“盟总”经过和盟国管制委员会协议,于 1946 年 6 月发出了农地改革指令。根据盟总要求,第一届吉田茂内阁于 1946 年 10 月颁布了修改农地调整法 、 创设自耕农特别措置法 ,开始进行“第二次农地改革” 。主要内容是:1国家征购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地和在村地主超出 1 町步(

12、北海道为 4 町步)的出租地;2国家有偿征得的土地出售给佃农;3土地买卖须经由 3 名地主、2 名自耕农、5 名佃农组成的市町村农地委员会协议;4土地征购和出售限 2 年内完成;5残留出租地的地租为货币地租,租率水田不得超过 25%,旱田不得超过 15%。1948 年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明显转化,对农地改革产生了直接影响。此后,农地改革注重于粮食增产和创建保守的政治基础。摘编自冯玮解构日本战后经济民主化改革“三大支柱” (1)根据材料,指出 1948 年前后日本农地改革的侧重点的变化,概括日本战后农地改革的特征。 (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日本农地改革的影响。 (6 分

13、)46.( 15 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通过万国公报等西学报刊,新教传教士对路德改教的介绍很快被中国士人察知。维新人士往往将 15 至 16 世纪的欧洲与晚清中国相比。谭嗣同说:“迄路德之党盛,而教皇始蹶,人始睹耶教之真矣。故耶教之亡,教皇亡之也;其复之也,路德之力也” ,感叹“孔教之亡,君主及言君统之伪学亡之也” , “吾甚祝孔教之有路德也” 。梁启超干脆在 1901 年南海康先生传里直接把康有为称为“孔教之马丁路德” 。康梁派的论敌则指责康有为不但有“教皇中国”的政治野心,更提出“以夷变夏”的危险。摘编自章可论马丁路德形象在晚清中国的传衍材料二传教士们对中国的描绘,为那些

14、执意挑战基督教会的精神主宰权的启蒙哲人们,带来了一阵阵抑止不住的狂喜。令他们兴奋的,是古老而可靠的中国编年史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圣经的荒谬因为 4000 多年前就建立了的中华帝国,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圣经里的那些大洪水、大火灾之类的事情。更令法国启蒙哲人们欣喜的,还是中国的那一套在他们看来极富于“理性”的社会政治制度:那似乎正是他们希图在欧洲建立的“理想国” 。伏尔泰反复强调:“在我们西方人还不识字的时候,中国已到处可见印刷的书籍了(其实真正的活字印刷术是德国人古登堡在 15世纪发明的) 。 ”摘编自高毅中华文明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贡献之我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人士对马丁路德的态度并分

15、析原因。 (5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启蒙哲人们”的“抑止不住的狂喜” ,并概括马丁路德形象在晚清中国的传衍与中华文明在 18 世纪欧洲的传播的共同影响。 (10 分)47.(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长期以来,美国方面一直否认朝鲜战争爆发之初的性质是北南内战,而是将整个朝鲜战争理解为自由世界制止国际共产主义的进攻。杜鲁门、艾奇逊、麦克阿瑟等在他们的回忆录中都反复宣扬这类观点。侵朝第二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 1967 年所写的朝鲜战争一书中甚至狡辩说:尽管我们失去了在朝鲜取得全面胜利的机会(如果在朝鲜真有过这样一个可以创造这类丰功伟绩的机会) ,我们还是使国际共产主义遭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惨败。一摘编自张民论朝鲜战争的起因和结局材料二 由于美国领导人心中难以消除的冷战思维模式,以及他们对朝鲜战争失败的不同解读方式,它未能起到阻止美国 60 年代在越南遭受同样命运的军事行动。朝鲜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也极大地阻碍和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朝鲜战争“在很多方面的作用恰如珍珠港事件对二次大战的作用一样,将冷战全球化了”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截至 1955 年, “美国已在 36 个国家拥有近 450 个军事基地,并与美洲以外的约 20 个左右的国家签订了政治与军事协议。同时,名为双边安全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