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中的激疑启发式教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07745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数学中的激疑启发式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小学数学中的激疑启发式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小学数学中的激疑启发式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小学数学中的激疑启发式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小学数学中的激疑启发式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小学数学中的激疑启发式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数学中的激疑启发式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小学数学中的激疑启发式教学仁怀市实验小学 李德翠“激疑启发式” 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由来已久。在我国春秋时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激疑启发式教学的观点。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是说当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来时,教师给以点拨指引,这就叫做“激疑启发”。如何启发呢?学记中论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就是说要引导学生,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的学习门径而不要和盘托出。如果造就一种“愤”、 “悱”的心里状态,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去思考如何探究新知的问题。并且在探索的过程

2、中尝试到克服困难取得收获的快感。从中诱发出无穷的内在动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这种潜在的意识得到启发呢?如何科学的运用激疑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引进路转峰回的岔道口,促使他们去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 时,再因势利导,抓住机会释疑,以收到“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效果。 根据我本人从教以来的教学体会,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一、 启发式重在启 启发式教学主要在于教师的“启”。若启不到点,则学生难以“发”起来。那么,要避免那种启而不发的效果,应该如何“启”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以

3、下几点:(1)创设一个“愤”、 “悱”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求知欲望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望越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的魅力去“启”,去为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未明”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教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同学们,这道题的解法不仅限于我们黑板上的这一种,你还能想到别的解法吗?想出以后与你的同桌或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这么一句简单的语言顿时把课堂激活了,同学们

4、的求知欲望被激“启”出来了,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这样的启发诱导,真正把学生带进了诱人的知识情境中,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2)指导观察,比较,启发学生归纳,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些教学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环的面积”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操作,发现做一个圆环的特征。启发学生初步归纳出求圆环的方法“大圆的面积 -小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这样的启发,一方面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知识的连惯性,懂得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运用已有旧知识解决新知的能力。另一方

5、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的解题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二、启发点要适度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让学生“豁然开朗”。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要启“ 准” ,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

6、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如在教学“6 的乘法口诀时” ,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6 的乘法算式” 的话,学生说:“我家有 6 张椅子,他家也有 6 张椅子,一共有 12 张椅子,算式是62=12。”“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 6 排,每排有 6 人,一共有 66=36 名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有

7、关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学生张口就答,不加思索;过深了,使学生无法思考,无从回答。 例如:二年级下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在复习课的最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钢笔:18 元 文具盒: 27 元 水彩笔: 9 元 蛋糕:3 元 巧克力:6 元 兰兰买水彩笔,芳芳买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 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 3 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 2 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 老师买了两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 3 倍,猜一猜老师买了

8、什么物品? 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较好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在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后,我抓住时机,又提出了第 3 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不一会一个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举起了高高的小手说:“老师,我知道了,你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我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学生说道:“钢笔是 18 元,巧克力是 6 元, 18 不就是 6 的 3 倍吗!”说得真精彩,这位孩子的发言似乎也为其他孩子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于是我又看到了不少小手举起来,另一个孩子说道:“老师也有可能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

9、,也可能是文具盒和水彩笔呢,你们看,文具盒是 27 元,水彩笔是 9 元,27 不正是 9 的 3 倍吗?”对啊对啊,生3 迫不及待地说道:“ 老师还可能买的是水彩笔和蛋糕,水彩笔的价钱也是蛋糕价钱的 3 倍。 ”此时的我插不上一点嘴,孩子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地驰骋着,不断撞击出新的火花。三、启发要灵活机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 发展 ,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

10、故事:中秋节,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 3 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 180 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 180 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 90 个,后宫主管 90 个,然后再自行分配 ”。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 56 位,分 90 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 34人,分 90 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

11、,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莫洛佐夫曾经说过:只有具有一定困难的学习情境,才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每授完一节课,对于练习题(作业)的设计可不能掉以轻心,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代表性和启发性。使练习题(作业)真正做到由掌握知识向培养能力方向转化。例如,在讲授完人教版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计算 ”这一节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练习(作业):(1)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 12.5 平方分米,高 7 分米。求它的体积。(2)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62.8 厘米,高 5 分米。求它的体积。(3)在一个边长是 7 厘米正方体切出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求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通过以上三道练习的设计,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解题合理、思维严谨的良好习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先进的方法能赋予启发式以丰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确: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置于主动者位置,变填鸭式教学为引导学生的激疑启发式教学,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必将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