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06858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 ,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同一个脚本由不同的演员来演,会产生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一样,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的讲授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对教材的深入把握、学情的科学分析以及对自身教学风格的有效评估。要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预定目的,完成预期任务,必须要求教者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 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进行构造和选择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

2、元复合的整体。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与反馈等系统要素进行精心设计与组合, 才有可能整体优化,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最终教学目标的新课程教学设计观。 一、教学设计要立足学情 , 找到教学的原起点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开展 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而不是从教材或从老师假想的问题出发。 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

3、考虑的关键性问题。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找到教学的原起点。 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 ,注重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物的矛盾,通过创设真实、感人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 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学有所思。 案例:一节“完美”的课 (吴铭为什么还要上这节课) 在北京的一所很好的学校里,英美教育专家正在教室里听课。讲课的是一位特级教师。教师的语言精练,没有废话,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的相当有水平。整堂课,教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

4、上的。整堂课非常流畅,无懈可击。 下课后,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很高兴,外国专家却说不出话来。当中方人员非常虚心的请求外国同行提意见时,他们说:“不理解。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有上这堂课?”因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美、完整、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的探索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外国专家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学的,但它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许多教师往往把自己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上,却恰恰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实际接受能力这两个关键问题。其结果是课堂

5、教学或变成学生在教师事先导演下的课本活动剧,或变成教师鼠标操控下的影音观摩课。这种形式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缺乏真正的思考空间,也缺乏真正的心灵感动,他们只是被动地、被迫地在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 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肖川博士曾经说过: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可能就是“乱”

6、,就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案例:杜郎口“旋风” (李炳亭著杜郎口旋风) 在山东聊城的偏僻乡村有一所中学叫杜郎口中学,学校条件艰苦却闯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育人教书之路, 许多教育工作者前去学习参观。杜郎口中学的二十多间教室全部对参观者自由开放。学生们对进进出出的听课者两耳不闻,一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自若神情。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十分有特色,教室三面全是黑板,没有讲台,课桌是“秧田式”分组摆放,各小组同学相向而座,非常有利于沟通与对话。学生们或争先恐后地发言,或争先恐后地在黑板上

7、理解反馈,他们叫做“爬黑板”。抢不到黑板的同学就拿着粉笔在墙裙上写,或者蹲在地上写。这样的课堂感觉可用一个字来概括:乱!当然也很活!仿佛就像农村的集市,也有外地人称他们的课堂为“教育超市”。这样的课堂像旋风一样带给参观者震撼和感染。 杜郎口中学学生课堂表现要求: 十六字: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 年月扩展为: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 年月教改提升意见: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和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 新课程要求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

8、认知的基本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教者要根据教材设定的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知识学习与学生能力与知识准备的水平,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指导下,设计层次分明的教学问题。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 ()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认真分析目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思想状况,通过教学设计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把他们虽然积累不多,但很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生活体验这些处于儿童本性的东西挖掘出来,然后在这个“已知”的基础上发现“未知”,进而能够解决“未知”,循序渐进。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取社会生活中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研究讨论。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观察社会现

9、象,对于选取的事件或话题, 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 ()从学生的个性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完善与发展。教学设计 不能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 二、教学设计要巧妙布白,寻找知识的生成点 一幅画要留白,看上去更美,画得满满的反而失去了艺术性。一堂课也要留白,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否则学生的头脑就像装知识的容器,不仅没有了能动性,而且也没有了创造的乐趣和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当“留白”,随时调整,随时补充。要在教学设计的运筹与实施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

10、新品质,呵护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智慧火花 ,及时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问题。 语文课上,教师使出十八般武艺,生动而又煽情,但是,串联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的仍然是一个又一个问不完的问题,教师从头问到尾,学生在课上有百分之八十的精力都用在寻找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上。更可笑的是,有一节课的课文题目是学与问,主要是讲在学习中要多提问,要善于质疑。但是在课上,只听到老师在不停追问,学生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 (万伟从思想到文化,究竟要走多远?)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设计的活动过浅过死。学生参加活动时,形式的成分大于内涵的成分,表演的成分大于探究和实践的成分,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到最后

11、往往变成了表演性和戏剧化的“玩”,学生在思维上难以得到真正发展。 设计的活动过细过多。每个活动在 1-2 分钟,学生活动不充分,思维上小步子前进,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不大; 设计的活动目的不明确。材料的吸引力大于问题的吸引力,导致无目的的乱动。 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活动与思维的关系,巧妙布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活动时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预设“留白”:适度模糊天地宽。 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过于关注预设性,而忽视了真实课堂的动态生成性。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预设的过度定量化,精2确化,甚至条分缕析,精确到教师讲的每句话,反而会产生不少负面影响,不仅会束缚教师教学的创造

12、性,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阔性。 因此,预设应该是有弹性、有留白的。 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好师生、生生交流信息、合作与探讨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互相启发,实现互补。 实践证明预设留白、适度模糊,有助于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教师重新组合和建构文本,有助于思想品德教学体现其独特的魅力。 ()活动 “留白”,动静结合相益彰。 有时半节课的“静”,正酝酿着教学高潮的“动”。这也许算是兵法所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思想在现代课堂上的应用。教师要让所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能保证时间和空间,活动易简勿繁,易精勿多。活动时既要使学生静:活动前的想象、猜测、思考,活动

13、中的感受体会,活动后的反思概括;又要让学生动:全身心参与,观察发言、讨论争辩。动时,体验与情感提升,静时,思维与思想发展。 如果教材活动很多,设计时可以进行取舍,或通过一条主线把各个活动串联起来,这条主线是隐藏于活动之中的知识链或问题链,使学生参与这些有结构的活动后学有所思,能够推进思维的发展。在设计一些大活动时,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适当地把一些小活动整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减少调控,又可以在主题的引领下实施有目的的探究,融科学思维于活动之中。 () 思维“留白”,万紫千红春满园。 课堂仿佛春天的花园,姹紫嫣红,千姿百态,没有统一的规格。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是开放的 .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在课堂

14、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教师应留出思维的空白,对有些问题不必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发表不同意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的思维一旦受到激发,教师就应及时转变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各执己见,亮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课上完成不了,可以转移到课后解决。决不能课上热火朝天,课后冷冷清清。 ()评价留白,适度延迟树信心。 这个留白不是不讲,而是不讲结论性的语言,不让学生感觉被定位的绝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是普遍运用的评价手段。这种评价固然必须,但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知识和能

15、力的生成过程缺乏应有的关照。实行延迟性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延迟性评价中,教师的等待就是一种期待,在这期待之中,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所以,学生此时在得到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的肯定,培养了自信心。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疑问式、商量式、建议式、比较式评价,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个性和表达特色,让学生尽量淡化对分数的注意,强化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设计要走进生活,抓住教学的兴奋点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

16、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 案例:教学中的远与近 (摘自真的声音是如何消失的刘云杉) 绚丽的金秋,在北方城市的一节观摩课上,年轻的女教师与初一的学生一起学习秋魂。多媒体教室播放的背景音乐是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大屏幕上连续播放着秋天沉静的大树、高远的天空、斑斓的树叶、饱满的果实、萧瑟的秋风还有米勒的拾穗者。老师用精心准备的背景音乐、屏幕画面有限度地表达着她对秋之魂的理解。 教师将这节课处理为朗读课,教师读“秋实”,她的声音很干净,单纯并带有稚气。学生分角色朗读“秋色”与“秋味”:“谷子”是一个平静的男声,“高粱”是一个热情的男声,“棉花”是一个温柔的女声,“黑菊”是一个孤傲的女声,还有“松柏”、“秋风”、“秋叶”、“秋土”等等。男孩子、女孩子、教师用自己的声音努力揣摩扮演着课文中的各种声音。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主体用自己的声音表述着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