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05969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滦二中 2012 届高三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说明:1 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 单项选择题全部用铅笔按题号填涂在机读卡上。双选题写在答题纸上。第 1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 ,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 。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981 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

2、“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 ,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 770 公里,距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黄河达 1000 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 ,被全唐诗收在第 17 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

3、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 ,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 1963 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 。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 50 年间, 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

4、“德宗贞元十年(794 年) 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40 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 ”之误。1963 年,我国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 ,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 。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 ”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 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 ,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

5、直上 。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 ”1983 年 10月 26 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 “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 ,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 1999 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 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砂直上白云间” (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 ) 。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 ,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 ,也看

6、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 。孰实孰误,不言自明。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选自中国图书评论 ,有删改)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 “黄沙直上” ,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 3 分)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 ,不合当地实际情况。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C “黄沙直上白云间”流传

7、了 1200 多年, “黄河远上白云间”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 300年。D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 、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可能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 、摈弃“黄沙直上” ,是因为他们在研读诗作时,更多甚至完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D人们对凉州词第一句是 “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 ”

8、一直争论不休,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就是“黄河远上”富于美感。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作正误辨析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二、古诗文阅读。 (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6 题。 (每小题 3 分)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

9、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

10、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 ,有删改)【注】平事:评议事情。子母:利息和本金。责券:求取借

11、据。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吾侪保甲贷乙金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且大饮啖,酬吾金也尽取所偿负还之 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

12、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_(2 )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_(3 )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9 题。 (11 分)新柳 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

13、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8 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分)93,4 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_ ,不能十步, _,功在不舍。(荀子 劝学)(2)沧海月明珠有泪,_。此情可待成追忆_。(李商隐锦瑟)(3)且夫天地之间,_ ,苟非吾之所有,_ 。(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14、。 (25 分)永远的门 邵宝健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蛾。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你早。 ”他向她致意。“出去啊? ”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

15、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