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方霞)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005713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方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方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方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方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方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方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方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临夏市第一中学 方霞内容分析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当时的情况看,它保留了红军的实力,解决了中共当时面临的困难;从长远的角度看,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遵义会议上,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的领导,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即使在今天,长征还具有现实意义,它成一种精神象征。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且因现在初中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其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起主导作用。但同时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

2、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简要回答一些浅显的思考题了,能根据逻辑推理,以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教材中大量的插图、材料也正是帮助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而安排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就能引发动机。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有一定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历史学科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他们,因此活动“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所设计。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裕,一方面是娇生惯养,另一方面又学习压力大,而红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同时也能帮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长征的具体过程,确定三个点:长征开始、遵义会议和

3、长征结束。利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进行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同时以此放宽学生看问题的视野;以活动“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读图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谈谈其在今天的意义。三、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补充大量图片等资料给学生一种直观印象,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征的路线甚至展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设计活动“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最后总结长征精神。教学策略教学重点:长征

4、的经过,其中的遵义会议作为转折点尤其需要突出。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长征的意义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比较等,组织活动。学法指导: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组织,作到合理分组和分工;教师还要为学生搜集资料提供帮助,如提供资料来源,提示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搜索等;教师要对学生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进行引导和提示;还需要提供学生正确的读图的方法等。教学课时:1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长征的相关图片板书设计一、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概过程三、长征精神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导入教师展示一组长征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

5、节课的内容,提问:为什么中国工农红军会进行如此艰苦卓绝的长征呢?新授提示学生阅读本课第一段内容和小字部分。提问:长征是自愿进行的吗?是胜利进军吗?展示第五次反围剿时敌我力量对比表格。提问:博古、李德等的错误指挥表现在哪些地方?设问:中共中央后来是如何解决这种错误的呢?是通过遵义会议解决了这种错误。请大家阅读书本 61 页插图下的文字,注意找出会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提问:这次会议解决了什么错误?观察图片,回答:长征。回答: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星星之火,本可以燎原。阅读并回答: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回答: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读

6、表并回答:开始“御敌于国门之外” ,主动进攻;后来是被动防守, “不让敌人侵占寸土”等;再后来又分兵抵御,分散实力。学生对此可回答也可不回答?回答:时间是 1935 年 1 月,地点是贵州遵义,主要内容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军事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回答:解决军事上和组织上的由于今年的长征纪念活动和课前的准备,学生应该能辨认。属于已经学习的知识,学生应该能回答。引发认知冲突。学生能根据已有水平找到原因。找到关键,强化“战略转移” 。注意这里学生可能会提到“逃跑” ,但先存疑。需要学生对敌我力量对比有个大致了解才能了解当时博古李德的错误所在。学生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所以用设问。这一

7、内容属于陈述性知识,学生可以感知。学生可能对解决组织上的错误不容易理解。由于遵义会议,长征前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不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个活动“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我们在课前不是已经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具体分配了不同的任务,要求最终每个小组推荐一个成员担任导游,带领大家走完本组所负责的那段长征路。展示长征示意图。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导游!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些有关长征的图片,感受我们的革命先辈所经历的种种。请大家比较一下遵义会议前和遵义会议后红军的处境,看看有什么变化?我们书本上讲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说明遵义会议不仅对长征具有重大的作用,

8、甚至对整个中国革命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着需要我们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来看。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致历程:中共成立后与国民党合作,但大革命因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建立根据地后又因军事指挥错误而被迫长征,但之后的中共成功到达陕北,并第二次实现国共合作,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最后又通过解放战争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提问:大家从前后比较中能看出什么来?而且遵义会议是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事实也说明了它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遵义会议也成了我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思考下面一个问题:有人说中国工农红军错误。学生活动,第一组负责长征开始到遵

9、义会议召开那一段经历,主要突出红军在错误指挥下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第二组从遵义会议后到飞夺泸定桥,主要展示毛泽东的惊人军事才能和红军的战斗精神;第三组从爬雪山过草地到胜利会师,主要展示红军所经历的种种困难,最后以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欣赏图片。比较回答:之前红军是被重重包围,苦战无效,形势岌岌可危,之后红军成功突破包围圈,最终摆脱敌人追击,成功到达陕北。阅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致历程,并进行前后比较。得出在遵义会议之前革命屡遭挫折,之后逐步走向胜利的结论,进而理解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的意义。要引导学生看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由于课前经过准备和教师的指导,应该可以顺利完成这个活动。主要是结合地图

10、介绍一些故事。强化学生的情感通过比较学生应该可以看出变化。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完中国近代史,所以需要教师提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致历程帮助学生理解。而通过前后的直观比较,应该可以达到理解的目标。这部分内容书本上没有,而且也没有铺垫,学生应该不能想到,的长征是一种逃跑主义,这种说法正确吗?1936 年 10 月,长征胜利结束,2006 年 10 月,全国各地掀起了纪念长征的活动,大家所知的有哪些? 这都说明了长征在今天还具有纪念意义,今天我们还提出了“长征精神”的口号。结合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大家能否谈谈,你们认为长征精神应该是什么内容?或者说我们能从这些革命先烈身上学到些什么?展示长征精神的具体概括:

11、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小结人生七十古来稀,当年的小红军今天也所剩无几,而伟人们也早已逝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刚才我们一起重温了长征的历史,探究了长征的起因,重走了长征路,认识了遵义会议的重要地位,还一起畅谈了长征的精神

12、。大家认为哪些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更大?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诗,这是通过遵义会议逐步成为党中央领导的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 。展示七律长征通过这首诗大家能感受到一种什回答:长征是以失败开始,以胜利告终,它并不是一种“逃跑” ,而是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保存实力。回答:图片展、红军事迹报告、重走长征路等等。可以讨论回答,如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不怕苦、不怕死、乐观的态度等等。 (这里仅是部分答案,学生的答案可以不止这些。 )学生朗读。应该是长征精神,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继承发扬。所以只能由教师进行提升。可能一开始有逃跑主义的意思,但通过结局学生应该可以看到这是一次胜利的大转移。学生如果能关注周围的新闻报

13、纸等的话应该能知道一些。学生根据所学和课堂感染,应该能说出一些,教师也可以学生所知的一些事例进行引导。达到情感升华的目标。回归历史教育的本质,通过这个来暗示历史教育的意义所在。么样精神?让我们带着这种气魄和精神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欣赏回答:革命的大无畏气魄和乐观主义精神。朗读七律长征通过阅读应该能有所感知。使学生对长征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终以朗读结束本课,能进一步产生共鸣感。作业布置:在活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各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小报(大小为 8K 纸) ,内容可以是长征事迹的汇编,也可以剪贴部分的图片,最后我们可以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进行展示,也算是我们纪念长征的一种活动,表达我们对先辈的一种崇敬之情。教学后记:有关长征的素材多不胜数,如果仅仅依靠多媒体展示,应该也能完成本课的任务,但意义有多少呢?我们通过学习长征要学生获得什么呢?我觉得一是要让学生体验长征的经历,二是完成对遵义会议和长征意义的理解,三就是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我的出发点是一切从服务于学生的认知体验。很多人在课件上花了很大的工夫,尤其是长征的路线图等,但我宁愿删繁就简,使其真正为课堂服务。当然本课的前期准备工作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甚至我专门利用历史课让学生进行活动的准备,而教师的大量准备活动也将体现在这里。最后我也要承认,本课最大的致命伤在学生对长征具体史实的掌握上会有所欠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