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心理学(经典实用)

上传人:精****科 文档编号:180053063 上传时间:2021-04-16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迹心理学(经典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笔迹心理学(经典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笔迹心理学(经典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笔迹心理学(经典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笔迹心理学(经典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笔迹心理学(经典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迹心理学(经典实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些年,美国媒体上曾有这样的一篇报道:某家大公司在年终结帐时发现,一年内竟有价值百万美元的发动机零件被盗,而且明显是“”作的案。公司总经理请警察局破案,查了好久没有任何线索,于是他请来了国际笔迹学会咨询处主任安德烈麦克尼科尔来协助破案。麦克尼科尔一到,便要求公司让所有的雇员书写一份关于失窃情况的报告,然后由他对所有雇员的笔迹进行分析。一会儿,他就报告总经理,说这家公司副总经理的书写字体是经过伪装的。于是公司布置保安人员对副总经理进行了严密的监视。果然,不久该副总经理便露出了种种可疑的蛛丝马迹,于是调查人员设下埋伏,终于在他把窃来的零件卖出时当场将他擒获,笔迹心理学,笔迹心理学,笔迹心理学,笔迹

2、心理学简称笔迹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根据心理学和生理学原理,研究不同人的书写习惯所表现出来的笔迹符号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书写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行为人性特点的一门科学,笔迹心理学,笔迹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在西方笔迹学历史上,第一本专门的有关笔迹与个性的书出版于1622年,作者是意大利的哲学家和医学博士Camillo Baldi,他在书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笔迹与个性的关系。 现代笔迹学的真正起源是在法国。当时,为系统地研究笔迹与人的个性之间的关系,一些高级神职人员组成了笔迹学研究组,Flandrin就属于这个研究组,后来他的学生Jean Hippolyte Michon被誉为欧洲笔迹学之

3、父。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将书写中的各种现象作出了归纳,于1872年后相继出版了笔迹学的体系、笔迹学方法。 Michon发现的笔迹学规律一直使用至今。 随后,Ludwig Klages成为笔迹学研究领域公认的领头人,是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系统的笔迹学理论的人,也是第一个认为人的笔迹可以反映书写者的各个方面的人。 1929年,Robert Saudek在慕尼黑出版了实验笔迹学。在书中,他将医学和精神分析的方法引入笔迹学。 精神病学家Rudolf Pophal在他的著作笔迹 心迹、笔划的图画中,介绍了他用均匀、无定型、颗粒状来描述不同书写笔划的重要观点。 法德堡大学心理心灵学院的教授Robert Hei

4、ss在笔迹解读一书中将自己广博的心理学知识同笔迹学相结合,后来,这本书成为欧洲笔迹学研究的标准著作,笔迹心理学,在西方笔迹学中,以苏黎世大学的教授Max Pulver为代表的笔迹学家,在笔迹学的研究中发现笔迹的上、中、下三个部分,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超我、自我和本我有类似的含义。字体的上部与书写者的志向、智力有关;中部代表自我观念与情感角色;下部表示:a具体实现愿望的行动能力;b对物质生活重视的程度;c本能生活。字体的结构包括结构严谨、结构松散、结构疏朗、梯形和倒梯形等,笔迹心理学,笔迹学起源于法国,而在德国形成了一门有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边缘学科。西方笔迹学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阿德勒

5、的个性心理学、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勒森的人格类型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手段,总结出西方字母文字中与书写者个性和心态有关的300多种笔迹特征,如压力、速度、大小、方向、布局、形式、连续性、运动等。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揭示了千姿百态的个性心理差异,笔迹心理学,在中国,自古就有了笔迹学的基本思想,认为笔迹是心、意、情的综合表现。但只是到了现代,才有了汉字笔迹学的实证研究。近几十年来,有关笔迹学的书籍、文章不断涌现。与此同时,西方学者也开始对中国汉字进行研究。毕业于布鲁塞尔“笔迹学教育学院”的欧美著名笔迹学家、笔迹鉴定专家梅纳斯夫人,在比利时成立了“国际汉字笔迹学学科学研究所”,并完成了专著汉字书写

6、及笔迹学,该书于1990年在“欧洲笔迹学学会”第二十四大会上荣获“笔迹学研究大奖”。1994年10月,在北师大心理系召开了中国首届笔迹学研讨会,成立了“中国笔迹学研究会筹)”,这标志着笔迹学在中国已登上学术殿堂。 如今,笔迹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逐渐被接受,笔迹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安、司法、心理咨询、文化教育、人事管理、人才开发、军事、公关、科研等领域,笔迹心理学,相关的研究,国外的笔迹心理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笔迹学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德国耶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Wilhelm Preyer 根据对笔迹的探索,提出了大脑决定笔迹的假设。后来经过对一些失去手臂用嘴或脚趾写字的残

7、疾人进行实验,发现他们的笔迹特点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从而证实了他的假设,并在他后来出版的笔迹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笔迹乃心迹”之说。 美国心理学家爱维也认为:“手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笔迹心理学,笔迹特征的分类,最常用的笔迹特征分七大类: 1.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 重压力者表明其生命力强、自信、专横、顽固; 轻压力者则说明书写人敏感、主动性差、缺少勇气和抵抗力 2.笔画的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书写一笔一画的标准型反映了办事认真、通情达理、纪律性强的心理特征;笔画有过分伸展、

8、夸张的书写方式则反映了爱慕虚荣和随时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特征 3.书写的大小时自我意识的反映。 大字型的书写时情感强烈、善于表现自己和自我为中心的体现 小字型则反映了精神集中、细致、焦虑和自我压抑的心理特点 4.连笔程度反映着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 连笔型反映出有较强的判断力、推理能力和恒心 不连笔型则反映了有分析能力、比较节制和独立性较强的个体特征,笔迹心理学,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社会关系的反映。 字行上倾表明书写人热情、有勇气、有抱负; 字行下倾则反映了情绪低沉、悲观、失望、气馁的心理特征 6.书写速度与人的理解力的快慢有关。 缓慢型是小心谨慎、遵守纪律和思维速度慢的反映; 快速型

9、则表明反应快,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强和恒心不足 7.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着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占有方式。 它包括字据、行距和页边空白几方面。 整篇文字向左页边靠,就反映出留恋过去,追求安全感的对 未来勇气不足的心理状态; 整篇文字向右页边靠,则是向往未来和有勇气面对未来的心 理特征,笔迹心理学,从笔迹看心理 人的心理状态与病情有很大关系。 一些心理治疗专家认为:“笔迹是人类大脑的写作”,例如,病人书写字母的一横都从左向右往上斜,表明病人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病较易治好;相反,如果病人的字间隔或行间隔较大,说明他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治疗前应做些思想工作。也有人将它作为一项科研技术运用于刑事侦查和

10、审讯实践中,笔迹心理学,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威廉希契科克对笔迹学研究已达20年,他藏有4万份笔迹档案,从中他得出一些具体的结论: 笔迹是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维逻辑的具体反映。凡是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书写者有自制力、稳重,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竭尽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笔画不均匀的书写者多半是脾气暴躁、喜欢破坏和妒忌心强、喜欢背后做小动作的“阴谋家”。笔划过重的人比较敏感,笔划过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 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或狡猾的人的笔迹;字迹有棱有角说明书写者是个意志坚定、观点鲜明,不会改变立场的人,但这种人一般说来会与观点不同者辩论得面红耳赤。反之,字迹圆滑者则是性格随和、办事老练,能一

11、唱百和,善于搞公关工作的人。 凡是在字的上部书写得干净利落而又能紧紧护住下面的书写者,象征有进取心、接受能力强、好学,这些人是培养做领导者的好材料,笔迹心理学,凡是字体丰润、笔划搭配匀称,书写速度又较快者是个理解能力强、忠于职守的人;而在字的结构方面,严谨、方正以及点划都能体现力度者是个记忆力强、办事认真的人;字体方圆、长短、大小错落有致者,其适应性及变通能力强,适宜做交际及公关工作 凡能模仿别人的笔迹又缺乏新意者,可靠性强,又能独当一面;如果字迹书写得较小,运笔轻重适度,阿拉伯数字写得很美而签字却显得比较拘谨者,是个内藏心机,喜怒不外露和能沉着应付大事的人。 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笔迹求异

12、变形者,是个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在字行间起伏不平的书写者富于外交手段,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书写时越写越往上者是个乐观主义者,而越写越往下者则是个悲观主义者 字体大小也是个性的一种表现,字体写得过大的人是举止随便、过于自信和做事比较草率的人;字体写得过小则是有观察力和会精打细算的人,字迹过于凑紧则具有吝啬和善于盘算的性格,笔迹心理学,笔迹心理学的作用,医学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与双手是息息相关的,手部活动时人体最复杂的活动,脑部活动大部分为手而设,手能通过许多方式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状况,书写便是手脑联合的产物。学者们从这一角度出发而普遍认为,笔迹就是脑迹,字迹是大脑的书写,人在书写时,与其说手在写,不如说是大脑在写,指尖的各种运动形式只不过是人内心世界在无意识下的一种不加修饰的流露,是被传到手指上的无意识的思想,就像指纹能证明一个人的个体特征一样,写字时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能反映出每个书写人独特的个性。所以说,通过笔迹可以挖掘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笔迹心理学,The End,笔迹心理学,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