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论文设计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80036338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论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论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论文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摘要:由王泉、韩伟作词, 施光南作曲的歌剧伤逝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 同年十月, 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进行首演。歌剧的上演, 在全国音乐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多段精彩唱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从音乐和演唱的角度对歌曲风萧瑟进行分析。站在演唱者的角度上, 从分析剧情入手, 理解人物角色, 分析音乐形象, 准确塑造人物的歌剧形象。关键词:演唱气息速度力度节奏想象 歌唱是一门声乐艺术, 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 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

2、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经典的歌曲, 它的歌词和乐谱最初总是停留在纸面上的, 要使它能打动听众、观众, 还必须通过歌唱者的一番努力把它唱活, 才能使听众感受它的魅力, 从而产生共鸣、受到熏陶。世界上一切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听众为之倾倒, 除了他们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外,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 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给与了听众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 要怎样才能把歌曲的内涵非常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呢?这就得靠歌唱者将感情与歌唱的技巧有机地统一起来, 才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一、作品简介 风萧瑟这首声乐作品是选自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这

3、部歌剧是由王泉、韩伟编剧, 施光南作曲, 剧本是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歌剧讲述的是一对追求自由美满生活的“五四”青年, 他们冲破旧习俗成为连理, 但最终却未能逃出社会的重压, 从而导致悲剧的结束。这首乐曲是女主人公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出现裂痕时所唱的一首咏叹调。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作为当代歌剧的代表作之一,歌剧伤逝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歌剧伤逝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用西洋歌剧创作手法的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实验性作品。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这部歌剧长达两个多小时,而人物

4、始终只有两个人男主人公涓声和女主人公子君,这也是歌剧伤逝最显著的特点。 风萧瑟被作曲家置于歌剧伤逝“四季”中的“秋”,借“秋”抒发子君内心的苦闷、彷徨和对生活的苦苦思索,表达了主人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到头换来的却是盲目的牺牲。这是子君对生活的呐喊和抗争。一、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的声乐作品, 降G大调色彩, 全曲速度中板、适中“Moderato”, 前面十三小节的前奏, 左手是柱式和铉, 烘托出一种严肃的气氛, 右手下行八度体现了女主人公的叹息, 由弱到中强“pmf”, 在第5小节左手为分解和弦的琶音, 似一阵阵秋风的袭来, 乐曲由中强到强到中强到弱“mffmfp”, 引

5、出主题旋律的开始。1、风萧瑟的曲式结构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示意图如下:前奏(113)+A段(1463)+B段(64103)+A段(104117)2、风萧瑟的音乐分析 前奏:前奏一开始的四个小节,右手是八度的八分节奏音型,以中速p的力度行进在高音区;左手配右手同级的音程,左右手形成立体的分解和弦。左手从第一和第二小节的音程变为第三第四小节的和弦,给人一种慢慢拉开帷幕的感觉。到达第五小节时,右手以一个主和弦拉开了全曲的主旋律,也很自然地把全曲的主调性确定为降G大调;可是之为定调和弦。与此对应的左手是分解和弦以均衡的三连音的形式出现,体现了流动感、起伏感。此处演奏者在力度上注意从前面的p到这里的mf

6、。 A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25小节),第一句“风萧瑟,叶飘落”,以力度mp弱起,旋律部分,长音接三连音的形式;伴奏部分,左手同样以八度的八分节奏型,右手配对以相应的分解和弦,每一个小节的音区都是由低到高再低的曲折迂回,给人以秋风扫落叶般的感觉。在长拍“瑟、落”处伴奏部分是补充演唱声部的。另外,此处曲作者在演唱者的旋律音高方面是一种先扬后抑的处理,从侧面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子君对生活对爱情的迷茫和叹息。接下来“人生是这样的令人迷惑”(第2025小节),“惑”字停留六拍,与之相对应的伴奏背景和前奏一样(右手为八度级进,左手为三连音),使之行之呼应,第一部分结束。 第二部分(第2639小

7、节),演唱者的节奏型,力度,速度,伴奏背景都与第一部分不同。第二部分一开始,“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演唱部分弱起,以八分音符为律动,“你突然袭”四个字都是用的下属音降C,在“来”字那里解决到了主音降G上,后面紧跟着是高声区“暴风雨”。这里的伴奏(第26小节)强拍上以一个一级七和弦填充,后面两拍休止,接着以和弦震音来表现此处的力度。在“暴风雨”的长拍“雨”处,伴奏的右手旋律以八度和七和弦进行,左手为和弦式的三连音,与前面的前奏、第一部分的伴奏相呼应。但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的三连音及右手的旋律都改为和弦,体现了力度的对比。这一整句的伴奏织体是一个反向进行。后面一句“把那甜蜜的,笑声淹没”(第3031

8、小节)是重复前面的“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接下来的“那斑斓光彩的理想,在你怒吼中剥落”(第3439小节),演唱旋律的节奏音型与前一句一样,也是以起在弱拍上的八分音符为主;伴奏织体与前面一样,以震音为主,在“剥落”的“落”处(第3839小节),伴奏织体又相似与前面第一部分长拍的伴奏织体,左手为和弦级进,右手为连续的三连音分解和选。 第三部分(第4063小节),此部分分为a、b两小段。a段(第4052小节),伴奏织体变密集,在“漩涡”(第51小节)那以线性进行,推向高潮。转入b段(第6363小节),b段的材料与第一部分很相似,都是以长音和三连音为旋律。所不同的是它的伴奏织体与第一部分不同,此处的伴

9、奏织体相对于第一部分密集,基本以和弦震音为主,它的力度从mp到fp、mf。 B段可分为a、b、c三部分。a段(第6478小节)旋律部分主要以切分和三连音的节奏音型为主,并以休止弱起达到强调的作用。b段(第7992小节)旋律同样以弱起、大切分的节奏音型为主。反复的两句“我先虔诚的像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第7987小节),作曲家采用了四度模进的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子君的无辜。(第8892小节)比起前两句,伴奏织体又加密了,前面的音程在这改成七和弦,在“错”字(第9192小节)上,伴奏用了八度反向进行来推动音乐,为后面的高潮作铺垫。这样到达c段(第93103小节),在音乐素材上继续沿用前面的

10、音乐素材三连音加长音的节奏音型,伴奏织体比较密集。后面紧接着一句(第98102小节)由一连串的三连音组成,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A段为再现段,前面两句几乎与A段第一部分的前两句完全一致。直到最后“我为你苦苦地,思索”,速度“rit”,伴奏的右手部分变成一个相对应的柱式和弦;在“思索”的演唱旋律前是两拍的休止符,最后解决在“索”字上,紧接着伴奏背景以右手八度跳进、三连音,左手为和弦分解的节奏音型结束,这一句是一个补充句,直到完满终止。二、风萧瑟的人物分析 在这首咏叹调里,子君是悲哀的、无奈的。为什么追求自由爱情得到的却是苦果?人生的长河里,为何都是漩涡?冲出封建家庭桎梏的子君,人生又遭遇到新的悲

11、剧。天真的爱情在生活面前就像是秋天的落叶一样脆弱,没有一点生命力。三、风萧瑟的演唱分析 前奏:前奏一开始有慢慢拉开帷幕的感觉,音乐给演唱者营造了子君想要倾诉却无处可说的情绪子君对生活对自由爱情的迷茫。 A段:第一部分(第1425小节),有诉说的感觉,“风萧瑟,叶飘落,人生是这样的令人迷惑。”演唱者注意“mp”。在长拍“瑟、落”的时候应注意不要太强,突出一点伴奏的旋律,因为此处伴奏部分是补充演唱声部。从第一部分,我们可以感受出全曲的感情基调子君对生活对爱情的迷茫。从第二部分(第2639小节),从第一部分的“迷惑”到这里“突然”、“淹没”,之前的长拍到这里的弱起八分音型,演唱者应唱的比较急促,情绪

12、上比第一部分激动。如果说第一部分是“诉说”,第二部分就是回到现实的感觉。第三部分(第4063小节),又是“诉说”,不同的是此部分的诉说是对苍天的祈求。演唱者在演唱这部分时,应有一种哭诉的唱腔。整个A段表达了女主人公子君对爱情的迷惑和对生活的无奈。 B段:分为a、b、c三段,a段(第6478小节)表现了子君回到现实生活,演唱时注意休止的时候收干净,以表现子君的决心。b段(第7992小节)则强调“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演唱时,注意有一个递进、渐强的感觉,以表现女主人公子君追求自由爱情其实根本无罪。c段(第93103小节)通过前面音乐的推动在这达到了高潮,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索,表达了对封建制度下的自

13、由爱情的呐喊,演唱者唱的急促但要把握好音准,在力度上应唱的比较强,情绪达到高潮。 A段:这段为对比再现段。在整首咏叹调里起了一个呼应的作用,虽然经过一番思考亲,子君仍然感到痛苦和迷茫。 在本曲中要把握住主人公美好爱情破灭后的无奈、无助、迷茫又愤恨这个吃人社会的情绪;技巧上又要声音干净, 明亮, 连贯流畅还要有很强的爆发力。让听众听后能激起他们的震撼, 就算成功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 二者如同心灵的窗户, 表演者的一情一态、一招一式都是心灵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技与艺即声与情, 一向是歌唱的血与肉的两部分, 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 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

14、以人的整体作为乐器来发声的, 所以说歌唱是全身心都要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要发于内而形于外, 内外协调统一。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 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境界, 产生沁人心脾的艺术效果。在这首歌曲的演唱中如果只有好的声音表现, 没有好的情感, 就等与有了血没有肉;如果只有好的情感, 而没有声音, 观众听都听不到;即使有点歌声然而技巧太差, 唱得十分难听, 大家都不愿听, 怎么去感染观众?那就等于有了肉而没有血。血肉是不能分的, 所以要想唱好这首歌, 就得把情感和技巧完美结合起来唱情感和声乐技巧是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情感的表达是歌唱的目的, 占主导地位;而歌唱的技巧是情感表达

15、的手段, 是从属地位, 二者不可偏废。在歌唱中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歌唱中, 才能完美地表达出每一首歌曲的情感。 这首作品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的高度统一在中国声乐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对我国歌剧创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我们唯有通过深入理解该作品的音乐特色和创作特征, 才能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处理方式, 完美地演绎该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 才能将人物的心理波动和角色命运完整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子君的音乐形象, 虽以抒情为主, 但由于角色内心的矛盾冲突较大, 这首咏叹调又有很强的戏剧性, 演唱中要把握抒情性与戏剧性的结合及各段之间的戏剧性对比, 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把握人物的演唱要求。结语 风萧瑟表现了子君的困惑和对残酷现实的无奈。乐曲一开始是很平静的进入“风萧瑟,叶飘落,人生是这样的令人迷惑”。表现了子君对爱情生活的迷惑,“为什么纯真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这么的不堪一击?”迷惑时候马上转入“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把笑声淹没剥落”。这突如其来的戏剧性,需要演唱者在气息和咬字上协调配合,以表现子君从迷惘中回到了现实,演唱者在情感上需注意突出“突然”二字。紧接着又是“秋风啊,请你告诉我,在人生的长河里,为什么尽是风急浪险的漩涡。”这几句相对来说稍微平稳一些,但也是为了后面的“落叶啊,请你告诉我”的一句高潮作铺垫,所以演唱者在“秋风啊”处应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