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11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80017801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1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1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1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11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7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CH3CH3+Cl2CH3CH2Cl+HClCH2=CH2+HClCH3CH2Cl均为取代反应B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CCl2+2Br=2Cl+Br2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D2Na2O2+2H2O+4NaOH+O2Cl2+H2O=HCl+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A、CH2=CH2+HClCH3CH2Cl为取代反应,A错误;B、由油脂得到甘油,属于酯类的水解反应。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属于糖类的水解反应,B正确;C、Zn+Cu2+=Zn2+Cu的

2、单质Zn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错误;D、Cl2+H2O=HCl+HClO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8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与得电子能力相同【答案】D【解析】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A错误(没有指明是最高价);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比如Na+、H2O、Ne、O2-四种微粒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是他们的化学性质差别较大,B错误;C、Cl、S2、Ca2+、K+四种

3、微粒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微粒半径逐渐较小,所以S2 Cl K+ Ca2+、C错误;D、与属于同位素,都属于Cl元素,得点子能力相同,D正确。9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FeO B. Fe2O3 C. FeSO4 D、Fe3O4 【答案】A【解析】放出NO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有+2价的铁元素才能与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2价铁元素的含量越高,生成的NO就越多,所以FeO中+2价铁元素含量最高,答案选A。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 B中和滴定C制备乙酸乙酯 D制取收集干燥氨气【答案】C【解析】A、该

4、装置图代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容过程,定容过程中要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A错误;B、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使用酸标液滴定碱待测液,所以酸标液应为酸式滴定管盛放,而图中的是碱式滴定管,B错误;C、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且要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来处理产品,C正确;D、因为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和空气形成对流,所以在收集NH3时要把导气管的末端深入到试管底部,且在管口放置一团棉花,D错误。11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mol苹果酸可与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生成1mol H2

5、 DHOOCCH2CH(OH)COO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苹果酸中含有羧基(-COOH)和羟基(-OH),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A正确;B、1mol苹果酸中含有2mol羧基(-COOH),所以只能和2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羟基(-OH)不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B错误;C、羧基(-COOH)和羟基(-OH)都能和活泼金属Na发生反应,所以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生成1.5mol H2,C错误;D、HOOCCH2CH(OH)COOH与互为同一种物质,D错误。12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 B酸

6、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I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答案】C【解析】A、Al3+ 和S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2Al3+ +3S2 +6H2O=2Al(OH)3+3H2S)而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在酸性条件下,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把I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项可以大量共存;D、中性溶液中,Fe3+能发生水解反应(Fe3+ + 3H2O=Fe(OH)3 + 3H+)生成Fe(OH)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13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

7、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NH4+)/ 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 (NH4+)= c (CH3COO)【答案】D【解析】A、醋酸电离:CH3COOH CH3COO+H+,一水合氨电离:NH3H2O NH4+OH,H2O的电离:H2O H+ OH,所以开始滴加氨水时,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中和了醋酸电离出的H+),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氨水,会抑制水的电离,使其电离程度减小,A错误;B、NH3H2O的电离

8、平衡常数Kb=,所以=。温度不变,Kb不变,但随着氨水的不断滴加,逐渐增大,所以始终减小,B错误;C、随着氨水的不断滴加,溶液的体积增大,c(CH3COOH)与c(CH3COO)之和逐渐减小,C错误;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H3COOH和NH3H2O恰好完全反应。因为二者的电离常数相等,所以CH3COONH4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NH4+)= c (CH3COO),D正确。29(17分)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H 0 (I) 2NO(g)+Cl2(g)2ClNO(g

9、) K2 H ”“;不变;升高温度 (3)c(NO3) c(NO2-) c(CH3COO);b、c 【解析】(1)(I)2(II)即可得到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所以平衡常数K=; (2)ClNO的浓度变化c(ClNO)=7.510-2molL,所以ClNO的物质的量变化n(ClNO)=0.15mol,所以Cl2的物质的量变化率n(Cl2)=0.075mol,则平衡后n(Cl2)=0.1mol-0.075mol=0.025mol;转化的n(NO)=0.15mol,则NO的转化率1=75%;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II)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则

10、反应(II)的压强大于反应(I)的压强,则平衡有利于向正方向移动,所以平衡时NO的转化率21;因为温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因为反应(II)的H c(NO2-)c(CH3COO); 因为CH3COO的水解程度大于NO2-,所以溶液A的PH小于溶液B的PH。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使A的PH减小),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使A的PH增大),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使B的PH减小),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使B的PH增大),只有bc满足题意。30(16分)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1

1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 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 。(2)为测定镀层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6 mol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l。(3)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 aKCl b. KClO3 c. MnO2 d. 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到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答案】(1)负 4Al2Cl7+3=Al+7AlCl4 H2 (2)3 (3) b、d 不能 Fe2O3+6H+=2Fe3+3H2O 2Fe3+ Fe=3Fe2+(或只写Fe+ 2Fe3+ =3Fe2+)【解析】(1)在钢制品上电镀铝时,即钢制品为镀件,电镀时作为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在电镀时,阴极生成Al单质,所以电极反应为4Al2Cl7+3=Al+7AlCl4;电镀时若用AlCl3作为电解液,则由水电离出的H+也能在阴极放点生成H2;(2)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