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0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80006211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0页(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2、、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

3、、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4、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推动情节发展;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突出、深化主题。(三)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四)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翻译句子法,适用

5、于文言文语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五)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六)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或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

6、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八)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九)文段中事例的概括:、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十)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十一)提炼中心

7、、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十二)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十三)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

8、”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十四)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十五)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主要题型:、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

9、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十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

10、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十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十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

11、论点),显得(好处)。(十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二十)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

12、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初中语文答题技巧指导(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

13、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

14、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15、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最后,我想说,技巧归技巧,但是同样也要灵活运用,因地制宜的,不能滥用一气,更不能只注重技巧忽略了真正的学习啊,毕竟是给自己学,孩子们加油!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答题技巧一、要点概括类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二、感想启迪类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三、词句品味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