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卷 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998363 上传时间:2017-11-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5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5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5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5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卷 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贵阳市普通高中 2015 届高三 8 月摸底考试语 文【试卷综析】贵阳市普通高中 2015 届高三 8 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 2014 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高考试题,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色。第一,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完全一致,文本类阅读依然采用选考题,适合不同考生去选用。 。第二,所选素材具有很强的文化信息和较强的现实感。如论

2、述类文本就选了中国画的意象审美与兴象思维这个有一定文化深度的话题,引领考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类文本阅读选了老照片 ,这是一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文章,对学生也是一次历史情感的熏陶,同时又引领思考人生问题;实用类文本选择百年椒子 映月泉清 ,对学生了解杨绛,了解其做人、做事、治学的态度,思考人生应怎样面对困难挑战,很有借鉴意义。第三,注重学生能力考查。如连贯,在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同时,还注重考生概括能力的和分析能力的考查。第四,作文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容易跑题,且不易写出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应该说,这份试卷有助于高考考生临考前的备考,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题文】一、现

3、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题文】M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画的意象审美与兴象思维意象、兴象是一种文化的思想意识形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作品独特的创作表现手法,它们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甚至汉字 都具有意象、兴象的艺术特征。传统的艺术作品注重意象、兴象的表述,是我们祖先对自然万象审视精神和思维方式的总结。意象、兴象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念,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延续贯穿始终的一种精神。绘画是塑造形象,这种形象应该是超越客观的形象。然而,只是形象没有寄托画家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内涵,那是画奴。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4、“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得至理。有形象,有意象,还要表现得不简单、不直白,而且耐人寻味,通过“比兴” 、“发兴”去扩展想象空间,引为兴象,达到意味深长的效果。所以,一幅好的作品离不开形象、意象、兴象,无形象难以寄意,无兴象难以深刻。略见中国绘画史,三代青铜器纹饰有龙、凤、夔、饕餮等,都贯穿着从形象到意象以至兴象的脉络。延至汉代独尊儒术,以致很多绘画将尧、舜、文武周公、孔子及忠臣、孝子、义士、节女作为描绘对象,用形象、意象语言表达情景,有相当高的审美情趣和执着的主观意识。顾恺之画裴楷像“颊上加三毛” ,意象十足。唐代国力兴盛,一派皇家气象,画家造型技法日臻完善,王维作袁安卧雪图 ,图中有雪

5、里芭蕉,意到便成。虽然遭到后人的议论,说雪里不可能有芭蕉。殊不知有兴象,方可称奇,才有东坡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把自然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胸中加工改造,得出意象推演兴象。五代、宋、元有一大批山水大画家,个个建树非凡,唯郭熙真知灼见,善于用感情、形象思维去创作山水,他的独特描绘:“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郭熙能悟出如笑、欲滴、如妆、如睡的情感来,山水的特征给画家以想象。艺术家有点石成金之手,移情于兴象,难道不是从形象到意象乃至兴象的升华吗?自元以来,文

6、人画大兴,大抵以兴象为能事,文与可自题墨竹图曰:“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 ”草木人性化,宣扬高品德。郑思肖题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借题发挥,抒写爱国孤怀。画境由诗文延伸,是文人画的特点,也开辟了中国画的新局面。沈德潜云:“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善千古之奇。 ”形象只是躯体,意象才是灵魂,兴象才是精神。精神主导着人们的灵魂,精神的闪耀,才有意象的生成,驾驭手中的笔墨去创造出自己的佳作,这种有意识的造型,有所寄、有所指的画意,有脱俗超凡的兴象,方能独立于世。中国画强调寄物移情,就是用意象、兴象的表现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转移到本不具有人

7、的感情色彩的对象上,使自然物仿佛像人一样具有情感意识、情感色彩甚至具有深刻 思想寓意。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画家能够从中获得一种精神的宣泄和寄托,欣赏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在精神愉悦的享受中逐步领悟作者所提示的生活和思想内涵。如果中国画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和兴象的表达,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摘自光明日报 ,作者:陈云 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中“意象与兴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象、兴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一幅好的作品需要借助意象、兴象这种艺术创作表现手法。B意象与兴象是中华

8、民族文化艺术的灵魂,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念,是祖先对自然万象审视精神和思维方式的总结。C画家用意象与兴象的手法赋予客观物象以思想意识、情感色彩甚至深刻寓意,并能使欣赏者从中产业情感上的共鸣。D中国画强调寄物移情,画家如果在创作时注重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和兴象的表达,中国画就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D 项说法绝对。中国画要保持长久生命力,除了需要“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和兴象的表达”外,还需要有其他条件。【思路点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方法: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其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

9、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对概念的理解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独具匠心的画家在构思作品时,能够赋予客观形象以主观情感,并通过“比兴” 、“发兴”去扩展想象空间,以达到意味深长的效果。B好的画家塑造的形象不但要寄托画家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内涵,还要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使作品达到形象、意象、兴象的完美统一。C汉魏晋时期,许多龙、凤、夔、饕餮等青铜器纹饰,以及以独尊儒术为背景的描绘对象都贯穿着从形象到意象以至兴象的脉络。D画家塑造的形象可以超越客观现实。顾恺之画裴楷,颊上添三毛更添神韵;王维画作里的雪里芭蕉,成就了

10、“画中有诗”的奇境。【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 【答案解析】C 解析:C 项混淆时间。 “三代”应为“夏商周”三代,而不是汉魏晋三代,文本中“延至”一词说明二者的时间是顺承关系。【思路点拨】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并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内容要点、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

11、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熙区别于当时的一大批山水大画家,他善于用感情、形象思维去创作山水,借助于想象,将无情可言的青山悟出情感来。B引用沈德潜的话是要说明,形象并不重要,心中有画意,就有意象的生成,就有超凡脱俗的兴象,就会创造出独立于世的佳作。C元代以后,文人的画作及题画诗,更注重兴象的表达,有若喻情和托志的特点,画境由诗文延伸,开辟了中国画的新局面。D中国画注重主观意识的表达,强渊有感而发,物象讲究在“似与不似之间” ,绝似与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

12、级为 C 级。【答案解析】B 解析:“形象并不重要”有误,原文的意思是“意得象先” ,并非“形象”不重要。【思路点拨】解答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与题干相关.相符合的句子,认真研究,细致甄别,仔细解读。第二,把备选项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构成试题的每一个选项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只不过,这些选项是从原文句改编而来,表述形式与原文不尽相同。同一个意思命题者采用了另一种表述方式,命题时设置了答题“陷阱” ,或将原文句增删词语,或变换句式,从而达到干扰考生判断的目的。考生应该清楚地了解这些误项设置的“陷阱”的方式,答题时要有认真的态度,

13、不要掉入“陷阱” ,误入“圈套” 。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将选项语句与原文语句细心比较,明辨异同,识破“陷阱” 。答题的基本思路:确定答题有效区间比照选项表述判断选项正误【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题文】J0(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陈其冤,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淹每从容谏曰:“流言纳祸二叔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

14、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 ”景素不纳。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淹答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才劣志薄,不足以仰称明旨耳。 ”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久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治罪。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治,内外肃然。明帝谓淹曰:“宋世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

15、。及事平,世服其先见。东昏末,义师至新林,淹微服来奔,高祖拔为冠军将军,秘书监如故。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菜耳。 ”其年,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四年卒,时年六十二。高祖为素服举哀。赙钱三万,布五十匹。谥曰宪伯。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于世。(节选自梁书江淹传 ,略有删改)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专据上流 据:掌握B以久疾不预山

16、陵公事 预:管理C辄收付廷尉治罪 收:逮捕D世服其先见 服:服从【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解)。【答案解析】B 解析:“服”应为“信服”的意思。 【思路点拨】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流言纳祸二叔/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B流言纳祸二叔/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C流言纳祸/二叔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