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课件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79934233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教学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犯罪,第五 课 第二框,骗我中华人民 虽远必抓,2017年8月5日,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77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被吉林警方从斐济共和国押解回国,这是中国首次从大洋洲大批量押解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也是吉林省破获的最大一起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时也标志着吉林警方参与国际警务合作迈进新纪元,你知道什么是诈骗罪么? 诈骗罪适用于哪部法律,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学习目标,1、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提高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

2、及刑事处罚的含义和种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罪与罚 了解,01,1.刑法 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罪与罚都与它相关,简单了解,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他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

3、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相关链接,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属于,刑法,犯罪行为,根据相关链接分析,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辨析: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刑事违法性,严重社会危害性,3.犯罪的特征,犯罪的特征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2014年11月5日中午,在哈密市第四中学校园停车场处, 被害人陈某因琐事与被告人王某发生争执,后被告人王某用随身携带的铁制利器将被害人陈某的胸部及背部等身体多处部位捅伤。经鉴定被害人的损伤为重伤二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经审,被告人王某犯罪时已满十五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结合被告人的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在上述量刑幅度内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

5、告缓刑二年六个月,学生因琐事校园内持刀行凶,聚焦生活,严重社 会危害性,刑事 违法性,应受刑 罚处罚性,案例分析,2017年2月5日凌晨,来沈务工的24岁男子王强在沈阳市皇姑区昆山中路附近一家超市内,用啤酒瓶击打被害人汪某,并持刀对陈某、汪某进行威胁后,将超市收银台内现金1700余元抢走,并将汪某的一部手机摔坏。王强在抢劫过程中造成汪某右手背划伤、头皮挫伤、左手环指创口,这是犯罪么? 符合犯罪的特征码? 想知道最后的结果吗,王强的下场,法院一审判决,王强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王强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6、,4.刑罚含义 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得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5.刑罚的种类,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一目了然,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 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02,加强自我防范,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 等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 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

7、不悔改,为了能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 ,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3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偷窃财物,参加赌博,拦路抢劫,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相关链接,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严重不良行为:,2)要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 防患于未然,课堂小结,随堂检测,1. 下面关于犯罪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犯罪是违反民法总则的行为 B. 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C. 犯罪

8、是刑事违法行为 D.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A,2. 2017年5月3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杨振超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对被告人杨振超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人民法院对杨振超作出如此判决,是因为杨振超的行为是( ) A. 一般违法行为 B. 是行政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D,3. 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

9、属于附加刑的是( ) A. 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 B.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 剥夺政治权利、有期徒刑 D. 没收财产、有期徒刑,B,4. 未满16岁的王某沉溺于网络游戏,经常把虚拟世界中的暴力行为带到现实生活中。一天王某因一点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一怒之下,抡起椅子砸向对方,导致对方重伤,最终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由此可见,王某的行为属于( )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一般违法行为,C,5. “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 A. 一个人绝不能犯小错,因为小错都有社会危害性 B. 许多犯罪都是从犯小错开始

10、的,只要犯了小错,就必然会犯罪 C. 所有犯罪都是从犯小错开始的,只要不犯小错,就不会犯罪 D. 许多犯罪是从犯小错开始的,我们要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D,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 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 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 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 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 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 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 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 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 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