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与冻土地貌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799233 上传时间:2017-07-1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川与冻土地貌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冰川与冻土地貌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冰川与冻土地貌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冰川与冻土地貌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冰川与冻土地貌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川与冻土地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川与冻土地貌(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冰川与冻土地貌,冰川Glacier: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流动的巨大冰体,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一定的规模和形态,能够长期存在。由冰川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全球现代冰川面积为155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0,总体积为2600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资源的85,若全部融化,估计海平面上升66米。冻土:极地与高原地区长年冻结或季节性冻融的地层,冰期Ice day:某一地区整日结冰的天数。冰凌Ice run:河湖中冰块随水漂流的现象。 春季淌凌包括: 秋季淌凌,第一节:冰川与冰川作用,一、雪线与成冰过程1.雪线:最热月份积雪区下限在一定年份内的平均位置。 雪线上:年积累量=年消融量,影响雪线

2、位置的因素:温 度:近地面大气温度长期低于00c 多年积雪 其中:夏季气温对雪线的影响最重要 低纬高纬 雪线位置由高低 例如:赤道45005000m,阿尔匹斯山24003500m 北极地区100300m年降水量:年降水量越大雪线的位置越低。 例如:南北半球相应的纬度,南半球的雪线低,海洋面积 大雪线最高的地区是副高地区,而不是赤道地区地 形:对降水和太阳能辐射起再分配作用。 坡形:陡坡雪线高 凹形坡雪线低 坡向: 向海、向阴坡雪线低 向陆、向阳坡雪线高 例如:喜山南坡44004600m 北坡58005900m 天山南坡39004200 m 北坡35003900m,2.成冰过程,Snow 粒雪

3、glacial ice glacier1)粒雪化过程: 具有棱角的雪花和冰晶经过圆化、聚合、再结晶使 冰体逐渐合并的过程,形成的和拼体叫粒雪。 圆化作用:晶体逐渐变成表面自由能最小的球形的过程。 聚合再结晶作用:晶体互相吞拼体积增大的过程。冷型粒雪化:曲率半径小的晶体升华,曲率半径大的晶 体凝华暖型粒雪化:温度变化产生的融化与再冻结作用,2)成冰过程:粒雪转化成冰川冰的过成,是冰晶的集合体。冷型成冰过程:压力成冰,时间长,深度大,密度小,气泡多,透明度不好 暖型成冰过程:融水渗透,排挤气泡,成冰快,密度大,冰体透明, 气泡排列有规律,3.冰川的形成,冰的特性: 低温条件下:晶体坚硬、紧密; 接

4、近融点时:由冰、水、汽 三相并存 具可塑性, 压力上升融点降低。冰川冰在具有一定的表面坡度和地表坡度时,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使冰体产生缓慢运动形成冰川。,二、冰川作用,1.冰蚀作用 拔蚀作用 刨蚀作用 磨蚀作用2.搬运作用:表碛(侧碛、中碛)、底碛、侧碛、中碛(内碛)3.堆积作用: 混杂堆积; 冰碛物的特征:砾石呈棱角状; 砾石表面有刻痕; 无层理。,三、冰川的类型,山岳冰川 冰斗冰川 悬冰川 山谷冰川 山麓冰川 平顶冰川大陆冰川,第二节:冰川地貌一、冰蚀地貌,1.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在山地冰川的源头区域,由寒冻风化、流水、重力和冰蚀等外力作用相继对 地表形态进行塑造,形成的三面陡峭、一端开

5、口的围椅状洼地。 寒冻风化 气候变冷 重 力+压力 形成过程:积雪浅洼地 积雪洼地 粒雪盆地 重力+流水 作用加强 粒雪冰川冰 冰川冰运动 冰斗冰川 冰斗 冰蚀作用 冰斗的位置:冰斗盆地的底部高度大致相当与雪线的高度,同一时期形 成的冰斗其高度大体一致。层状冰斗的出现说明该地区发 生过构造运动或气候变迁。,2.刃脊和角峰: 两个相邻的冰斗在横向展宽过程中使其分水岭后退变薄, 形成刀刃状山脊;多个相邻冰斗向同一山峰后退,形成的 刮刀状山峰。,3.“U”形谷- 冰川沿其运动的谷地,特征: 谷地平直; 谷壁陡峭,两侧常有冰蚀三角面; 横剖面成“U”形; 纵剖面上,谷地常由岩坎与冰蚀盆地相间构成的阶梯

6、状地形。 成因:其一,冰期前阶梯状谷底,在冰期中低洼处为压性流, 谷地北冰蚀加深;其二,谷地因岩性和地质构造的差 别而形成的差别侵蚀。 冰川悬谷:支冰川在汇入主冰川谷时,由于下切能力的差别使支冰川谷底 的入口悬挂在主冰川谷的谷壁上。峡 湾:深入到海洋当中或被海水淹没的“U”形谷。谷 中 谷:在早期形成的冰川谷地的底部形成了新的“U”形谷,是不同 时期的冰川活动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悬冰川谷,4.养背石,1)羊背石:由冰蚀作用形成的分布于冰川上游的椭圆形小丘。 特征: 基岩构成的岩丘; 迎冰坡缓、背冰坡陡; 长轴指向与冰川运动方向一致; 迎冰坡多擦痕、磨光面、刻槽,背冰坡有拔 蚀陡坎。,羊背石,

7、二、冰碛地貌,1.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随冰川运行的表碛、内碛和中碛都沉落到底碛之上,合称基碛,形成的低矮的,起伏的丘陵。2.侧碛堤 :冰川两侧的侧碛和碎屑物质随着冰川的消融而出露地面形成与冰川流向平行的长条状堤。3.终碛堤:分布于冰川的前缘,由终碛组成的弧形垄状地形。它的两坡不对称,内坡缓而外坡陡。4.鼓丘: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的丘陵。有一个基岩核心,上部被冰碛物所覆盖。特征: 由基岩核心与冰碛物共同构成; 长轴指向与冰川运动方向一致; 迎冰坡陡、背冰坡缓。,鼓丘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威尔逊),冰碛丘陵,三、冰水堆积地貌,(一)冰水扇、外冲平原、冰水湖(二)冰砾阜和冰砾阜阶地 1.冰砾阜

8、冰面上的负地形(小湖和小河)中的沉积物在冰体融化后沉落到地面而成的圆形和长条形的小丘。 2.冰砾阜阶地 冰川两侧的由于岩石的吸热且较低,容易汇流成河,其中形成的堆积物在冰川消融后,这些冰水堆积物堆积在冰川谷的两侧,状如河流阶地。,(三)锅穴、蛇形丘 1.锅穴:冰水沉积区的冰块融化后而塌陷的地区。 2.蛇形丘:冰川区狭长的、曲折的垄岗状高地(大陆冰川常见)。 成因:冰下隧道 冰水扇节节后退,四、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总体特征:地貌类型丰富,包括各种冰蚀、冰碛和冰水地貌,地貌分布的规律性强,地貌体的规模较小。,分布规律:雪线以上:冰雪的积累和冰蚀地貌区,以冰斗、刃脊和角 峰为主;雪线“U”形谷谷口:

9、冰川的流通区域,以冰蚀地貌为主, 冰蚀地貌有“U”形谷、冰蚀三角面、冰川悬谷 和羊背石,冰碛地貌有基碛丘陵和鼓丘; “U”形谷谷口终碛堤:冰雪的消融区,冰碛地貌为主, 冰水地貌丰富,冰碛地貌有侧碛堤、终碛堤、 谷丘,冰水地貌有蛇形丘、冰砾阜、冰砾阜 阶地。终碛堤以外:全部是冰水地貌,主要有冰水扇、外冲平原 、冰水三角洲、锅穴和季候泥。,大陆冰川,五、第四纪冰期,1、冰期与间冰期冰期:地质历史中气候显著变冷冰川发育的时期;间冰期:地质历史中气候显温暖冰川退缩的时期。 大冰期与大间冰期:107-8年 冰期分级 冰 期 与 间 冰 期:105年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104年 寒 冷期与温 暖 期:10

10、2-3年,2.第四纪冰期划分,阿尔卑斯山区 中国 Q4 Wrm 玉木 大理 Q3 Riss 里斯 庐山 Q2 Mindel 民德 大姑 Q1 Gnz 贡兹 鄱阳 Donau 多瑙 Biber 拜伯,3.冰期划分的依据,古生物依据:动植物化石的环境指示意义,披毛犀 云杉、有孔虫和冷杉等同位素研究成果:深海岩心、冰岩心、O18 、C14地貌依据: 冰蚀地貌:层状冰斗、谷中谷 冰碛地貌:侧(终)碛堤条数、风化程度的差 异状况 冰碛地层:冰碛物地层的重复出现 冰川地貌组合特征:老冰川地貌的残迹组合,第三节:冻土地貌一、冻土与冻融作用,1.冻土指温度00C,因冻结而含冰的各种土石层。 季节冻土: 冬季冻结,夏季融化 多年冻土: 也称永冻土,全球万3500km2,占25,我国215万km2,2.冻融作用:土层中水反复冻结和融化,引起土体和岩体的破坏、扰动、变形和移动的现象。 冻融风化:进入岩石、沉积层中的水在冻胀作用下对岩石和土层产生的破坏; 冻融扰动:因受冻胀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的塑性变形现象。 冻融泥流: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缓慢移动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