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79920628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 民族团结教育论文第七篇: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构建问题与对策摘要: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高校教育内容必不可少的部分,隐性课程以独特的实施途径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族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的表现进行总结,深入分析当前隐性课程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从个体性文化资本、物质性文化资本、观念性文化资本方面对隐性课程的建设提出建议,探讨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的未来走向,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贡献。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 隐性课程; 文化资本;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dden Curriculum in the Course

2、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ZHAO QIAN ZHOU Peng-sheng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Abstract: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in national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Recessive curriculu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str

3、uction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unity education with its unique implementation way.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previous studies,this papersummarizes the performance of hidde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alyzes the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4、of hidden courses,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individual culturalcapital,material cultural capital and conceptual cultural capital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dden courses to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explore the future of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hidden curriculum trends,to enhan

5、ce national unity and make its own contribution to education.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形成的多民族性是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性质。基于此性质,民族团结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此纲要将民族教育列于第九章,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处于同等层次,可见国家对民族教育的重视程度。此纲要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

6、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响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印发的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再次提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国当前在民族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之一2。我国的多民族性决定了我国具有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无处不在,民族院校是这些文化集聚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校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西北民族大学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中心城之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兰州市。位于文化气息浓厚城市里的民族高校,为了实现民族团结目标,必

7、须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隐性课程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有必要研究民族团结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建设。从隐性课程的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都建立在国外多种族融合的基础上。与国外的多种族融合背景相比,我国的多民族融合背景同样造就了多元文化的环境。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我国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的隐性课程。一、民族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现状(一)隐性课程的内涵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提出的概念。学者目前普遍认为最早研究隐性课程的是约翰杜威(John Dewey)及其学生威廉赫德克伯屈(Willia

8、m Heard Kilpatrick)。克伯屈认为,学习包括基本学习(primary learning)、相关学习(associate learning)、伴随学习(concomitant learning)。这一分类也被大多数学者认定是对隐性课程研究的开始3。(二)民族团结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建设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定义,中国地质大学焦敏博士认为,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含义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明确政治方向,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明确课程性质,隐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明确课程目的,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为的是实现受教育者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促进民族和谐41516。中央民族大学丛静博

9、士认为,民族高校隐性课程应该具有潜在影响,虽然未被列入课程计划,但是却能够创设情境,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53839。诸如现在很多民族高校设置的“民族团结进步月”,把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日常校园活动,让活动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如果要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隐性课程进行明确定义,那么民族团结教育的隐性课程就是教育者以民族团结为目标,有目的、有意义设计的课程,这类课程一般是以内化的方式存在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民族团结观念。(三)隐性课程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的学者也开始研究隐性课程。华中师范大学王晓辉博士提出:国外一流大学虽然在历史传统和校园精神等方面各有差异,但共同点是都注意充

10、分利用自身的独特条件加强隐性课程建设6,这是我国大学不具备的特点。民族高校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当前的问题正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民族特色资源发展本校的隐性课程。丛静博士将民族高校当前实施的隐性课程分为“学校引导的且学生参与的”“学生主导的且学校监督的”“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三类57791。她研究了中央民族大学较多的民族活动,认为当前隐性课程建设的确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面临教师参与度不高、文化价值观念没有及时更新等挑战。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当前课程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才能更好地建设隐性课程体系。二、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建设遇到的问题(一)民族团结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内容亟

11、待更新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时代的发展必然会更新教育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频繁出现,大学生打架现象屡见不鲜。民族高校在多文化背景下帮助各民族学生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隐性课程来完成这一任务。(二)民族团结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模式较为落后当今的教育方式呈现出与新媒体技术日益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在教学中采用新媒体教学技术。高校教师更是对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手段青睐有加。但是大部分新媒体技术都运用在显性课程中,隐性课程几乎没有使用新媒体技术。因此,隐性课程的开展方式并未与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很好地结合。(三)受教育者的民族团结意识不强,甚至容易动摇

12、当今的世界格局仍然存在动荡与不安,不良极端思想极易侵蚀民族团结意识不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动摇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目前,网络科技发展迅速,网络信息量的复杂化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大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仍然需要加强。另外,一些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执着于本民族的信仰和传统习俗,其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团结意识淡漠,也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对策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最早提出文化资本理论,他将资本分为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

13、al)。文化资本与其他两种资本的不同点在于,我们不能单纯认为它类似马克思定义的“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的资本。资本是人类劳动的积累,文化是人类通过教育把知识固化在头脑中来进行传承的7。进一步分析之后,布尔迪厄又将文化资本划分为个体化形式、客观化形式、制度化形式。笔者参考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探讨个体性、产品性、观念性文化资本三个方面的隐性课程建设。(一)个体性文化资本的隐性课程建设1. 树立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着名心理学家贝利(J.W.Berry)对来自13个国家有着26种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学生进行涵化研究,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从文化认同角度分为整合(Integration)、同化

14、(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边缘化(Marginalisation)四种类型8。当前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包括“民考民”“民考汉”两种主要趋势。“民考民”是指允许少数民族考生使用本民族语言解答考题,他们与汉族学生使用不同版本的试卷。“民考汉”是指少数民族考生使用和汉族考生相同的试卷,其父母若为规定民族中的一类,可增加相应分数。“民考汉”的学生接受相对较多的汉文化,能够较好地掌握汉语普通话,采用整合与同化的文化认同策略,而“民考民”的学生采用的多半是分离与边缘化的策略。不同民族的学生最初必然对其他民族产生好奇心,逐渐形成对其他民族的认同与包容。对其他民族的认同,

15、是民族团结实施的基础之一。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应该纠正“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和“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这两种错误倾向47880,要广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认知。学校应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部分学生重视自己的民族身份多于国家身份。当代大学生尽管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比较成熟的发展,但是尚未完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较容易被其他极端思想侵蚀。因此,加强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成为学校的任务之一。2. 树立学生多元化交往与参与意识正如涵化理论中的整合策略一样,帮助学生在保持自己民族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注重与其他群体进行日常交往,是学校培养学生多元化交往意识的内容之一,隐性课程能够搭建这一平台。以西北民族大学的特色民族项目民族文化节为例,2016年民族文化节的闭幕式晚会的最后,不同民族的学生身着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来到广场中间,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树立多元化交往意识自然水到渠成。“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日益深入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