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公司国际多元化行为与公司效益的关系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79920627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中小公司国际多元化行为与公司效益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民营中小公司国际多元化行为与公司效益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民营中小公司国际多元化行为与公司效益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民营中小公司国际多元化行为与公司效益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民营中小公司国际多元化行为与公司效益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营中小公司国际多元化行为与公司效益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中小公司国际多元化行为与公司效益的关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营中小公司国际多元化行为与公司效益的关系 摘要:企业国际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是国际商务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 针对中国企业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大型企业为主, 中小民营企业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分析, 发现国际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呈倒S型曲线关系, 并据此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权变因素:企业的风险规避行为和独特的内向国际化经验.本文完善了现有研究并提供了新的理论观点.最后本文做了针对性讨论.关键词:新兴市场; 中小民营企业; 国际多元化; 绩效; 倒S型曲线;引言国际多元化是企业将产品或服务跨国界销售至其他地理市场的一种战略1.鉴于其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国际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成为

2、国际商务研究的核心之一.然而, 至今只有不足20篇CSSCI经验研究探讨两者的关系, 我们仍然不清楚其中的机制如何.作为世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 截至2014年, 中国设立海外企业近3万家, 遍布全球186个国家/地区2.中国国际多元化现象的显着程度与相关研究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 导致理论和经验上尚无法对中国企业国际多元化提供支持.西方研究虽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大量涌现, 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企业, 而非新兴市场企业, 这限制了研究结论的一般化程度3,4.例如, 传统国际化理论认为, 企业进行国际多元化需要具备所有权优势、市场区位优势或内部化优势.新兴市场企业不仅没有这些优势, 反

3、而在国际市场上存在比较劣势5.因此新兴市场企业的国际多元化与绩效可能呈现负向或U型关系6, 即国际化初期时企业绩效下降, 随后可能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再次提升.但这仅是基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推论, 尚未得到经验研究的证实.随后, Luo和Tung提出了相反的跳板观点.他们指出, 新兴市场企业尽管具有这些劣势, 但仍可能通过追求战略资产和缓解制度约束而采取较为激进的国际化方式来获益.这进一步明确了新兴市场企业独特的国际化模式.就中国来说, 中国企业由于根植于特有的制度背景中, 其国际多元化具有独特特征和模式:首先, 中国企业国际化易受到制度驱动的影响7, 如:政府鼓励走出去的政策、措施等, 这导致企业可

4、以寻求制度安排来规避国际风险;其次, 中国企业往往内向国际化在前而外向国际化在后, 这会对其国际多元化产生显着影响8.一方面, 中国企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内向国际化过程.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加入WTO前的2001年末, 中国共吸引外商投资项目26 140项, 利用外资691.95亿美元, 大量中国企业成为国外企业的合资伙伴或供应商;另一方面, 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较晚.至上世纪末, 中国企业的外向国际化仍然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虽然中国随后提出了走出去战略, 但直到加入WTO前, 中国企业并未全面进入国际市场.这使中国企业积累了二十余年的国际化经验.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中国企业间接地获得了先进

5、技术以及有关国际贸易、东道国市场方面的经验知识5, 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多元化提供了经验基础.因此中国企业存在着先内向再外向的国际化进程8.这些独特的情境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难以采用西方理论进行解释9.即便存在众多的国外研究成果可供借鉴, 不一致的结论也令中国学者难以入手.从线性关系或无关系, 到U型或倒U型6、S型曲线关系3,10, 以及最近发现的M型关系11, 国际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越来越复杂.部分学者开始寻求从其他角度界定国际多元化程度, 或者探索国际多元化与绩效的边界条件, 但也未能实质性改变现有研究的结论12,13.国内研究上, 学者们同样没有得到一致结果14.除线性关系外, 一些学者也发

6、现了U型、倒U型和S型关系, 如吴晓波和周浩军提出的S型模型15.必须指出的是, 目前研究主要针对大型的上市公司9, 存在规模性偏差.中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体, 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16.但由于政府政策的限制, 中小民营企业直到2003年才被允许走出去17.这些中小民营企业的国际多元化是否表现出与国有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不同的特征, 我们尚不清楚9.Powell指出, 不同类型企业的最佳国际化水平是不同的, 只有当企业采用其最适合的国际化方式, 企业绩效才会最好18.尽管并未明确区分企业规模和性质, 但梁锶和苑生龙发现, 央企和地方企业的国际化存在显着的二

7、元化差异19.据此推断, 中小企业并不一定具有与大型企业相似的国际化方式, 而且为了获得更好的绩效, 其国际化方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 本研究以组织学习理论和国际多元化研究为基础, 试图回答如下两个问题: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种关系是否与现有基于大型企业的结果存在不同, 以期探究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多元化的行为机制, 丰富中国企业国际多元化研究.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1、国际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国际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由来已久, 但结论并不一致.早期研究认为, 国际多元化对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然而, 随着研究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 国际多元化对绩效并

8、没有影响, 甚至这种影响会是负面的.后续研究更是发现两者间已超越线性关系, 呈现U型或倒U型关系20.目前, 国际多元化和绩效间关系已经进展到S型三阶段模型3,10, 最新研究甚至已经延伸到M型四阶段模型11.虽然这些不同模型很可能相互重叠, 如Lu和Beamish就认为U型模型很可能是S型模型的一个阶段3, 但西方研究仍然没有达成共识18.国内研究也发现了不一致的研究结果.例如, 在中国加入WTO后的三年中,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多元化与绩效呈现负向关系21,22, 随后几年呈现正向关系23, 然后又呈现负向关系.而且, 不同的绩效指标与国际多元化的关系也存在差异14.近来, 倒U型和S型

9、关系模型得到进一步发展15,24.然而, 这些结果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主要基于大型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 研究很少且结论也与大型企业不同.例如:杨忠和张骁25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发现, 国际多元化的广度指标对绩效存在正向影响, 但深度指标与绩效无关系;二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区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忽视了企业性质可能造成的差异.因此, 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多元化和绩效的关系到底如何, 现有研究没有给出答案.尽管结论不同, 现有研究所使用的理论解释比较一致.例如, 在国际多元化对绩效的积极影响方面, 资源基础观认为, 国际多元化使企业充分利用既有的特定能力和资源, 扩大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调动了跨

10、国资产的利用25.组织学习理论也指出, 企业的经验学习, 积累了更多国外市场知识和经验, 从而降低了国际多元化的风险和成本26.在国际多元化的负向影响上, 理论解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外来者劣势, 即与当地企业相比, 外国企业在东道国经营、构建当地商业网络上处于劣势, 这对企业绩效非常不利, 通常要支付比当地企业额外的成本27;二是企业缺乏国际多元化经营和管理的经验知识, 不熟悉国外市场和管理制度, 这为企业增添了额外的风险和成本28;三是因过度国际多元化而增加的管理成本, 主要体现在跨国协调和总部对子公司管理者的激励等方面.2、假设的提出(1) 初始阶段-绩效增长现有研究认为, 作为国际市场

11、上的后来者, 中国企业在技术、管理、品牌、营销等各个方面都面临劣势5.特别地, 中小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应对国外经营的风险, 它们比大型企业更具有风险规避的动机, 因此中小民营企业的国际多元化会更加谨慎:一方面, 他们会选择进入距离更近、差异更小的东道国, 并且采用控制程度更低的进入模式 (如:出口) .这样,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母国生产的成本优势拓展国际市场, 降低国际多元化初期可能的风险, 从而避免绩效下降;另一方面, 走出去战略也为企业提供了各种政策支持, 企业可以利用政策优惠 (如出口补贴和退税) 来缓解国际经营劣势.这种通过政策规避风险的行为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 也对改善

12、与政府的关系具有一定作用29.内向国际化也为中小民营企业夯实了技术和国际商务知识基础.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是在华跨国公司的代工企业, 这种合作关系有利于向合作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5.同时, 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间接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熟悉国外市场, 这有助于企业融入国际商务网络.而且, 内向国际化经验可以帮助中小民营企业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劣势和特定能力的缺失, 权衡进入国际市场的目标、模式和方法.基于上述原因, 中小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的风险规避行为和积累的国际经验, 可以在国际化初期实现绩效的提高.(2) 深入阶段-绩效下滑然而, 随着国际多元化的深入发展, 中小民营企业遇到的新问题也会不断涌现

13、.例如, 随着产品更多地销售到国际市场, 企业遭遇贸易摩擦的机会越大, 面临的沟通和协调成本也越高3.当产品逐渐销售到地理距离更远、文化差异更大的地区时, 企业遇到外来者劣势的风险倍增.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会逐渐超出中小民营企业的控制能力.尽管内向国际化经验和知识可以有效避免或者解决国际多元化初期出现的问题, 但是它与此时出现的问题很难匹配.因为国际经验和知识具有高度情境化的特征, 一旦企业进入地理和文化不同的市场, 过往经验和知识往往难以有效应用30, 这促使已具备的国际经验和知识快速贬值.这种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会随着企业嵌入国际市场而逐渐暴露出来.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干中学积累直接经验和知识, 但这

14、需要在长期反馈中慢慢体会和积累, 尤其是社会规范和文化上的隐性知识.此时, 国际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已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对风险抵御能力较差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 绩效下滑将是难以避免的.(3) 发展阶段-绩效回升随着跨国经营时间的增加, 中小民营企业积累有关当地市场和制度的经验知识也越丰富, 这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例如, 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利用已经建立的国际运营能力, 通过区域化定价、跨区域套利来应对各种劣势10.此时, 中小民营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一定的行业声誉, 因此有可能利用联盟和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机会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强化当地经营的合法性.有实力的企业, 甚至在

15、当地开设工厂和独资公司来进一步避开东道国政府的限制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实际上, 发展到此阶段说明企业已经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国际扩张.因为不是所有企业都能经受国际经营失败的状况.在风险规避动机的影响下, 当企业绩效下滑到一定程度时, 企业会选择退出国际市场或者降低国际多元化水平.及时退出并保存实力对中小民营企业也是重要的战略选择31.而对于已经发展到更高水平的国际多元化企业, 它们必定掌握了足以扭转状况的资源和能力, 从而能够将产品销售到更大的国际市场, 促进绩效上升.因此, 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多元化与绩效呈倒S型关系, 即在国际化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国际多元化与绩效呈正向关系, 而在第二阶段, 国际多元化与绩效呈负向关系.研究设计1、变量定义企业绩效.国际多元化研究中采用的因变量主要为ROA、ROS和Tobins Q1,3.但Tobins Q对中小民营企业并不适用.考虑到本研究将会使用FSTS (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作为自变量, 为避免可能的高度相关, 本研究不使用ROS, 而是采用资产收益率 (ROA) 作为因变量.ROA一直被认为是测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有效指标, 并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