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我市科技创新力度 打造华南科技中心城市

上传人:职**** 文档编号:179904827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我市科技创新力度 打造华南科技中心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大我市科技创新力度 打造华南科技中心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大我市科技创新力度 打造华南科技中心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大我市科技创新力度 打造华南科技中心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大我市科技创新力度 打造华南科技中心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大我市科技创新力度 打造华南科技中心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我市科技创新力度 打造华南科技中心城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华南科技中心城市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科技创新为XX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XX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科技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等多种方式,生产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技术进步。尤其是“九五”计划以后,XX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在科技资源、科技投入、科技活动能力与科技产出,以及科技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相对于全国排行第三的经济实力而言,XX市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XX市科技创新的不利因素 (一)科技成果市场化不足,企业缺乏

2、参与研发的主动性 目前,我市技术市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上海的技术成果交易市场相比,差距明显。2003年XX市全年登记的技术合同金额49.42亿元,而上海市同年1至10月的技术交易金额就达107.23亿元,其中有5个月技术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 由于对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认识不足,加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存在缺陷,不少科研人员偏重于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发表,以作为职称晋升的资格,难以直接向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的理论资源性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不足,对侵权行为的防范和打击乏力,存在着产品模仿较易带来利润的不健康生产经营因素,使一些企业缺乏追求技术创新的压力和动力,而没有真正把加强研

3、究开发的投入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此外,企业研发人才的不足,也严重制约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据统计,2003年全市科学家和工程师约40万人,大部分分布在学校和科研单位,在企业工作的只有11000人。 (二)科技投入机制不完善 XX市虽然在1998年就颁布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科技投入法规,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也逐年增长,但是,在政府增加投入的同时,科技计划尚未形成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影响了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如资金投放不够集中,存在小、散、低的投放现象,使得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投入的主体地位也未能够完全确立。另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急需提供有力的资

4、金支持,XX市虽然成立了科技风险投资融资机构,但从总体上来说,由于缺乏配合风险投资的相关金融政策,高新技术的风险投资机制运作成效还不显著,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足,服务类型窄 近年来,XX相继出现了一批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如XX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中心、风险投资公司、产权交易所、高新技术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这些科技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专门领域,以不同的运作方式,积极为科研机构与企业提供各类中介服务。但是,目前XX地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群尚处于初步建成阶段,全市1200多家中介机构服务项目范围较窄,能提供技术咨询类、政策咨询类

5、、以及提供管理咨询方面服务的机构不多,而且规模小,其发展速度也与XX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缓慢,科技成果有效转移与合理转化的效果必然大受影响。另一方面,XX市科技中介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小,只有3.6万人。北京早在2000年时,从业人员已达到7.5万人。XX科技中介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状况也并不乐观,缺乏足够的高素质人员参与,又由于行业效益不高,收入待遇偏低留不住人才,从业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和机构的管理素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四)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不充分 XX地区拥有全省最为雄厚的科技资源,但其中部分科技资源仍处于低水平运作,尤其是科技信息与文献共享程度偏低。在纸质科技

6、文献方面,明显存在文献品种短缺、订购重复、国外资料不足、添置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尤其是外文科技资料的增长速度更为缓慢,难以及时跟踪当代前沿科技发展动态信息。在科技文献的利用方面,拥有文献的机构还存在着条块分割、资源购买重复的现象,中央直属、省、市机构之间还缺乏整体协调和规划。另外,数字化共建共享能力较弱,由于拥有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各科技机构之间现代化设备差异很大,数字化共建共享程度、范围、层次都受到制约。总的来说,科技资源在运作中缺乏内源性组织机制,导致了科技投入与产出比例仍然较低,从而影响XX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科技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有待调整 XX地区的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集结了一大批科技专

7、业人才,但是与北京、上海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新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以及与XX支柱产业相关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疗、汽车、石油化工等专业人才非常缺乏,熟悉本专业发展水平、状态,能推动本行业发展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严重不足。而且XX地区专业科技人才培养滞后于科技产业的发展,专业结构不均衡。XX正在快速发展的高分子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产业相关三个专业仅占科技专业总培养规模的10%,而集结在人才交流市场的科技人员,也主要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当代科技经济发展趋势要求科技管理人才不再只是简单地懂得技术和具备一般的管理知识,而是需要具备战略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综

8、合素质,目前,我市具备这种综合素质的科技管理人员还很缺乏。 二、加大XX市科技创新力度的建议 (一)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开发体系,提升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建议我市在技术创新政策上做相应的调整,实施积极有效的科技财政政策,强化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支持,积极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和企业R&D经费支出的税前列支政策,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科技投入结构。要大力鼓励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高起点高标准地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和形成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提高企业开放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制定我市地方性知识产权法

9、规,完善相关政策,强化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执法,确保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建立和完善知识与科技综合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推进专利技术的申请和实施。要争取跨国企业把研究项目落户我市,并支持我市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全球性的科技合作项目,以带动我市科技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重点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 合理、有效地用好各级科技三项费用,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作支撑的,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加速科技产业化。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

10、制、保险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进一步培育资本市场,健全风险投资体系,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并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来我市从事风险投资活动。要引导商业银行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建立支持技术创新的授权授信制度,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规模。要鼓励科技企业采用买壳上市、上市公司收购科技企业等方式,帮助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研究探索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或彩票等新机制。 (三)培育完善的科技中介组织体系,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水平 按行业建立纵横交错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系统,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新技术创业

11、中介机构扩大规模,扩大中介服务范围,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要加强对科技行业组织的规范管理,培育完善的科技行业组织体系,引导科技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科技中介行业合理有序健康地发展。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 (四)努力争取科技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地方所属科研院所与全国的大学院校合作,鼓励本地的企业与学术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积极参与国家计划及计划项目的后管理,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在我市实现产业化。在项目合作中,通过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将中央资

12、金引入地方,提高地方资金的使用总量。同时尽快制定我市科技资源共享的法规,明晰科技资源归属权,将其纳入国有资产范畴进行管理。要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加强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建设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以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实物资源共享,通过建立有偿共享等利益驱动机制,调动全社会信息资源拥有者参与共享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的科技信息资源体系。利用好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全球化的机会,鼓励企业、研究院校充分吸纳国际研究资金,并积极争取跨国公司的研发项目和资源落户XX。 (五)加强科技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合理调整我市的科技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结构,以向社会公开招聘方式,延揽高校、企业、政府机关,乃至海

13、外的科技管理专业人才,整合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同时,要把科技管理人才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智力资源加大培训的力度,制定全面的知识更新培训规划。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突出战略决策、资源运作和团队领导方面的能力建设,适当地中外结合,培养高层次的具有战略视野的国际型人才。作为过渡期,可以尝试建立高级科技管理人才的“档案库”,促进高级管理人才的职业流动,最终建立起职业化的科技管理人才队伍。 只要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从科技资源和投入、金融资本、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产出、科技产业和人才优势等方面,继续夯实XX在科技发展方面的基础,就一定能够使XX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科技中心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