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职**** 文档编号:179904694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起点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宏伟蓝图,XX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战略,提出了到2005年,XX文化产业的总收入,力争从2000年的150亿元增加到300亿元的目标。在新的文化产业浪潮滚滚而来的形势下,XX正面临新一轮的历史发展机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确立高起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影视传媒、图书报刊、文化制作、教育、艺术娱乐、旅游、文物、博彩、竞技体育、广告、网络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已不仅仅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在经济社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20世

2、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据统计,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产值都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可观的比例。美国的娱乐业已成为仅次于航天工业的第二支柱产业,平均年收入达4000亿美元,其视听产品仅次于飞机而成为第二大出口产品,在国际上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日本文化产品的出口已经超过了汽车制造业,占据了日本国民经济的第一位。英国艺术业拥有170亿美元的产业规模。 国内许多城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北京准备用5年时间使文化产业产值超过工业产值;上海从构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角度,提出了加快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构想和策略,把文化产业作为上海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XX的经济

3、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XX文化产业发展更有其独特优势:提前步入小康社会的XX市民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成为文化发展的巨大原动力;加快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将为XX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准备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格局中,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支柱性地位将更加突出;加入WT0、实施CEPA都为XX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因此,我市应确立高起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XX新的经济增长点,使XX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基本形成技术先进、优质高效,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文化产业体系;建立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支柱,各类型企业互补的文化产业

4、格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项目,构筑新的文化产业链;形成一个具有报业传媒、图书出版、文化制作、文化艺术、旅游等产业“航母”,在国内举足轻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对海内外具有强势辐射力和渗透力的国家级文化产业中心基地。 二、全力打造文化支柱产业发展平台 文化支柱产业是在所有的文化产业中具有大规模文化生产能力和较强市场扩展能力的主力部分,其对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和壮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多数国际中心城市都有自己的支柱型文化产业。如美国洛杉矶的电影业、纽约的报业,奥兰多市的娱乐业,法国巴黎的旅游业等。综合考虑XX的地域优势、文化资源与技术基础、人文传统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建议我市确立报业传媒;图书、出版、

5、印刷业;文化制作与发行业;文化、旅游与艺术业为文化支柱产业。全力打造文化支柱产业发展平台,努力培育出文化产业的著名品牌,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以此拉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打造报业传媒发展平台 报业传媒是XX文化产业资源的最大亮点。广东省报纸的种类、印数,总收入为全国第一,而XX聚集了全国最大广告收入八家报业集团中的2家,以及规模宏大、极具影响力的多家电视台,包括不久前入驻的国际著名传媒凤凰卫视等,强势林立。 打造报业媒介发展平台,实行产业的聚合,推动横向联合,吸引境内外报业传媒巨子把各自的资源优势整合在一起,通过全面的合作,发挥“组合拳”的作用,全方位地传输和报道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6、展现大都市风采,并借此壮大平台内文化产业“龙头”地位,带动整个行业做大做强。 (二)打造图书、出版、印刷业发展平台 XX出版社数量、出版图书种类及图书销售量居全国前列。行业龙头广东出版集团、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以及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地图出版社等就在XX。 加入WTO后,我国政府承诺从2003年起开放书刊批发业务,到2005年所有信息技术产品实行零关税。目前,许多国际出版集团如Hachette、CondeNest及日本角川书店已纷纷进军中文出版业。XX应抓住CEPA机遇,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前来投资。 集团化经营已成为现代图书、出版、印刷业的必由之路。打造图书、出版、印刷业发展平台,营造一个与国际

7、接轨的政策机制和投资机制,提供财务、发行、物流、客户服务、人才服务以至科技支援(如电子图书、电子出版、电子阅览器等现代图书出版印刷高新技术),实现平台内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打造文化制作与发行业发展平台 文化制作业前景广泛,录音录像、印刷复制、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等现代技术使文化艺术品可以大批量生成。比如一场话剧,电视可以转播,网上可以传输,可以录像录音,可以用工业化方式大量生产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EVD等,这使得文化成为产业。正是文化产品具有技术性、复制性和商品性,为文化制作业及发行业奠定了广泛的发展前景。 XX的文化制作规模与效益,在全国遥遥领先。国内的影碟

8、,包括英雄在内的大部分最新电影、电视剧的影碟版,都是由驻于XX的企业制作与发行的。文化制作还包括电视频道与栏目的整体包装、影视剧包装、MTV制作、CI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电视广告片、宣传片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和舞美设计,并把这些制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行到全国各城市电视台。 XX一直是全国音像制品生产、销售最大的集散地之一,据专家估计,音像制品销售额在未来3年内将到50亿元,而文化产业制品及其物流基地的资金密集度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打造文化制作与发行业发展平台,实行文化制作与发行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大力推行特许性质和加盟性质的连锁经营,建立包括影视发行与放映业在内的文化制作与发行战略联盟。

9、创办国际性的文化产品交易集散地,开放图书、报纸、期刊的分销和报刊零售市场,形成全国最主要、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制成品发行基地,并借此弘扬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 (四)打造旅游与文化艺术业发展平台 XX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挖掘和整合这些资源,鼓励海内外资本参与旅游资源的建设和开辟革命历史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现代都市文化及经营旅游路线业务,拉动文化旅游的发展,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打造文化艺术业平台,充分利用XX的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中山纪念堂、黄花岗剧院等一大批文化设施资源,引进更多的国内外著名艺术团体和个人来演出和展示他们的作品。发展演出业、文化交流

10、业,把星海音乐厅及周边打造成具有世界级高品质艺术水准的“中国维也纳金色音乐厅”。引进民间资金改造影院、歌剧院、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鼓励投资创办文化经纪、演出经纪、艺术品拍卖、文艺人才星探、艺术节服务、会展服务、文化艺术品评估等文化中介机构。 三、建议率先创办“XX文化产业特区” 发展文化产业,任重而道远。要推动文化产业这样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突破传统观念,变革思维模式,禁忌要打破,制度要创新,勇开历史之先河。 为抢占21世纪经济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一些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韩国等纷纷制定新的发展思路和策略,顺应全球化经济环境与竞争,除原创办的“经济特区”外,还出现了诸如“金

11、融特区”、“信息特区”、“经济再生特区”、“促进创业型经济再生特区”、“国际商业都市特区”等各种模式的新型特区。 文化产业的崛起,是经济社会的又一次腾飞。新一轮的发展需要政策性的扶持,需要一个实验和示范的环境。为此建议:抓住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历史性机遇,乘境内外文化产业巨子大举入驻之势,率先向省或中央申请创办“XX文化产业特区”,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布局,推动XX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创办“文化产业特区”,可选择一些比较成熟的中心城区如东山区作为试点开展。“文化产业特区”的功能应是: (一)更有利于产业资源的聚集与整合:以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参与,组建和形成一批大型文

12、化产业集团。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传媒、跨所有制的产业运作。打破行业和部门壁垒、打破地区封锁和垄断经营,使多种文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挥。 (二)更进一步享有特区优惠政策:区内产业充分享有一系列的特殊政策,如税收政策、费收政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等。 (三)更加对外开放和扩大招商引资:进一步对外开放本土文化市场,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一流的文化产业前来落户和发展。同时,积极地开拓和走向国际文化市场。 (四)更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与民间资本:实行文化产业高度市场化,允许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社会直接融资,创造文化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面对接和融合。 (五)更广泛地吸纳人才:要启动“人才工程”战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实行灵活政策,提供优越的生活保障和创业环境,吸引海内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入驻区内扎根,为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