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档案执法与行政救济培训讲义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79894718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30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档案执法与行政救济培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精选]档案执法与行政救济培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精选]档案执法与行政救济培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精选]档案执法与行政救济培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精选]档案执法与行政救济培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档案执法与行政救济培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档案执法与行政救济培训讲义(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档案执法与行政救济,第一节 档案行政执法概述,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法治的灵魂和核心,一、档案行政执法的概念,1. 档案行政执法的含义,行政执法(广义):行政机关执行和适用宪法、法律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行政执法(狭义):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责,在执行宪法、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发生法律后果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档案行政执法的概念,档案行政执法(广义) :档案行政主体贯彻实施和适用档案法律、法规的所有活动,包括档案行政立法,以及依据或适用档案法律、法规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和其他活动。 档案行政执法(狭义) :是指档案行政执法主体,依据法定职权,在执行或适用档案法律、法规、规

2、章进行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对具体事件和行政管理相对人所采取的、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具体行政行为,档案行政执法的定义包含下列涵义,1.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的行为。 2. 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活动。 3.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执行或适用档案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4. 档案行政执法是针对特定对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5. 档案行政执法直接引发档案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2. 档案行政执法的内容,一、档案行政执法的概念,包括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以及行政检查等其他执法内容,3. 档案行政执法与档案业务指导的区别,一、档案行政执法

3、的概念,依据不同 主体不同 范围不同 过程不同 目的不同 效力不同 后果不同,4. 档案行政执法特点,一、档案行政执法的概念,执法主体的特定性 执法内容的法定性 执法程序的规定性 执法行为的单向性,二、档案行政执法的原则,1.依法执政原则(首要原则) 主体合法 权限合法 内容合法,二、档案行政执法的原则,2. 规范执法原则 遵守行政执法程序的法定原则 严格档案行政执法的程序要素,二、档案行政执法的原则,3. 合理执法原则 自由裁量必须符合法律精神 自由裁量的动机必须正当 自由裁量应符合情理,第二节 档案行政执法的意义、 任务和要求,一、档案行政执法的意义,1. 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保障 2.

4、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权威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3. 是有力查处、有力防范档案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二、档案行政执法的任务和要求,1. 任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积极履行法定职权,加强对档案、档案工作的依法监管,严肃查处档案违法行为,大力推进以执法监督为核心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制建设,保障档案事业依法运行和健康发展。 2. 要求:全面履行、 严格执法、 规范执法,第三节 档案行政执法行为,档案行政执法行为包括,行政审批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 行政确认 行政裁决 行政给付 其他行政执法行为(行政检查、责令限期改正等,一、档案行政审批,1、行政审批的含义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

5、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档案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审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许可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行政相对管理人的申请,经审查依法赋予其从事某种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事项的权利的行为。 特点:是对档案法律法规一般禁止的解除; 是依申请进行的档案行政行为; 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来源于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 其实施具有明显的层级限制,2、本市档案行政审批工作主要发展情况 (1)依法设

6、置本市档案行政审批事项 (2)规范核定各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行政审批事项 (3)科学制定档案行政审批规范性文件,3、行政审批项目,上海市档案局设置行政审批事项18项,其中行政许可11项,非行政许可7项。 各区县档案局设置行政审批事项9项,其中行政许可6项,非行政许可3项,上海市档案局档案行政审批事项,上海市档案局档案行政审批事项,4、档案行政许可的程序,申请 受理 审查 决定 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延长期为10日,行政许可法规定,1)定义: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法律授权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惩戒的行为。 (2)特点: A.主体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

7、机关; B.对象是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政相对人; C.目的是惩戒档案违法行为的当事人,1、档案行政处罚的概念,二、档案行政处罚,2、档案行政处罚的原则,法定原则 公正、公开原则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3、档案行政处罚的有效构成,指档案行政处罚成立的必要条件,即档案 行政处罚的有效要件。 主体合法 内容合法 程序合法,4、档案行政处罚的具体适用,1. 一事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 2. 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罚 3. 档案行政处罚追诉实效,一事不二罚,两年,5、档案行政处罚的程序,1. 档案行政处罚决定 简易程序:警告 一般程序: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2.档案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A.立案 B.调查取

8、证 C.告知 D.决定 E.送达,听证程序:并处较大数额罚款的适用听证程序,上海市档案局行政执法事项(行政处罚5项,三、档案行政检查,1、档案行政检查的概念,档案行政检查是最常用的行政执法手段。 定义:也称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或者档案行政监督检查,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定的行政监督权,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遵守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执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的情况进行单方面强制性了解的行为,特点: 实施检查的单向性; 适用依据的特定性; 实施主体的多层次性; 法律效力的间接性,2、档案行政检查的形式,1)普遍检查和特定检查 (2) 一般检查和专项检查 (3)实地检查和书面检查,3

9、、档案行政检查的程序,1) 事前通知(非必经程序) (2) 现场告知(必要程序) (3) 执法人员表明身份 (4) 实地检查 (5) 反馈检查结论,上海市档案局行政执法事项(除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外的事项,四、其他行政执法行为,第四节 档案行政救济,1.定义: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经申诉或提起诉讼,由国家机关对违法行为或不当的档案行政行为予以纠正,并对被侵害权益加以补救的过程。 2.特点: (1)行政救济适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2)实行“不告不理”原则,一、档案行政救济概念,二、档案行政救济实施,1.档案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其适用 档案行政复议:是

10、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管理职权作出行政决定后,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并提出申请,由法定的国家机关对有争议的档案行政决定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二、档案行政救济实施,档案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决定或者相关的档案行政复议决定,经依法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有争议的档案行政决定或者有关行政复议决定进行审查、作出裁判的活动。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二、档案行政救济实施,2. 档案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程序 (1)档案行政复议的程序 步骤:申请 受理 决定 管辖:对县级以上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该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

11、或者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国家档案局具体行政决定不服,需要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向国家档案局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向国务院申请裁决,二、档案行政救济实施,期限: 自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申请 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决定受理 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二、档案行政救济实施,2)档案行政诉讼的程序 步骤:起诉、受理、审理、判决等 管辖: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经行政复议并由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而当事人仍不服的,也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档案行政救济实施,期限: 当事人直接起诉的,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先复议而不服复议决定的,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7日内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自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启动审理程序;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