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年八年级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各****题 文档编号:179894309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20年八年级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2020年八年级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2020年八年级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2020年八年级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2020年八年级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20年八年级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20年八年级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1. 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详解】由分析可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故选A。【点睛】区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依据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习生物细胞的基础,也

2、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要牢记掌握。2.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载装片棉拭干净,随后滴加( )A. 清水B. 碘液C. 酒精D. 生理盐水【答案】D【解析】【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的注意事项,先滴的是0.9%生理盐水。细胞吸水的原理:细胞内部溶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吸水反之失水。【详解】如果将取下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口腔上皮细胞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会吸水膨胀甚至涨破影响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部溶液的浓度是0.9%,故要用0.9%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滴生理盐水为什么会保持细

3、胞的原有形状。3. 用显微镜观整细胞时,以下四种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 目镜,物镜B. 目镜,物镜C. 目镜,物镜D. 目镜,物镜【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10=10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42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401040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1050(倍)。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倍数最大的是C400倍。故选C。【点睛】掌握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

4、的放大倍数是解题的关键。4. 在科学控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A. 修改实验数据B. 认真分析原因C. 重新进行实验D. 继续查找资料【答案】A【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 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再进一步

5、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修改实验数据。故选A。【点睛】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说明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一定完全参照上述的顺序(或环节)进行,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针对每一个环节时都细心地进行,切不可粗枝大叶。5. 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有成形的细胞核B. 能进行光合作用C. 能在水中运动D. 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详解】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有成形的细胞核,生活在淡水中,靠纤毛进行运动,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

6、光合作用。故选B。【点睛】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6. 从同一株植物上剪下两根长势相近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将装置放在适宜条件下,数小时后发现甲装置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比乙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装置的不同之处是有无叶片B. 油层可以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C. 数小时后乙装置液面比甲低D. 实验说明水分可通过叶片散失【答案】C【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图中甲与乙形成以

7、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正确。B试管内的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B正确。C由于甲装置内具有叶片,在不断的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甲锥形瓶内的水位下降较大;乙装置由于没有叶片,枝条上有皮孔,可以散失少部分水分,因此,乙锥形瓶内的水位几乎不会变化。所以数小时后乙装置液面比甲高,C错误。D由实验现象可见: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正确。故选C。【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和因素,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7. 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育成新个体的结构是( )A. 胚B. 胚芽C. 子叶D. 胚根

8、【答案】A【解析】【分析】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详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初期,胚根生长最快,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可见能发育新植物体的是胚。故选A。【点睛】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8. 下列血液成分中,能吞噬病菌的是( )A. 血浆B. 白细胞C. 红细胞D. 血小板【答案】B【解析】【分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其中红细

9、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凝血。【详解】A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A不符合题意。B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内,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B符合题意。C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D血小板会在伤口处凝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塞住伤口而止血,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血液

10、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9. 心脏搏动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人体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且收缩时可将血液送往全身的是( )A. 左心房B. 左心室C. 右心房D. 右心室【答案】B【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详解】左心室承担的输送血液的路途远,需要较大的压力,需要左心室有较发达的肌肉。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左心室;左心室收缩时将血液输送到主动脉,再送往全身各部。故选B。【点睛】解答

11、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心脏的结构、心脏各腔与之相连的血管、瓣膜的作用以及血液循环途径。10. 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肺泡数目多B. 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C. 肺泡壁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 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图示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详解】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

12、液中氧气的含量增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选项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11.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小脑B. 脑干C. 神经元D. 神经纤维【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详解】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神经细胞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故选C。【点睛】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12. 图为小明看到水杯并端起水杯的反射活动示

13、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视网膜上形成水杯的物像B. 形成视觉的中枢位于脊髓C. 效应器损伤可能无法端起水杯D.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

14、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详解】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A正确。B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B不正确。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效应器损伤可能无法端起水杯,C正确。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

15、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视觉的形成的形成过程,了解反射是由反射弧来完成的。13. 李爷爷患有糖尿病,在进食前需注射某种激素以调节血糖浓度。此种激素是( )A. 生长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胰岛素D. 性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正常人体血糖的浓度为0.1%。【详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B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不符合题意。C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了血糖的浓度。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