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必考题)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79887367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必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必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必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必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必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必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必考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必考题)班级: 姓名: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20分)1、用_方法可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用_方法可以分离食盐与水,溶液中的食盐_随水分一起蒸发掉。2、我们日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用字母符号表示_。3、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_,物体运动得越快;所用的时间越_,物体运动得越慢。4、冰在温度升到_的时候开始融化,冰融化的时候要从周围_热量。5、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_。这种动物一般都用_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6、水结冰会从_变成固态,结冰后的体积会_。7、所有关于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_。8、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常见的

2、胎生动物有:_、_和人等。9、食盐能够_在水中,也能从水中_出来,因此,食盐溶于水的过程是一个_的过程。10、狗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_,咀嚼食物。二、选择题。(共20分)1、水结冰过程中,会( )。A释放热量 B吸收热量 C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2、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 )。A下午14时B午夜12时C清晨日出前后3、下图中的小木块,质量是( )。A50克B4克C54克4、与图中所示天气相符的是( )。A晴B大雨C大雾5、无论是液体、固体,还是气体,都占据一定的( )。A大小B质量C空间6、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水蒸发的是( )。A湿衣服变干了B冰箱里的水结冰了C桌面上的冰融

3、化了7、以下哪种土壤的渗水性更强( )。A砂质土B壤土C黏质土8、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的凹液面的( )保持水平。A最高处B最低处C中间处9、叶子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的根不断( )水分。A吸收B排出C运输10、一本科学课本大约重( )。A0.3牛顿B3牛顿C30牛顿三、判断题。(共20分)1、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间。(_)2、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只与其形状有关。(_)3、蛙卵和龟卵都有卵壳。(_)4、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运动得越慢。(_)5、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_)6、判断物体运动快慢不需要参照物。(_)7、无风时,下落的雨滴是做直线运动。(_)答案】8、

4、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距离。(_)9、运动的物体,它的位置肯定发生了变化。(_)10、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_)四、连线题。(共10分)1、下列植物的种子分别是怎样旅行的,请你用线连起来。椰子 借助风力传播蒲公英 借动物或人传播凤仙花 借水力传播苍耳 借自身的弹力传播五、图形题。(共12分)1、水蒸发实验装置图。六、简答题。(共18分)1、说一说乒乓球被踩扁后,放热水中为什么会恢复?_2、你知道的观察方法有哪些?观察时应注意些什么?_3、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斜坡?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_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过滤 蒸发 不能2、摄氏度 3、短 长4

5、、0 吸收5、胎生 哺乳6、液态 增大7、假设8、猫 狗9、溶解 分离 可逆10、牙齿二、选择题。(共20分)1、A2、C3、C4、A5、C6、A7、A8、B9、A10、B三、判断题。(共20分)1、2、3、4、5、6、8、9、10、四、连线题。(共10分)1、五、图形题。(共12分)1、B石棉网、C三脚架、D酒精灯六、简答题。(共18分)1、因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就会膨胀。2、我知道的观察方法有看、问、听、摸、量等;观察应注意;观察前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有顺序,先整体后部分;要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要充分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等。3、家里的雨棚有斜坡,这样下雨时雨水就会顺着斜坡流下去;雨伞也有斜坡,和雨棚的作用是一样的;很多台阶旁修建的无障碍设施就是斜坡,专门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上下。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