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

上传人:hong****2021 文档编号:179887272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4篇)本文目录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学习.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主义价值观党课心得体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第四个价值准则,是友善。“友善”这个词,应该拆分成两部分来看:“友”是友好,表现友好,这是行为要求、是表面现象;而“善”是善良,心怀善意,这是心理要求、是内心态度。如果只强调表层的友好而不顾内心真情实感,就容易沦为伪善;而如果只强调内部的善心而不谈如何外化于行,就容易产生隔阂误解。所以,“出于善意的友好”,这才是“友善”这个词对于人际关系的完整诠释。(一)与人为友,心从善念在我们每个人的人际交往中,都会面对这样两类人其中一类,

2、是我们认同的、喜欢的、看重的人群。他们,要么从客观本身就是正面的典范、优秀的代表,要么从主观意识上与我们秉性相投、志同道合、性情契合,要么,是拥有的职权、地位、名望、资历等因素对我们产生着重要影响而使人不能不重视。总之,这样一类人群,每个人都会比较本能地以友好态度相对,我们姑且称这一类群体,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关系人群。对于积极关系人群,友好以对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此时我们需要自省的是:面对这些重要人士,我们表现出的友好,是否真正出于善意的本心?容易做到的是外表友好,不容易的,是内心能否与外在行为保持一致的善意:我们是否会因为迁就而表里不一?是否会因为奉承而言过其实?是否会出于顺从而言不由衷?

3、是否会出于权威而阳奉阴违?此时,追溯这份友好表现的内心出发点就格外重要。对于本心不同而表面为友的人,在论语里有着明确的论述,孔子提出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对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益友的特点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博文广志的朋友;而对人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损友的特点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也就是一味谄媚逢迎的朋友、表面奉承而背后毁谤的朋友、总是花言巧语而所言不实的朋友。同样是表面为友,但内心是否诚恳善意,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看得清清楚楚,然而当我们身处在友朋之中、当我们为他人之友的时候,却常常浑浑噩噩、混沌不清。友好的态度、入眼的欢颜、顺耳的笑语,往

4、往模糊了诚意与浮夸的界限、掩盖了真情实意与别有用心的本质。甚至,一种嘘寒问暖之姿可能已经顺延成了社交上虚与委蛇的习惯,似乎表象上的和乐融融,就是我们追求的友善关系。但是,我们是否真敢于叩问,当洗尽浮华过后,还有几个朋友依然住在自己心里?自己又能留在几人心里?所以孔子的弟子曾参,领悟了老师的教导之后,就每天自省多次、追问自己的内心,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每天多次反省自身,问自己:我为别人做事是否有不忠诚于人的时候?我与朋友相交是否有不诚信于心的时候?我学习的知识是否有践行不够的地方?在传统文化里,并不追求高朋满座、门庭若市的浮华朋友,易聚易散;中国文化

5、追求的,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的诚心待人,善意如初。所以当我们作为主导者呼朋唤友、乐在其中的时候,当我们作为从属者三五成群、众星捧月的时候,我们能否坦然回答,自己和他人的友好相交,都是善意相对、不掺邪念的?诸葛亮在论交里说道:“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出于势利的交往,不能久长,不可稳固。而君子相交的珍贵,就像是一棵常青树,在温暖的顺境里不必去刻意锦上添花、增枝加叶,在寒冷的逆境中也不会改投别处、落井下石,能够经处任何时节的考验,而且在患难之时更显坚固。所以,在“友善”一词里,“善”的重要性,就如同是常青树的根基,促发着地表上生长出友好的绿叶

6、与鲜花,然而花叶都只是美好的表象,善意才是这棵树之所以长存的基础。花开花落的表象可顺其自然,坚如磐石的善心却不可更改。孟子里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善中友外,方为友善。(二)与人为善,给人机会对于积极关系人群,我们在表现出友好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发心是否真诚善良。而对于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人、不喜欢的人、不在意的人,比如与自己意见相左、志向不同的人,或是学问水平、职位成就、生活质量甚至道德品性都低于自己的人,我们常常会怠慢、会轻视、会疏忽,更有甚者,会恶言相向、势同水火。每个人生命里都存在着这样的人群,而且我们每天绝大部分遇见的都是这个群体,比如陌生人、比如点头之交、

7、比如身份低微的人、比如本身素质不高的人,与这类人群的相交,其实是构成了我们无所不在的交往空间。我们姑且称呼这类人际群体,为人生中的非积极关系人群,他们不是我们抱有强烈主动性要去交往、去了解、去友好相待的。然而任何一种人群、任何一种交往,都是我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部分,如果让这一部分以消极之心、以怠慢之态、以无礼之姿去对待,那么这种消极、怠慢、无礼就首先构成了我们自己人生整体的一部分,就已经消解着生活对于我们自己的友好。所以,面对非积极关系人群是否能秉持理智的友好,才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修为。而怎样达成这份修为,我们可以翻开论语找答案。论语对于为人处世最切实的指导意义之一,就在于它提出了“忠恕”的

8、概念。在论语里有这样一段遗响千年的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向曾参传道,告诉他:我所有的学说,都是由一个基本思想贯穿的。曾参领受,而其他学生却不明所以,纷纷向他求教,曾参对大家感叹: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二啊。曾参是孔子座下天分极高的弟子,他和孔子的对话,犹如.拈花、迦叶微笑,了悟于灵犀、受教于无言。而曾子后来,也确实如迦叶发扬了佛教一般,成为了将孔子儒学思想既有继承、更有发展的一代“宗圣”。他与孔夫子在一问一答间提炼总结出的这个“忠恕”至理,也提供给了孔门弟子、给世间君子一条得以依此行事的金科玉律。

9、“忠”就是尽己之心、以待己之心去待人,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立得住、也要使别人能立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能行得通,也就是,尽我之心,忠人之事;而“恕”是如人之心、换位思考,不仅尽自己之所愿,还能想他人之所想,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将心比心。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贡又问过老师:是否有一个可以作为终身座右铭的?孔子肯定地回答说:“其恕乎。”恕,这个就是最为重要的、可以奉行终身的指导思想。以“忠恕”的标准衡量,当我们面对不如自己的人,能否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体谅和理解、去宽恕和包容,能够依然不吝啬地给予友好呢?比如,当我们出入门庭、路过保安的时候,能否道一句不冷漠的

10、问候?当我们接收快递、收受邮件的时候,能否说一句不漠然的感谢?当我们购买服务、享受照顾的时候,能否留一个不冰冷的笑脸?当我们车厢电梯、路人同处的时候,能否在眼神相接时给出一个不失礼的点头示意?而面对那些在以前曾有过失或者与自己曾有摩擦的人,我们就可以从此理直气壮地攻击他们、敌视他们、伤害他们了吗?孔子的一之教,告诉我们“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增广贤文告诉我们“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左传又告诉我们“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能否促发他人向善转化、能否促进关系转为善交、能否促使自己善心不堕,就从我们以理智之心、以善良之愿秉持的友好态度开始。所以,友善,不仅在于与人为友、

11、心从善念,还在于与人为善、给人机会。(三)与己为友,首存善心友善,不仅是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对内部心灵的一种精神。一个不能首先与自己为友、不能本身发心善良的人,是无法处理好与他人、与.的友善关系的。所以中庸中才会说“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这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自我警醒。一个人独处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是他发散开来、面对世界的源点。一个能够充实自我、享受孤独、反省内心、明察优劣的人,才是一个具有人格独立性的人,他不会因惧怕孤独而不加分辨、交下酒肉朋友,不会因缺少主见而人云亦云、盲目随波逐流,不会因无所事事而浮躁草率、寻衅滋事为乐;不会因信念不定而被人左右、偏激从众

12、行事。因此,诸葛亮在诫子书里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宁静,就是能君子慎独、能与自己安然为友;明志致远,就是能推己及人、能与.友好长处。所以,首先培养一颗常存善念的心,能与自己做朋友、能对话自己的得失,而后才能在.中无论遭遇观念如何冲击、无论面对事态如何变幻,都.、不失本性,友善待人、友善处世。管子说“善人者,人亦善之”,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假如我们感觉这个.还不够友善,那么正说明,作为.一份子的我们,对这个.还不够友善。当我们用自我的一份友善去点亮自己和周围的时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开始。学习.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2篇) | 返

13、回目录.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主义.的意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必须树立中国特色.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主义荣辱观。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

14、面影响: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我们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的群体,容易接受.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理解和谐.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和谐与融洽。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主义和谐.。现在,正是国家需要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时期

15、,“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实践.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明确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要在建设的舞台上奋力挥铲,让祖国的未来洒满阳光!.主义价值观党课心得体会2021.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3篇) | 返回目录11.27日,我们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教授关于.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告讲座。王教授分别对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让我们对.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入了。党的十八大首次将.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的概括成24个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当前实现中国

16、梦的加大的精神动力、信念支持。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它和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区别?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西方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在维护“自由主义”这个核心价值。而.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以“公”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从浅层次讲是以“国家”为整体,从深层次讲是以“整个世界”为整体,追求大同与追求自由,这就是中西方核心价值最本质的区别!只有认识到了这一层,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去践行它,传播它。正如习.所强调的;我们应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地方。最主要的有“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这都是我们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