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地质环境的概念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79876762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7.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地质环境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精选]地质环境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精选]地质环境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精选]地质环境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精选]地质环境的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地质环境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地质环境的概念(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环境与地质环境,提纲,一、环境的概念 二、地质环境的概念 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 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系统以外的事物,也就是说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研究主体而言的,广义环境的概念(系统科学中环境的概念,什么是环境,环境是相对的,没有边界的,环境不是研究的主体,但与研究主体不可分,滑坡地下水系统与环境; 斜坡地下水系统与环境; 流域地下水系统与环境,一、环境的概念,为什么要明确环境的概念,将复杂的事物、问题简化; 明确研究某一事物和问题的主体; 选择与研究主体相关的环境要素,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概念是什么,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

2、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和。主要指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狭义环境的概念,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环境科学的内涵: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食物或物质条件 外延:符合内涵规定属性和特征的具体事物,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一、环境,环境科学研究什么 ,狭义的环境包含什么,某个人的个体 一个家庭或国家的群体,二、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人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发生空间的总和,又称为地质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的定义,强调: 研究对象:影响人类的地质背景、地质作用 组成要素:气、岩(土)、

3、水和生 演化过程:地质作用过程 具有明确的范围,生活的好与坏,不能怨天尤人,地质背景和地质作用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类世的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极大,从空间概念上,地质环境系统包括全球地质环境系统和局域地质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研究的对象 环境地质分析研究过程,二、地质环境,二、地质环境,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重叠的部分。在这里,气、水、岩(土)、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是人类居住、生活、从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并与气、水、岩(土)、生发生联系的场所,全球地质环境系统,地质环境系统是人工-自然的复合系统,全球变化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变化是全世界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

4、主要是由于科学界确认了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CO2和其他稀有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事实(温室效应),二、地质环境,80年代末提出了“全球输送带”概念,这是深海热盐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北大西洋下沉的深层水南下,通过南极绕流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然后上翻到上层,再返回北大西洋,大洋环流主要由风应力、太阳的不均匀加热、及降水和蒸发的不均匀分布所驱动。大洋上层(约1000米以上)环流主要是风驱动,称作风生环流;大洋下层(约1000米以下)主要是密度不均匀驱动,称作热盐环流,二、地质环境,通过以航空、航天平台为载体的遥感技术获取地球系统的数据与信息,全球探测技术,二、地质环境,对 地 观 测

5、系 统,全球气候 观测系统,全球海洋 观测系统,全球陆地 观测系统,气象,水文,生态,海洋,地震,地 面 观 测 网,二、地质环境,遥感方法,数据采集系统,地区观 测网,地球深部探测技术,地表勘测技术,GIS,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地图,数据表达 与可视化,虚拟现实,动态模拟,数据仓库,数据发布 与访问,网络GIS,网络决策系统,地球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已构成完整的系统 正在向数字地球方向发展,电子地图,虚拟现实,动态模拟,电子地图,虚拟现实,二、地质环境,1、建立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的需要 2、下界面不完全一致 3、本教材认为地表以下平均10km处,关于全球地质环境系统

6、的下界,二、地质环境,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空间; 地质理论较详尽,大部分探测手段的最大探测深度。 水、土、气和生四要素作用空间; 上、下地壳的分界面,二、地质环境,局域地质环境系统,空间范围 时间范围,由于研究对象因目的和任务而变,空间范围也随之而变,可以由一个场地到几万平方公里。(水平和垂向) 荒漠化、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比全球的小,但具体的对象可能有所不同,可由片刻到几十上百年。 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水土流失、荒漠化;泥石流、滑坡等,二、地质环境,为什么要考虑地质环境系统时空尺度,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建立地质环境系统的基础。 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的前提。 是分析问题

7、方法,如: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等。 判断结果可靠性的依据,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什么是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 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具有一定的功能; 系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是开放系统,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系统是有层次的,层级理论:系统不存在绝对的部分(子系统)和绝对的整体,通常可以按不同的时空尺度或功能分解为相对离散的多个部分(子系统)或等级层次。 随着空间和时间的改变,系统的结构、

8、特征和功能也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等级关系。 系统在不同的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遵循的规律和研究方法也不同。 地质环境系统是有层次的。要简化复杂系统,以便对其结构、功能和演化进行分解和预测,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是不断演化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地质学中,造山运动、海陆变迁、生物大爆发和大灭绝事件等。 演化不等于变化 地质环境背景是地质环境的基本组成,地质环境演化的主要依据; 地球演化相对地质环境演化历史长; 局域地质环境系统具有明显的演化特征,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自然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

9、用,外动力地质作用,从远古至今,自然地质作用从不停息,无论有没有人类的活动,它都会持续地进行下去,影响着地质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使地质环境具有鲜明的自然属性,三、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地质环境的社会属性,人为地质作用:人通过工程活动,对地面以下地球四大要素自然分布格局的干扰,主要是对岩、土、地下水天然时空结构的改造。 古:天人合一; 今:人定胜天,人类干扰方式所遵从的不是自然规律,更多的是社会规律(甚至是少数人的意志),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有着深刻的社会学、经济学基础。 为了防治地质环境问题,也需要注意其社会属性,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

10、的组成要素,地质环境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叠置的地球浅表。 空气、水、生物、岩石和土壤构成基本要素。他们并非孤立的,但物质存在形式、运动规律不同,各有特点,例如:进行水岩作用的数值模拟; 地下水污染研究; 生态学研究,地质环境系统的结构,定义:地质环境系统内部物质能量的分布格局、组织形式以及组成要素(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与秩序。 系统的结构具四维性质,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地质背景子系统,地质环境系统,硬结构 软结构,人工子系统,硬结构 软结构,地质背景子系统,硬结构 软结构,硬结构 软结构,四、地

11、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地质环境系统的时间结构,定义:系统组成要素(部分)的状态、相互关系在时间流程中的关联方式和变化规律 。 硬结构:地层沉积韵律的变化,岩土体变形的时间过程 软结构:各种物理场的动态变化,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对地质环境时空结构的理解,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关键就是结构分析。 是认识地质环境系统的手段,探索系统演化规律的线索,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 结构变化是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内在根据,也是系统功能改变的根本原因。 地质环境的地质背景和人工子系统之间有着紧密的时空关联,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

12、地质环境系统的功能,定义:地质环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可以理解为系统结构整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秩序、功效和能力的描述。(无好坏之分) 系统的功能无好坏之分,只有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够体现。 如:地质环境系统的自净功能; 地下水系统的供水功能; 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启示,1、结构决定功能 功能的发挥受系统内部结构的制约 2、异构同功,同一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系统结构去实现。 “同一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实现”。 3、同构异功 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同一结构能发挥多种功能。 4、结构与功能协同演化

13、 系统功能的发挥,既是结构稳定的条件,又是结构变化的前提,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1、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现象,机制,原因,功能失调、功能障碍,结构分析,环境输入,功能变化,因此,结构变化,输入变化,结构变化,输入变化,功能变化,结构变化,输入变化,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协同演化,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2、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的两个基本原则,功能,结构,输入,因此,结构调整,输入调整,系统结构的调整(人工直接干预结构,输入方式的调整(人类自律,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

14、关系,3、系统结构调整方案的优化 异构同功 切记:不同的结构可以实现同一功能,应寻求设计一些简单、方便、低廉、绿色的结构去代替那些复杂的、代价昂贵的且有后遗症的方案,4、多功能的统筹管理 同构异功 常常只注意一种功能,却忽略了其他功能的发挥,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空间:地质背景子系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矿产、矿区水文、地质构造等。 人工子系统采矿设备、矿区建筑、采矿方法、工序等,时间:不同时间的地质背景和人工活动。通常采矿结束后,矿山地质环境仍然不断演化,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系

15、统功能,采矿、矿物输出、视觉环境变化 降雨、矿区排水,当功能失调障碍时,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何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如何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需回答,矿山适宜开发的程度如何? 开发后造成的危害程度多大? 怎样合理地开发? 怎样进行地质环境保护,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并认真执行,当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生时,分析和治理需要明确,存在哪些地质环境问题? 各问题形成的机制和相关性? 哪些环境输入对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较大? 通过什么途径进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四、地质环境系统的

16、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区呈南北走向,总面积0.74km2。矿区内包含两个露天开采点和中间连接段的农田破坏区,可将矿区分为3个区,区全景,区全景,广西某露采磷矿矿山,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不稳定边坡、泥石流; 资源损毁: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地形地貌破坏; 环境污染:水体污染; 其他:基础设施破坏,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总面积约为0.365km2,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土地和地貌景观破坏,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结构分析,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坡体内部应力的重分布 岩土体破坏 水化学成分变化,采矿活动 降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原因输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方案,四、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改变内部结构:改变应力分布形式、岩体性质、结构加固、改造地貌景观、恢复土地功能。 改变输入:减少降雨入渗坡体、阻止泥石流流入农田、阻止人进入,削坡 挡墙 坡面平整,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地表排水 农田恢复 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