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国名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花:茉莉花一、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是亚洲唯一一个南半球国家(约 70%以上的领土位于南半球) ,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和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二)领土面积和构成1、面积:约 190 万平方千米2、领土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境由大小 17 508 个岛屿组成(万岛之国) ,主要岛屿领土有爪洼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南部、西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等加里曼丹岛面积最大,面积约 73.4 万平方千米,南部为印度尼西亚领土,面积约为 53.9 万平方千米三)地形1、各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少数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2、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印度尼西亚诸岛上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火山国) 全境共有 400 多座火山(全球共有 800 多座火山),其中 128 座是活火山,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地区四)著名河流和湖泊1、河流特点:河流多但流程较短2、最长的河:卡普阿斯河(位于加里曼丹岛) ,全长 1010 千米3、最大的湖泊:多巴湖(位于苏门答腊岛) ,面积 1130 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火山湖五)气候赤道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微风、潮湿。
二、社会经济(一)人口、民族和语言1、人口:248,508,700(2013 年) ,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2、民族:对外统称“印度尼西亚民族” ,内部则称为部族,其中主要的部族是爪哇族,其他主要的部族有巽他族、马都拉族、马来族、华人、巴厘族等共 100 多个3、语言:印度尼西亚语是该国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二)历史简述1596 年荷兰侵入苏门答腊,1602 年成立具有政府职能的“东印度公司”1619 年荷兰人侵占巴达维亚,设立总督府,开始了历史上的荷兰统治时期 1811 年,英国攻占爪哇,荷兰人被迫将属地拱手交出但随着英荷《伦敦条约》的签订,1816 年荷兰再次获得对印度尼西亚的统治权1927 年,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民族协会在万隆成立,次年更名为印度尼西亚民族党,领导人为苏加诺 1942~1945 年,该国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1945 年 8 月 17 日苏加诺宣读了独立宣言,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苏加诺为该国首任总统此后,荷兰人再度侵入该国 通过长期的战争与协商,1949 年双方达成“圆桌会议协议” ,并以联邦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荷印政府1950 年 8 月联邦议院通过临时宪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同年 9 月加入联合国1954 年 8 月,印度尼西亚脱离了荷印联邦1963 年收复了被荷兰侵占的西伊里安(三)政治体制共和国制的统一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自 2004 年起,总统和副总统不再由人民协商会议(最高立法机构)选举产生,改由全民直选,只能连选连任一次,任期 5 年7 世纪在苏门答腊东南部兴起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帝国室利佛逝,首都位于巨港13 世纪末在爪哇建立了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国(四)经济1、经济综述印尼独立初期经济发展缓慢;20 世纪 70 年代始,政府的工作中心转为经济建设,并开始实行“五年计划” ,至 90 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且为 20 国集团之成员国印度尼西亚为依国际汇率计算为世界第 16 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 15 大经济体2、行业概况(1)工业:主要以外向型制造业为主,油气产业是其传统的工业部门,是东南亚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目前,制造业有 30 多个不同种类的工业部门,主要产业部门有防治、电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橡胶加工等,这些也是国家主要的出口创汇部门。
2)农业: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爪哇、巴厘和苏拉威西被誉为“大米粮仓” 经济作物是种植业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亚洲最大的种植园”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之一,橡胶、椰子、咖啡、棕榈油等都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该国森林覆盖率达国土面积的 74%,是世界第三大热带森林国家3)第三产业:商品零售业和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主要地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该国仅次于石油和纺织的第三大创汇来源五)旅游业1、旅游业概况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该国的旅游资源丰富,海岛火山等极具特色的热带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是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印度尼西亚以“万岛之国”闻名于世,雅加达、巴厘岛等地区都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2、主要旅游城市(1)雅加达——首都① 城市概况别名椰城,位于爪哇岛西部北岸,濒临雅加达湾,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和世界著名港口,也是印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陆交通的枢纽其外港丹戎不碌为全国最大港口雅加达是印尼的旅游中心,独立纪念塔、印尼缩影公园和各种门类的博物馆等都是极具观赏性与文化性的旅游名胜②著名景观(ⅰ)雅加达独立广场——雅加达的象征位于雅加达市中心。
这座大理石碑由前总统苏加诺下令修建,高 137 米,纪念碑顶端的火炬雕塑象征着印尼的独立精神,用 35kg 纯金打造,壮观夺目碑身上的浮雕反映出印尼人民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广场东南角上有一组根据《摩诃婆罗多》史诗中故事情节塑造的群马拉车的雕塑,十分壮观ⅱ)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坐落在雅加达以南 10KM 处,占地 1.2 平方千米,于 1972 年破土动工,1975 年 4 月 20 日落成这个缩影公园把全国岛屿山川、都市港口、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按照地理位置和原样兴建并以微缩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该公园中的大部分建筑和人物都是泥塑而成,向世人展示了该国精湛的泥塑艺术2)巴厘岛① 岛屿概况巴厘岛行政上称为巴厘省,距离首都雅加达 1000 多千米,面积约 5630 多平方千米,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巴厘岛是印尼旅游业的领头羊,旅游收入近年来连续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45%左右,巴厘岛当地居民 80%从事旅游业② 民俗风情巴厘岛上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和风景闻名于世巴厘岛有“千寺之岛”之称,全岛庙宇众多,最著名的有海神庙、圣泉寺、步沙基寺岛上众多的滨海度假胜地、温泉、高星级酒店都对世界各地的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三、文化习俗(一)宗教概况印尼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国家,政府认可的五大宗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 、天主教、巴厘印度教、佛教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原始宗教和孔教(儒教)的信徒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二)文化艺术1、文学印尼文学大致分为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两大部分1945 年印尼独立后最有声望的作家是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他是一名多产作家,其代表作《人世间》等四部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2、戏剧印度尼西亚的民族戏剧种类繁多,其中哇杨皮影戏被誉为该国的国粹皮影戏种类繁多,演出剧目主要取材于印尼化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在爪哇、巴厘,皮影戏深受人们喜爱,一般节日庆典或家庭操办喜事等都要请皮影戏团演出,并邀请众邻观看3、音乐印尼的传统音乐种类繁多,各部族都有其独特的民间音乐,这些音乐往往与其舞蹈特色相同爪哇族的旋律缓慢柔和,低沉悠扬;巽他族的曲调缠绵伤感;巴厘族的音乐气势雄浑;古典文学:指各部族古典文学的总和,以爪哇和马来古典文学为主(印尼语是在马来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该国把马来古典文学看做是其民族古典文学的组成部分, 《马来纪年》 《阿卜杜拉传》等马来经典都对后世文学影响较深)。
现代文学:始于 20 世纪初用印尼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无产阶级文学:始于 20 世纪20 年代,司马温的《卡迪伦传》 、鲁斯丹·埃芬迪的诗集《沉思集》等都是揭露殖民者压迫劣行的代表作品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始于 1926 年民族大起义后,代表作品有阿卜杜拉·慕依斯的《错误的教育》 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文学是当时资产阶级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著名作品有《西蒂·努尔巴雅》 ,该小说的作者马拉·鲁斯里被许多文学评论家奉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马来族的乐曲活泼欢快各部族用于演奏的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具有印尼特色爪哇和巴厘的“加美兰”是典型的打击乐器加美兰”是以各种大小不一的锣为主乐器,木琴、三弦琵琶、筝、勒巴纳鼓等做伴奏乐器,可演奏传统的民族音乐,也可为戏剧、舞蹈、演唱等伴奏,演奏时优美动听三)人文习俗1、节庆(1)国庆节/独立日 8 月 17 日,以纪念 1945 年 8 月 17 日印尼宣告独立的日子每年这一天都要在总统府前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各地也要举行以升国旗为内容的庆祝活动2)开斋节伊斯兰教历 9 月,全国穆斯林白天都要斋戒禁食,斋月过后的第一天即为开斋节,是印尼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节日法定只放假 1 天,但实际上一般都要放假 3 天以上外出工作的人都要赶在开斋节前返回老家与亲人团聚开斋节前夕的晚上是一个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长经,诵经声通过高音喇叭传到四面八方开斋节当天,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前挂着用嫩椰叶制作的装饰物,人们都身着盛装,互相拜访祝贺3)静居日/静心日巴厘印度教历 10 月 1 日,是巴厘印度教徒的新年,自 1983 年起,这一天被政府定位全国公众假日静居日的庆祝方式极具当地特色,节日前一天是个欢庆日,要举行盛大的祭礼白天人们身穿艳丽的民族服装喜气洋洋地参加欢庆活动节日当天,从早上 6 点至次日 6 点,前一天的欢乐气氛完全消失,入夜后,各家各户都不点灯,所有娱乐场所停止活动,整个巴厘岛沉入寂静的黑夜中人们 24 小时内不外出、不干活、不生火(包括不点灯、不抽烟) 、不做饭、禁情欲,不欢乐也不悲伤人们只是将自己融入自然界的宁静中静静思考,以求净化自己的灵魂,获得内心的安宁次日 6 时开始开斋,一切活动恢复正常2、饮食(1)菜肴特色:辛辣味香(2)主食:大米、玉米或薯类,尤以大米最为普遍,喜欢吃“克杜巴” (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着吃) 。
3)副食:因宗教原因,不吃猪肉,以牛羊肉和鱼虾为主要副食4) “沙嗲” (烤牛羊肉串) 、 “登登” (牛肉干) 、 “咖喱”等是印尼人喜爱的食物3、服饰(1)民族服装:一般为“巴迪克”上衣和“纱笼” ,并配有色调一致的腰带和披肩在苏门答腊、西加里曼丹等地区还流行“套衣” (即在一块整布中间挖个洞,套在脖子上) 2)主要材料:蜡染布、针织和丝绸等4、礼仪(1)社交场合见面礼节:握手礼2)传统礼节:用右手按住胸口相互问候(与熟人或朋友相遇) 3)商人之间:注重互送名片4)宴会礼节:举行宴会时,主人宣布开始客人才可以用餐,且用餐时讲究安静,不宜说话过多,用餐完毕一般讲究在盘子里留下少许食物5、禁忌(1)头部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部位,除长辈外,其他人不得触摸,否则会被认为是一种挑衅和侮辱,特别是小孩子的头部外人不可触摸(他们认为灵魂藏在人的头颅中,小孩子的头被触摸之后灵魂会被带走) 2)由于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有左手不洁的观念,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抓取食物,并认为使用左手与人挥手打招呼或握手等都是极不礼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