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及科技对其影响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79797777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及科技对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及科技对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及科技对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及科技对其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及科技对其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及科技对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及科技对其影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及科技对其影响 2014 年 6 月,习近平同志在 “两院” 院士大会上分析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不可持续的问题后,高屋建瓴地指出: “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 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如何把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一个能够把各种活力聚集起来的配置资源、宏观调控的优势系统。“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要着力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

2、制机制”。引伸理解,不仅要改革科技体制本身,而且应当进一步把科技创新这一 “引擎”嵌入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体制机制之中,形成市场、政府 “两只手”同科技创新这台 “电脑”组合为一个新系统 ( 简称 “两手一脑”) 的三元机制,破解转型中的难题,释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活力。一、找准 “两只手”最佳耦合的症结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十分正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为什么长期处理不好这二者的关系,症结在哪里? 除了习惯势力和一些体制障碍之外,还有没有使二者不易联接的特殊因素? 应当做历史分析。习近平同志曾指出: 在经济运行中, “

3、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就出在这里,长期存在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现象,原因需要从市场、政府各自的优缺点去寻找。人们熟知,“无形的手”或者 “看不见的手”,来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 国富论,指市场自发调节。市场机制是充满活力的,在微观层次上发挥它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的积极性,不断释放活力。这正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形成的合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生产社会化的作用。因为市场是交换关系的总和,它把社会分工联接起来,成为生产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而成为消费

4、需求与生产供给之间沟通的直接渠道。它以劳动者的私人劳动利益为互相交换的基础,以社会劳动量价值表现使用价值,价值又以货币形式表现为价格,进而也体现消费者的直接利益。在这个平台上形成上述经济规律的交叉运行系统。故而市场是社会化发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形式,能够以利益为动力配置资源,在竞争中不断释放巨大活力。然而,这种资源配置以个体追逐利益为动力,必然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容易造成 “暗流汹涌”。在价格均衡的理想状态,按价格信号配置资源有可能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统一,但这种理想状态是少见的。因为价格信号往往带有短期性、波动性、存伪性( 信息不对称) ,因此经常出现对资源配置的误导,如产

5、能过剩、产品过剩,价格暴涨暴跌,乃至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由于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也易于产生种种过度竞争、投机居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扭曲市场关系的现象,乃至分泌出 “第三只手”,加剧两极分化,其恶性膨胀更形成垄断势力。有一些资源领域则不是市场所能配置的,如生态环境、公共产品、基础研究、“劣性产业”( 烟草、毒品、淫赌) 等。加上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特别是西方大垄断势力的作恶,更突出市场经济的缺陷。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否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存在也是有一定根据的,其局限性在于对市场经济在相当时期的活力的基本面估计不足,主张为消除这种缺陷过早地采取全社会性的高度集中计划手段。由于当时尚无社会实践

6、检验,我们不可过分苛求前人,而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应当用什么样的手段弥补、矫正市场这只 “无形的手”的缺陷呢? 就是政府调控,后称“有形的手”或 “看得见的手”。最早提出的应当是马克思、恩格斯 ( 走向消灭 “无形的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也采取了或多或少形式多样的政府调节手段,但不自觉、不系统,并在理论上不认知。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 ( “大萧条”) 爆发之后,才出现了实践上 “罗斯福新政”和理论上的 “凯恩斯革命”。由于凯恩斯主义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只能用一些十分有限的措施 ( 如政府投资扩大有效需求、扩大就业、调节利息等) ,虽然起过积极

7、作用,但不能真正纠正市场缺陷,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西方国家停止了凯恩斯主义政策,宣扬新自由主义。不过,实践上还有许多政府干预措施,有的方面还相当严厉。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明之处,就在于科学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市场都得要。就是运用 “两只手”耦合,发挥两种配置方式的长处,克服二者的缺点。然而,实践是复杂的,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克服 “长官意志”的习惯势力,尤其是 “一把手”一言堂的习气很深,一些部门、地方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屡屡发生,致使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间较短,还缺

8、乏管理、驾驭市场的实践经验,在一些方面市场秩序比较乱,乃至一些官员急于求成的心态与市场信号的短暂性、波动性结合起来,出现许多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短期行为,如产能过剩、结构扭曲就是突出的表象。有的官员甚至受金钱拜物教的腐蚀,滋长腐败之风。这表明,政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经济规律,仍不能有效克服其缺陷。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 “提出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就是贯彻了问题导向”,“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应当看到,这个问题还在解决中。“两只手”如何结合得好? 看来关键是提高两种配置方式及其结合的质量。单靠政府克服市场缺陷,有时看不清楚,抓不到点子上

9、,有的因决策失误反倒助长了市场缺陷,其中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是特别明显的例子。不管哪只手的资源配置都缺少科学技术引领、指导,宏观与微观的决策者也缺乏科学素质和科技信息导向,这样就使得两者的结合难以无缝对接,畸轻畸重时常发生。所以,“两只手”协同必须共同加上一个重要元素,就是科学技术的引领功能。补上这个信息灵通、多智多谋的 “参谋长”作中介角色,使其发挥出产意、看风行、评议定夺的功能。这就是症结所在。二、国际垄断集团配置资源方式变化的启示我国资源配置方式和宏观调控的完善,一方面要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国际经验,其中重要的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从中获取正

10、反两方面的启示,并能放眼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先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核心美国。其两面手法不得不令人重视: 它设置了一个长时期的圈套,一方面大肆宣扬新自由主义,让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迷信市场万能论,借以摧毁它们的调控与防范能力,以此搞垮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阿根廷,摧毁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继起的东欧,又使俄罗斯陷入十年灾难,等于铲平了当时最大的对手。但是,另一方面,它并不实行完全自由的市场政策,而是主要施行市场的垄断。对一般商品放开,对重要资源垄断控制,主要垄断四种东西: 高端科学技术、金融 ( 垄断是国际货币) 、战略资源 ( 石油、粮食等) 、军工和军事力量 ( 成

11、为世界最大的军火商) 。好像它主张市场公平、自由,让其他国家都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开展平等竞争。但当别国在市场上尽力占领一些阵地后,蓦然回头看,原来市场的制高点仍然牢牢控制在美国手里,利润的大头被人拿于是不得不再追赶,到头来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美国一直巩固和增强在经济、政治、军事、技术上的霸权地位。而霸权的经济核心是垄断。明白了这一点,就得认真研究美国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读过列宁 帝国主义论的人都知道,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特征是垄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国际超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就是大资本拥有者利用其独有的优势扭曲市场关系,虽然还存在自由竞争,但主要是垄断竞争: 局部改变原料供给、

12、生产方式、流通渠道、价格走势乃至消费趋势,等等; 排斥、吞并中小企业,划分势力范围,获取超额利润,特别是集中操纵金融,使金融主宰整个经济运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已操纵国际货币,变成主宰世界经济运行和经济全球化的超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以美元为武器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全世界。这种金融霸权形成了一个垄断系统,包括军事、政治、文化控制,霸占战略原料基地,其生产力的支撑是由庞大经济组织 ( 特大企业、垄断联盟、国家机器等) 组合为一个国际势力,特别是垄断先进技术为它服务,居高临下。它们已经不是完全按价格信号无计划地生产、销售和投资,而是有一定的计划性,乃至用国家机器进行行政控制、军事干预。20 世

13、纪初,列宁就说过: “生产的社会化有了巨大的进展。就连技术发明和技术改进的过程也社会化了。”以后继续扩大和提高科技的社会化程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科学技术创新过程社会化、科学技术应用社会化和科技参与引导资源配置的社会化 ( 引领投资、产业发展和资源在全世界的开发与占领) 。下面侧重阐述第三个方面,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引领经济发展和国内国际的资源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以高端技术引领新兴产业,对核心技术实行严密垄断。如美国集中财力、物力发展高端科学技术,其研发投入占 GDP3% 上下,军事技术占 GDP5% 左右,其绝对值占世界研发投入总量近一半。美国建立许多重要研发基

14、地,吸取全世界高级人才,高等教育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粗略结算,二次大战后的高端技术西方国家控制 80%,其中美国 60% 以上、一系列重大发明和由其支撑的新型产业基本上是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创造的。为控制先进核心技术,它们实行最严格的国家控制,美国以保证国家安全为由不准出售核心技术,或者只卖表层部分,以便控制国外的新兴产业。它们实行专利垄断,对一些处于萌芽状态、有待适应的技术发明抢先在国外登记专利,实行 “跑马圈地”的战略。美国一直操纵国际技术市场,出口 30% 以上是比较先进的技术 ( 但不是最高端的技术) 和技术产品,每年获得不等价交换的超额利润。第二,以信息技术武装现代金融,控制其他国家

15、的金融机构。现代金融的一大特色是同现代技术相结合。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金融插上翅膀,以大银行作为载体,把持整个国家和世界的金融产业网络,其交易已经不用现金开支,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控制虚拟货币流通和建立虚拟银行,不仅随时控制全球行情,而且控制各国的银行和资本市场。20 世纪 80 年代是银行业全球化经营和扩张的起始阶段,并且是扩张速度比较快的 10 年。世界各大银行都致力于在世界各大洲、各个国家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属银行以及附属的金融机构,或者是在海外与其他银行组成合资银行或者国际银行集团。和 1970 年相比,1985 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外资银行数量都出现了比较快的增长。

16、其中美国银行由50 家增加到 783 家,英国银行由 95 家增加到 336 家,德国银行由77 家增加到287 家,日本银行由38 家增加到 112 家,世界银行业全球性布局的局面已经形成。第三,运用信息探测经济态势,开展大量的经济情报工作为经济开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及时把军事情报扩展转变为经济信息情报,大批军事情报人员转而从事经济情报,国家层面和许多大企业纷纷建立经济情报组织,如 20 世纪 80、90 年代美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等国陆续建立经济情报协会,开展全面的经济情报搜集。诸如为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竞争力,决策者事前了解产品所在领域行情特性、项目市场容量、市场竞争各方面情况、相关技术水平和特性,以大量信息资料为基础进行过滤分析。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就是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