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小题天天练(9) 2021届高三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上传人:那****人 文档编号:179758024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 小题天天练(9) 2021届高三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9 小题天天练(9) 2021届高三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9 小题天天练(9) 2021届高三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9 小题天天练(9) 2021届高三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9 小题天天练(9) 2021届高三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 小题天天练(9) 2021届高三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小题天天练(9) 2021届高三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题天天练(9)1.新型冠状病毒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S,该糖蛋白S可以与人体某些细胞表面的蛋白ACE2结合,使病毒的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而侵入宿主细胞。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外包膜的成分与肺炎双球菌的荚膜相同B.新型冠状病毒的糖蛋白S是在其自身核糖体上合成的C.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新型冠状病毒的糖蛋白S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1.答案D新型冠状病毒外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因此其成分与宿主细胞膜相同,但与肺炎双球菌的荚膜不一定相同,A错误;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B错误;新型冠

2、状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新型冠状病毒的糖蛋白S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2.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选用蛋白质溶液、蛋白酶、淀粉酶和双缩脲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B.可选用斐林试剂和蒸馏水在5065 水浴条件下进行蛋白质的鉴定C.可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D.可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答案C蛋白质溶液、蛋白酶、淀粉酶都是蛋白质,它们都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所以不能选择这些材料和试剂鉴定酶的专一性,A错误;斐林试剂在5065 水浴条件下进行的是还原糖的鉴定,而不是蛋白质的鉴定,B

3、错误;菠菜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使细胞质呈绿色,所以可以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C正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在低温条件下染色体数目也不会加倍,D错误。3.某实验室新研制出一种X酶,为测出X酶的最适温度,有人设置了a、25 、b(已知:a25 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此三种温度下的X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据此可推测X酶的最适温度()A.一定在25 左右B.一定在a25 之间C.一定在25 b之间D.低于a或高于b或在ab之间都有可能3.答案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甚至失活。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设置了a、25 、b(已知a25 b)三种

4、温度进行实验,结果是三种温度下X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若三种温度差值不大,则最适温度可能高于b,也可能低于a;若三种温度中a与b的差值较大,则a与b可能分别位于最适温度的两侧,故选D。4.如图所示为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其中分析合理的是()A.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B.在缺氧的情况下,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C.M物质是丙酮酸,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4.答案C过程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都可以发生该过程,A错误;在缺氧的情况下,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会产生丙酮酸和少量的H,B错误;M物

5、质是丙酮酸,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5.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现有两株花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柳穿鱼植株A和B,它们体内Lcyc基因的序列相同,只是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由于有多个碱基连接了甲基基团(即DNA甲基化修饰)而不表达。植株A与植株B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产生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

6、B的Lcyc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可能阻碍了基因的转录过程C.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D.上述事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5.答案A植株B的Lcyc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甲基化的Lcyc基因不与RNA聚合酶结合,无法转录产生mRNA,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正确;根据“植株A与植株B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产生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说明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C正确;题述事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

7、状,D正确。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过程B.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都会发生复杂的变化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D.紫外线及其他射线通过损伤细胞内的DNA分子导致细胞癌变6.答案C细胞都有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过程,A正确;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B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紫外线及其他射线会导致细胞癌变,其原理是损伤细胞内的DNA分子,D正确。7.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

8、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健康人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注射TRH前10 mU/L10 mU/L10 mU/L1040 mU/L注射TRH后1040 mU/L1040 mU/L40 mU/LA.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B.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C.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D.以上信息不能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间存在反馈调节7.答案D由分析可知,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该病人促甲状腺

9、激素释放激素浓度较低,故应直接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进行治疗,A正确;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则甲状腺激素含量也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的抑制作用减弱,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B正确;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或促甲状腺激素(TSH)都不能治愈,C正确;以上信息能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间存在反馈调节,D错误。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甲状腺对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切除甲状腺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切除甲状腺+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只进行相关手术不切

10、除甲状腺A.实验组中甲状腺激素只能通过注射补充,不能通过饲喂补充B.该实验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比用小鼠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指标更明显C.若组停止发育,组正常发育,则直接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D.该实验能说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8.答案B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可以饲喂,A错误;蝌蚪为变态发育,生长发育现象更加明显,B正确;组对照,直接说明的是甲状腺在动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组共同分析才能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C错误;该实验无法说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D错误。9.甲、乙和丙是某群岛的三个邻近岛屿,对三个岛屿上的哺乳动物进行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岛屿面积(k

11、m2)最初物种数灭绝物种数灭绝率甲751 7091533020%乙126 8061133935%丙5 443664771%A.调查哺乳动物物种数时常用标志重捕法B.栖息地的面积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C.岛屿上哺乳动物的最初物种数与岛屿面积呈正相关D.岛屿面积越大,哺乳动物的物种灭绝率越低9.答案A标志重捕法只能用来计算种群密度,不能用于调查物种数,A错误;据表可知,栖息地的面积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B正确;由表可知,岛屿上哺乳动物的最初物种数与岛屿面积呈正相关,C正确;岛屿面积越大,物种灭绝率越低,D正确。10.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K+内流是神经纤

12、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C.cd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D.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10.答案AK+外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的膜电位,bc段由于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由图可知cd段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故cd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使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正确;由图可知,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D正确。11.将四组生理状态相同的神经肌肉标本(离体的青蛙坐骨神经及其支配的腓肠肌),分别浸润

13、在相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刺激电极分别刺激四组标本的神经,检测肌肉收缩的力量,各组标本所处条件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组别培养瓶中的气体温度()肌肉收缩的力量1空气25+2空气5+3氮气25+4氮气5+(注:+越多表示肌肉收缩力量越大)A.理论上四组实验的神经肌肉标本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B.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ATP的量不同C.第4组与第3组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温度对线粒体内呼吸酶的影响较大D.第3组比第1组肌肉收缩力量小的原因可能与肌肉细胞Na+内流减少有关11.答案B第3组和第4组实验中加的是氮气,细胞进行无氧

14、呼吸产生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生成,A错误;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的ATP的量不同,B正确;氮气环境中肌肉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第4组与第3组肌肉收缩力量差异体现的是温度对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酶的影响,C错误;第3组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第1组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其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与细胞呼吸提供的ATP的量有关,Na+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12.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种间竞争会促

15、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B.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12.答案C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出现差异,所以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A正确;种内斗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占据更多的资源,从而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B正确;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错误;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D正确。13.我国科学家以兴国红鲤(2N=100)为母本、草鱼(2N=48)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子一代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该异源四倍体与草鱼进行正反交,子代均为三倍体。据此分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