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

上传人:gz****4 文档编号:179745097 上传时间:2021-04-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就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发表过不少精辟的言论。在这些言论中,我国战国时期大教育家孟轲和隋朝大教育家颜之推的一些论述,尤其值得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他们把教育与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明确提出了语言环境对语言教育的巨大影响:孟子滕文公下记载着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对话:“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孟子讲这个“一傅众咻”的故事的本意,是作为比喻,针对宋王

2、为善问题阐述“以其人之寡不能胜其人之众”的道理的。但是,比喻作为说明的手段,总是用熟悉的、易于理解的、为人普遍认同的东西去说明生疏的、不易理解的、尚未为人普遍认同的东西。因此,不论从孟子的主观认识讲或就这段话产生的客观影响讲,它都不失为一段极深刻、极生动的关于语言环境教育的论述。颜之推是一位非常重视环境影响的人。他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也。”(颜氏家训慕贤)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从重视环境影响出发,十分强调家庭

3、语言环境的教育作用。他认为,孩子们从小就要学好语言,家长要把自幼教好孩子语言当作自己的责任,孩子们一句话出了错误,就引为自己的罪过;父母还要在语言运用方面为子女做出榜样,一事一物,不经过考查,不敢随便称呼,惟恐造成不良影响。他写道:“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汝曹所知也。”(颜氏家训音辞)在颜之推的子孙后代中出现了像颜师古等好几位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这同他重视家庭语言环境教育并身体力行,显然是分不开的。但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界似乎很少有人强调语文环境教育问题。因此,陈金明同志曾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个被遗忘了的角落!”当然。许多

4、语文教师都痛切地感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语文环境污染,像重重浊浪猛烈地冲击着学校语文教学阵地这块孤岛,而自己却是惟恐欲守住孤岛而不可得,根本谈不到击退恶浪和破浪前行。所以他们自叹在语文环境污染面前全然无力,不敢想如何优化语文教育环境。长期以来,优化语文教育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无人问津的区域。但是,进行整体性语文教育改革,是无法回避这个问题的,因为:1语文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而系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开放性,从严格意义上讲,封闭系统在宇宙间是不存在的,每一个具体的系统,都同周围环境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环境是系统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离开了环境,系统的运行就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我们处理任何问题都必须

5、高度重视和善于利用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语文教育也不例外;2语文还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就是它源于生活并且永远与生活同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口头语言(即所谓“语”),只要那里不全部是文盲就都有书面语言(即所谓“文”),生活处处都充满着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人们时时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改造生活、创造生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而这里所说的生活,绝不是仅指课堂学习生活,而是包括学校课余生活、家庭日常生活和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含人与大自然打交道的生活)。显而易见,当我们要进行整体性语文教育改革的时候不能不认真考虑利用、开辟和建设有利于语文

6、教育顺利进行的健康环境,治理、改造和消除有碍于语文教育顺利进行的不健康环境。也可以说,这是为了使学生接受良好的语文教育,而治理语文环境污染、进行语文环境保护和创造尽可能完美的新的语文环境,简括地说就是优化语文教育环境。这是摆在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切关心语文教育的人士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里应当探讨一下什么是语文教育的环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环境指“周围的情况和条件”,这似乎简单了些。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一切社会方面的系统的存在都不是自在的和孤立的,都处于和其他社会的、自然的、系统的、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系统通过联系网络同这些外部构成物相联系,它们就是系统的环境”。(苏

7、B.R阿法纳西耶夫著:社会:系统性、认识与管理)但是,又正如这部书所指出的:“由于远非所有的社会系统都有鲜明而确定的时空范围,所以关于系统与环境的界限的问题并不像乍看起来那样简单,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常常如此紧密,以至于会很自然地发生下列问题:某现象是属于系统,还是属于系统的周围环境?如果该现象对系统发生作用,系统缺乏该现象就不能存在,那么是否可以将该现象归入系统?另一方面,如果现象虽然是系统的成分,但与系统的有机联系不足,是否可以将其从系统中抽出并归入环境?据以划分的系统与环境的标准是什么?”这部书的作者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自答道:“按照我们的观点,这个标准就是某个现象是否参与了系统质的建立

8、,以及参与的性质和程度。只有直接参与建立系统质的客体、现象、过程才可以归入系统。那些对系统来说是外在的,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通过系统的个别要素或整个系统来参与构成系统整体质的客体,属于环境。”这种解释,对我们认识“大语文教育”的环境,很有帮助。通过“大语文教育”实验的实践,对这个问题,我们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鉴于“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样一个突出特点,我们认为“大语文教育”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种: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具体说,前者指校内语文教育环境,后者指校外语文教育环境。如果进一步做层次分析,校内语文教育环境还包括课堂语文教育环境,各科语文教育环境,校内书刊阅览场所语文教育环境和

9、校园语文教育环境;校外语文教育环境包括家庭语文教育环境和社会语文教育环境,这两种校外语文教育环境比校内语文教育环境远为宽泛和复杂(家庭语文教育环境涉及家庭教育性生活和家庭非教育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语文教育环境涉及社会教育性生活和社会非教育性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各种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如文化宫、图书馆、广播电视台站、报社、书店、影剧院等等,都是重要的社会语文教育环境。一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包括口头环境和书面环境两类,也都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但是,如果认为所谓环境仅指的是物,那就太片面了。正如在教学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一样,在语文教育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也是“人”在内部环境中是

10、全体师生;在外部环境中是所有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其中语文教材和参考书编写工作者、语文教育领导工作者、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语文刊物编辑工作者和语文教育效果的评价者(特别是升学语文考试的内容、方法、制度的决策者们),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什么区别呢?主要区别在于:1内部环境在空间上是属于校内的,在时间上基本上是有计划的和少变动的;而外部环境在空间上是属于校外的,在时间上基本上是无计划的和多变动的。2内部环境存在于语文教育控制能力范围之内,对这种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的利用,可以做到基本上有序(语文教师本人与学生合作,完全可以控制课堂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共同与学生合作,

11、完全可以控制各科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和全校教职员共同与学生合作,完全可以控制其他校内语文教育环境);而外部环境存在于语文教师控制范围能力之外,对这种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的利用,只能在很小的范围里做到基本上有序,其余的则处于零乱无序的状态(当然我们应尽量扩大可控范围、缩小不可控范围,但是这种扩大和缩小都是很有限的)。3内部环境同学校语文教育的各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直接的、经常的和稳定的,从“大语文教育”的观点看,它是内在的,实际上是参预建立“大语文教育”的系统质的,没有它参预,“大语文教育”就在相当大程度上失去了它的特殊性质,因而应视为要素。由于要素是分等级层次的,而内部环境毕竟不能同基

12、本要素等同,所以,可以姑称之为“非基本要素”或“亚要素”。(主张教学过程由四因素构成的教学论专家中,有的就把“环境条件”列为因素,同我们的看法有部分相同处。)而外部环境同学校语文教育的基本构成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则是间接的、不经常和不稳定的,因而是外在的,是间接通过系统的个别要素或整个系统来参预构成系统整体质的客体。4正是由于上述情况,引出了另一个区别,即从教师的工作角度讲,内部环境既可以从主观上优化,又可以从客观上优化;而外部环境则基本上只能从主观上优化,因为从客观上优化家庭语文环境和社会语文环境,远远不是语文教师力所能及的事。什么叫从主观上优化?什么叫从客观上优化?有必要解释一下,因为优

13、化语文教育环境,总的说来就只有两条途径。从客观上优化语文教育环境,是容易理解的,就是根据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的需要,改善周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现状和条件,创造更良好的周围情况和条件,使学习者能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语文信息,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和习惯。从主观上优化语文教育环境,则是:引导学生做“从语文环境中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培养他们正确对待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种语文环境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把前者当成正面的教师和正面的教材,把后者当成反面教师和反面教材,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实行“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这方面,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有许多领域等待开拓,

14、有许多方法可以创造,是大有可为的。在进行“大语文教育”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据我们体会,以下工作是可行的:1优化语文课堂教育环境。课堂虽小,但由于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活动,所以课堂语文教育环境对学生影响极大。语文教师应当团结和带动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和全班学生,大家通力合作,为创造一个学语文、用语文的健康环境而努力。基本要求是:全班学生和所有任课教师都努力说普通话,不说方言,并互相监督、提醒和帮助;(邢台市一位小学特级教师谈,她和同志们最初学普通话时,相约彼此交谈一律用普通话,否则对方不予回答。憋了一段时间,都能说普通话了。这个经验很好。)师生都不写错别字(包括不规

15、范的字),并努力把字写得清楚、整洁,进而逐步做到比较美观(主要是要求写好硬笔字钢笔字、铅笔字、圆珠笔字和粉笔字);师生口头的和书面的语言都力求“咬文嚼字”,讲求语法、修辞、逻辑;办好教室里的黑板报;办好教室里的“图书角”或“隐形小图书馆”(即把书分给学生读,定期交换,指定学生负责管理);办好教室读报栏,并培养起学生正确的读报习惯;办好教室内的“阅读与欣赏栏”;定期在教室内展出学生的优秀作文、手抄小报、日记、读书摘抄之类;净化教室内的张贴物(我们实验班还张贴自制的“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汉字基本笔画表”、“汉字主要偏旁系统一览表”、“大语文教育一体两翼教学总体结构示意图”等);在教室展出书法

16、作品,如古今名家书法、师生书法佳作等。2优化各科语文教育环境。各科教学本来与语文课是同一层次的;但是由于语文是一切学科内容的载体,所以它们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包括教材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语言),无不构成“大语文教育”的内部环境,甚至各科教材中的某些书面语言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当然要重视语文课本,因为它是语文课的主教材;但是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重视其他学科的语言文字,甚至把它们也当成语文教材。政治课本的语言多为社会科学性质的说理文,数理科的课本语言多为自然学科性质的说理文,历史课本的语言多为记叙文而且这些语言文字都有很强的典范性。教师如果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利用,对巩固、深化和延展语文课内所学大有裨益。我们试用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从其他各科教科书中选“参读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学语文的方法学习。目的是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像学语文一样地认真阅读其他各科教科书。如物理课本里的运动和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