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79734418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7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一)(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所谓名著,通常是指文学艺术中的经典

2、之作。这些作品,按哲人的说法,都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这些名著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最高水平。作家、艺术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把他们所处时代的辉煌与罪恶,他们特有的情感体验,都深深地镌刻在文艺的纪念碑上了。因此,那个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特有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那个时代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远不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就是因为曹雪芹以其如椽之笔,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兴衰,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他深刻的生命体验,无与伦比地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于是,红楼梦成了一座纪念碑,一座中国小说史乃

3、至世界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后人不仅从中得到了很多历史的、审美的认识,而且对它包含的文化意蕴,至今也说不尽,道不完。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他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

4、,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

5、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决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1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任何文学名著都是特定

6、时代的产物,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最高水平。B任何一部文学名著,都是对整个世界的辉煌与罪恶做出深刻反映的作品。C文学名著都必须表达出作者特有的情感体验和作者认识他那个时代的独特视角。D文学名著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B.“整个世界的辉煌与罪恶”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为“作家、艺术家把他们所处时代的辉煌与罪恶都深深镌刻在文艺的纪念碑上了”。2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

7、生命感悟。C“文革”期间不正常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D新时期以来的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最后两段内容。D.强加因果,从原文来看“名著重印”不是重读名著的原因,而是重读名著的条件。3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经典名著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筛选,是不朽的。B名著包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值得人们反复品味。C名著需要我们多看几遍,因为读一遍就会有一遍的收获。D新时期阅读名著应具有开放的阅读心态和多元的思维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相关语句的意义的能力。C.理解不合文意,原文说“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

8、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2019年7月13-15日,“为中国未来而读2019阅读行动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新课程与名著阅读”。研讨会上,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张玉新分别做了题为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整本书阅读与核心素养的提升的主题报告。温儒敏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语文老师当好“读书种子”,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围绕如何

9、读书,温教授给出了参考建议。他认为,读书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可设计为三个 “圈”:最外圈是通识部分,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第二个“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职业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活跃思维;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部分书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且能帮助自己加深理解甚至提出专业见解,应有明确的阅读指向。他还说,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这不仅是能力,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有自己的精神“自留地”。张玉新教授强调,读书是语文教师的职业要求,老师的当务之急是“啃”读一本垫底儿的书。关于“啃”什么,他建议可以补短与扬长结合,围绕

10、教学的“刚需”,同时关照专业发展的“长需”和新的发展需求等。他还以生动鲜活的例子阐释了怎么“啃”读。他认为,书底儿的厚度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高度,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有一部成功的阅读史。语文教师自己不具备语文的核心素养,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国未来而读,语文教师要先读起来。(摘编自为中国未来而读2019阅读行动研讨会在长春举行2019年7月)材料二:中小学生不喜欢阅读名著、读不懂名著的现象并不少见。即便一些在幼儿阶段读着大量绘本长大、有着良好阅读兴趣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仍然面临着阅读层次不高、阅读能力较弱等问题。长期以来,给儿童和青少年推荐哪些经典名著、如何指导他们阅读经典名著却往往众说纷纭,

11、缺乏有效的名著阅读策略和指导方法。很多教师和家长往往采取灌输的方式,甚至不惜采取布置作业等强制性手段,硬性要求儿童和青少年阅读名著,这样做不但不能唤起儿童和青少年对名著的阅读热情,还会伤害他们的感情,把本来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给扼杀掉。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阅读名著,爱上名著,努力培植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是每一名家长的责任,更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愿更多的教师和家长都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帮助儿童和青少年阅读,为他们搭起通往未来的阅读之桥。(摘编自刘殿波请给名著阅读以科学的指引)材料三:王迪介绍,自己的阅读体验经常带给她教学灵感,设计出一些点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中一个点子

12、就是用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与小说对话,就是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些题目时而关注情节,时而关注人物,时而聚焦主题,时而又聚焦写法。虽只是一点一滴.但是润物细无声,焉知不会在某个际遇中催生出一朵花、一束果、一个春天。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教师张萍萍如此分解通向阅读的途径:阅读之前先要放手,这是学生不被打扰的一种自然状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15分钟是一个底线;在活动驱动阶段,反复走进文本。老师可以设计关于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情节、理解人物、主题解读等内容,录制成一个小小的微课,然后放到网上让学生课后自己选择阅读;进入研读环节,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就做些荒岛

13、生存手册、漂流地图、鲁滨逊的警示录。读昆虫记,就让孩子们用可爱的小精灵们去创作诗歌。徐杰认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评价阶段就是布置学生写读后感。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每页都要圈、点、勾、画。其实一本书中有些章节需要精读,有些章节可以泛读,因此要区别对待。同时,应尊重个体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基础,不搞“一刀切”。(摘编自阅读不是套路,是精神成长)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19年7月13日,以“新课程与名著阅读”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温儒敏等专家做了典型性发言。B读书是语文教师的职业要求,语文老师应“啃”读一些垫底儿的书,以便耕耘自己的精神 “自留地”。C由于缺乏有

14、效的阅读策略和正确的指导方法,致使一些在幼儿阶段有良好阅读兴趣的孩子,进入小学后阅读层次不高。D张萍萍认为学生阅读时要放手,读什么、读多久让学生决定,让学生处于不被打扰的一种 自然状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张萍萍认为学生阅读时要放手,读什么、读多久让学生决定”错误,“读多久”曲解文意,原文表述为“15分钟是一个底线”。故选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是涵养和素质的体现,是语文老师应有的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B语文教师要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既要读中外文化经典,还要读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

15、书。C采取布置作业等强制性手段,硬性要求青少年阅读名著,只会伤害孩子的感情,挫伤阅读的积极性,不会有任何有益的效果。D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做些荒岛生存手册、漂流地图,有利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能增强学 生记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只会伤害孩子的感情,挫伤阅读的积极性,不会有任何有益的效果”错误,依据“这样做不但不能唤起儿童和青少年对名著的阅读热情,还会伤害他们的感情,把本来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给扼杀掉”可知,“会”不等于“只会”,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6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语文老师如何才能当好“读书种子”?(6分)【答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做好阅读微课设计,指导学生阅读;尊重个体的阅读体捡和阅读基础,做好阅读评价。【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阅读名著,爱上名著,努力培植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是每一名家长的责任,更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即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王迪介绍,自己的阅读体验经常带给她教学灵感,设计出一些点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中一个点子就是用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与小说对话,就是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即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