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79733953 上传时间:2021-04-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届高三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解析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届高三临考冲刺卷(2)语 文 试 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词的研读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叶嘉莹先生在口述自传的结尾这样说。在最痛苦的时候,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自己。叶先生拈取的这条线索,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苏轼的坎坷遭际和乐观性格为大家所熟知,而叶先生这次讲苏轼,不是强调苏轼如何旷达地应对外界打击,而是在苏轼的痛苦面前停一停、凝心看一看,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痛苦?“似花还似非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写下的,叶先生讲:“古人常常以为柳絮就是

2、柳树开的花,这个花不是万紫千红地开在树上,它只要一张开,马上就被风吹走了。它也叫花,可是它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也不能留在树上。”而苏轼本人的经历,正是二十二岁中进士以后,几年间母亲、父亲相继离世,苏轼守孝六年,再回京时已是新党当政。他不肯委蛇附和,直陈新法之弊的结果是被新党一贬再贬,从杭州到密州再到湖州,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之后又被弃置黄州,此时看见“也无人惜从教坠”的杨花,感慨自然很深。叶嘉莹先生并不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更进一步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体验转化、升华的努力。苏轼像春末柳絮一样身经风吹雨打,却“不恨此花飞尽”,没有因此封闭自己、日日舔舐伤口,而是“恨西园、落红难缀”。此处叶先生特

3、别提醒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能只顾及意思就点断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定要按照词牌的牌调断为三句,“杨花点点”之后停顿,且末四字注意“是/离人泪”的停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出来,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缠绵悱恻、欲语还休的情意。因有苦痛,才会努力拂拭心上阴影;抟揉苦痛为辞章,心影在吟唱中渐渐变得通透,像天上的云影一样不再翳蔽日光,而是与日色交相辉映,共成一幅可以欣赏玩味的景象。此时心影已无须拂去,它成为人生的底色,带来人格的厚度、笔下的滋味。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概念,正是在辞章中得到升华的苦痛与词调的音声之美结合而成的样态,是借由书写吟唱实现的对苦痛的超越,而

4、这也是叶先生本人的生命体验。在“弱德之美”的审美取向下,叶嘉莹先生更多地选取词人的“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吷庵手批东坡词)。即使策马直闯金营如入无人之境的辛弃疾,叶先生也是选他悲慨秋日的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来讲。在“木落江冷”的秋日,辛弃疾烦闷填心、大发牢骚:“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文章立言得以留名青史固然是好,却不是他辛稼轩一辈子最想做成的事业。接到故人书信提醒他莫要留恋仕途、“忘却莼鲈”,他只有一声叹息:“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太史公当年为了完成著书之志,遭受大辱仍未肯轻易赴死,稼轩唯有向他寻得一点安慰和支持。叶先生参透这一层,替稼轩把心底的话说出:“我有我要完

5、成的东西,我还没有完成,我总希望有一个最后的机会能够把它完成。”这种隐忍中有坚守、豪放中见悲哀的风格,正是“弱德之美”。(摘编自郑子欣中华读书报)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最痛苦时候的自己,并从中寻找到力量,这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B叶先生对苏轼词的解读不是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而是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升华的努力。C解读苏轼为酬和章质夫而作的词,叶先生坚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的情意。D辛弃疾反对靠文章立言而留名青史,他的志向是为国效力,收复北方失地,但无奈的是事与愿违。2(3分)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

6、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词句“似花还似非花”,是为了解读苏轼面对痛苦的复杂心情。B苏轼虽经风吹雨打,但并没有被苦痛击垮,这可以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品读出来。C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重点解读词人面对苦痛的人生态度,逐层深入,归结出“弱德之美”的概念。D文章最后一段,辛弃疾在悲慨秋日的词中引用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典故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坚守。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从解读苏轼在最痛苦时期写作的词入手,才能对苏轼的思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B抟揉苦痛为辞章,借由书写吟唱诗词实现对苦痛的超越,这也是叶先生的生命体验。C叶先生解读辛弃疾时更多选取“幽

7、咽怨断之音”,这是受“弱德之美”审美取向的影响。D文章最后一段中写辛弃疾的故人提醒他莫要留恋仕途,其实这是对辛弃疾的误解。1【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原文第四段“叶嘉莹先生并不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更进一步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体验转化、升华的努力”的表述强调递进关系,而选项中的“不是而是”的表述为并列关系。C.文中“且末四字注意是/离人泪的停顿,用抑扬顿挫情意”说的是末四字,选项说的是整首词。D.根据原文“文章立言得以留名青史固然是好,却不是他辛稼轩一辈子最想做成的事业”可知,辛弃疾并不反对靠文章立言而留名青史,只是这不是他最想做成的事业。故选A。 2【答案】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并列式结构”错,并列式结构要求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各问题平行并列、分别论证。本文并非并列式结构,而是递进式结构,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发展规律以及逻辑关系,一层一层地安排组织材料,层次之间是深化递进的结构方式。故选C。3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只有才能”选项说法绝对。并不是只有从苏轼在最痛苦时期写作的词入手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苏轼,其他时期未必不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苏轼。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红色旅

9、游做出权威解释: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随着红色旅游外延的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包括参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形成的历史革命遗迹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国家建设中涌现出的人民楷模、典型事件及其发生地。红色旅游既可以赏物观景,还可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长革命知识、了解光辉历史、感悟磅礴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引导旅游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旅游是红色革命资源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它不只是一次简单的休闲活动,更是一次涤荡精神、升华信

10、念、培育爱国情怀之旅。(摘编自孟姗姗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河南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时代金融2020年12期)材料二河南新县是“红色首府、将军故里、诗画江南”,虽然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上半年仍接待游客32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3亿元,市场已恢复同期水平的80%。今年5月18日的河南文旅大会,新县被特别表彰。对内,新县深入强化政策支持。为提振市场信心,新县2月初就出台意见,兑现支持文化旅游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500万元资金,稳定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奖补优先复工复产的涉旅企业。对外,重视节会和宣传带动。今年,新县举办了大别山(新县)全域旅游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新县还创新“线上营销”模式

11、,陆续发布对全国医护工作者、战疫英雄、社区志愿者的全城免票政策。同时开通“云游新县”平台,举办“社前茶”直播采摘等,提升了茶旅融合游等新县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摘编自河南信阳:老区旅游为啥这样“红”?,人民网”2020年9月1日)材料三为了推动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政府以及各地要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以此带动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因为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产品逐渐成为各景区相互竞争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河南省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时,要找准自身定位,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注重红色文化的内涵竞争,以此带动产品发展。以大别山为主,当地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名度打造属于自已的品牌,然后利用

12、品牌的知名度带动相关产品发展。除此之外,景区还可以与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形成一条长效的产业链,通过类似“旅游十产品+体验”的产业链结构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河南省经济能力相对落后,一直以来对旅游行业的宣传重视不够,而且宣传能力有限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传统的宣传方式能起到的宣传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和产业要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宣传工作的投资力度。提供经济支持;其次,当地产业要积极学习先进的宣传技术,尤其要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宣传,提升宣传工作的效率、扩大影响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宣传载体的局面,是新时代进行

13、宣传工作的必然方向。(摘编自顾金梅河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探析,旅游纵览2020年6期)4(3分)下列对“红色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革命遗迹是红色旅游载体的一部分,包括战役和行军旧址、历史性会议旧址。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B组织接待旅游者对相关革命痕迹进行学习、参观、游览是红色旅游的外在形式,宣传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则是红色旅游的内涵。C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活动中,增长革命知识、了解光辉历史是每个旅游者的义务,感悟磅礴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则应是每个旅游者的终极使命。D红色旅游把红色革命资源与现代旅游结合起来,既能让旅游者在赏物观景中休闲放松

14、,更能让旅游者在旅游中涤荡精神、培育爱国情怀。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新县旅游综合收入上半年仍然达到28.3亿元,这与新县政府稳定全县文化旅游市场的政策密切关联。B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县创新“线上营销”模式以推销旅游项目,形式新颖;而全域免票政策则彰显企业的责任心。C河南省红色旅游以大别山为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创新“旅游十产品+体验”的产业链结构,带动了旅游发展。D网络时代,扩大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离不开现代媒体的宣传,必须改变思维,在现代信息技术上下功夫。6(6分)如何开发当下的红色旅游?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答案】C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增长革命知识、了解光辉历史是每个旅游者的义务,感悟磅礴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则应是每个旅游者的终极使命”曲解文意。材料一是“还可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长革命知识、了解光辉历史、感悟磅礴精神、增强爱国情感”。故选C。5【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创新旅游+产品+体验的产业链结构,带动了旅游发展”未然变已然。材料三第一段是“当地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名度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除此之外,景区还可以与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形成一条长效的产业链,通过类似旅游+产品+体验的产业链结构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故选C。6【答案】政府要对红色旅游强化政策和经济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以及各地相关部门深度挖掘红色旅游品牌,提升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带动红色旅游产品发展,形成长效的产业链,提升红色旅游资源整体效益;政府和旅游产业部门应利用现代媒体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涉及“如何开发当下的红色旅游”的相关语句,在此基础上概括。根据材料二“对内,新县深入强化政策支持”“重视节会和宣传带动”“新县还创新线上营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