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年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55KB
约7页
文档ID:17968671
2011年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1/7

2011 年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 时间: 2012-5-7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2011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型发展主线,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一、综合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980.3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2.48 亿元,增长 4.5%;第二产业增加值 536.02 亿元,增长 12.5%;第三产业增加值 401.89 亿元,增长 12.9%三次产业比例为 4.3:54.7:41.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91263 元,比上年增长 12.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79080 元,比上年增长 13.7%,按上年末汇率折算达 12551 美元,首次突破 1 万美元大关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升至全国第五位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微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84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6%。

其中:物联网产业增长 15.7%,新能源产业增长 15.6%,新材料和新型显示产业增长 17.6%,节能环保产业增长 24.5%,微电子产业增长 7.6%,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 24.4%,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 49.8%,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增长 7.3%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11 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10700 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4797 人;全市自主创业 1676 人,创业带动就业 12253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5%新增就业岗位 3.5 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3 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 91.3%民营经济稳步壮大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 6.52 万户,比上年增长 8.7%;其中:私营企业 2.09 万户,个体工商户 4.18 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 12.4%和 4.5%民营经济从业人员 46.69 万人,比上年增加 4.84 万人,增长 11.6%;注册资金 1099.02 亿元,比上年增加 268.92 亿元,增长 32.4%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 704.90 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2137.67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2.5%和 24.6%,分别占全市总量的 71.9%和 74.0%;上交税金 83.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9%,占全市总量的 66.5%。

市场物价高位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整体高位运行,呈曲折上升至 6 月份形成相对高点后又逐月回落格局,累计达 105.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 102.7,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6.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104.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 111.9表 1:2011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5.1     食品113.5烟酒及用品102.6衣着10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2.7交通和通讯98.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101.5居住101.8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9.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3%其中:农业35.32 亿元,增长 19.4%;林业 4.88 亿元,增长 10.4%;畜牧业 7.70 亿元,增长 29.8%;渔业 15.55 亿元,增长 15.7%;农林牧渔服务业 5.63 亿元,增长 11.9%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141.05 万亩,比上年增长 3.6%全年粮食总产量48.57 万吨,比上年增长 6.6%其中秋粮产量 30.44 万吨,下降 0.2%油料总产量 7160 吨,下降18.1%。

水果产量 25399 吨,增长 28.0%;干果产量 3267 吨,增长 2.6%肉类总产量 37836 吨,增长10.3%,其中猪肉产量 26288 吨,增长 15.9%;禽肉产量 11270 吨,增长 3.4%;生猪存栏数 20.73 万头,增长 6.3%产业经营成效显著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 2.26 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 1.11 万亩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物联网试验站落户宜兴全市新增农村合作组织 210 家,累计达 690 家17 家企业通过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认定21 家无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45.12 亿元,同比增长24.7%  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 3.43 万人积极实施城市公交三年行动计划,公交出行分担率达 24%,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 “村村通”目标管道天然气贯通所有镇和街道,城乡用户突破 10.5 万家启动“陶都美丽乡村” 和“幸福镇村”创建活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建成 2 个省村庄整治特色村周铁镇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南园村、核心村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新亮点全国生态镇实现全覆盖,共创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示范村 21 个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综合质量稳步提升。

全市工业总产值 2890.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7%;全部工业销售收入 2800.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4%;利税总额 215.33 亿元,增长 21.6%,其中工业利润 150.60 亿元,增长 23.2%全市 885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 2451.14 亿元,增长 24.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 2388.69 亿元,增长 22.8%;利税总额 192.95 亿元,增长 23.6%,其中利润 136.42 亿元,增长27.1%园区经济稳步推进全市有国家级开发区 1 个,省级开发区 2 个环科园以“园街一体化”为契机,加速启动八大功能性载体建设,获批成立全省唯一的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经济开发区光电子产业园、华创基地竣工投用,新兴产业后劲投入占比达 85.4%陶瓷产业园高端陶瓷集聚效应日益彰显,成功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旭硝子集团全市共有 13 个工业集中区,累计区内企业数 4965 家,其中当年新增 417 家工业园区在建工业项目 380 个,当年完成工作 230.21 亿元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397.33 亿元、利税 187.99 亿元、利润 128.92 亿元,园区产出比达 87.1%。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 184.33 亿元2011 年建设工程项目中,参建国家鲁班奖 2项、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2 项;获国家钢结构工程金奖 12 项;获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 10 项、省建筑装饰优质工程(紫金杯奖)5 项、省钢结构优质工程(紫金杯奖)9 项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12.2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 0.18 亿元,下降 45.5%;第二产业投资 253.86 亿元,增长 19.9%;第三产业投资 158.16亿元,增长 16.2%民营经济完成投资 269.29 亿元,增长 3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65.3%其中私营个体完成投资 150.41 亿元,增长 38.2%2011 年,全市共 61 个市定重点工业项目,开工 56个,开工率 91.8%;已竣工或基本竣工 12 个,竣工率 19.67%全市工业在建项目 509 个,其中超千万元/百万美元项目 433 个,超亿元/1500 万美元项目 30 个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以《东方水城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城市建设节奏不断加快组织实施 108 只政府投资项目,当年完成工作量 37.50 亿元。

市规划展示馆建成开馆,成为集中展现城乡规划成果的新平台东氿公园、洑溪河公园、新中医院等重点工程建成开放庆源大道东延段、宜广线太华段按期通车,兴杨路、宜金线改线、云湖环路全线贯通人防立体停车楼完工投用,阳羡路、“平改坡 ”二期、王府周边区域等老城区改造工程实施到位油车水库主体完工,埝径河、杨店涧、中央小农水二期等民生水利工程如期竣工房地产业增降互现2011 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 79.68 亿元,增长 47.9%其中住宅开发投资49.86 亿元,增长 28.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694.39 万平方米,增长 63.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60.16 万平方米,增长 51.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 86.57 万平方米,下降 16.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66.45 万平方米,下降 20.9%商品房屋销售额 78.62 亿元,增长 8.8%其中住宅房屋销售额 57.56亿元,下降 0.5%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 882.5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4%城乡市场协同发展从地区看,城区实现零售额 134.93 亿元, 同比增长 19.1%;镇区实现零售额 78.34 亿元,同比增长 18.3%;乡村实现零售额 109.34 亿元,同比增长14.7%。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306.45 亿元,同比增长 17.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16 亿元,同比增长 25.0%华地集团成为首家百亿级商贸企业市场贸易成交活跃年末全市共有贸易市场 79 家,贸易市场成交额 301.11 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亿元以上贸易市场由 18 家增至 22 家,成交额 261.56 亿元,增长 8.0%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生活广场正式开业,融达汽车城、陶都陶瓷城、国际环保城等一批已建市场提档升级六、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 47.5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2.0%其中出口总额 31.12 亿美元,增长 17.5%;进口总额 16.46 亿美元,增长 2.9%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完成出口 8.57 亿美元,同比下降 9.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 27.5%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全年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外资项目共 40 个(新批项目 24 个,增资转股项目16 个),合计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 4.82 亿美元(新批项目 2.28 亿美元,增资转股项目 2.54 亿美元),下降 26.8%;到位注册外资 5.57 亿美元,增长 11.1%。

服务外包快速增长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 7 家,累计服务外包企业 96 家全年服务外包企业完成业务执行金额 26526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44.7%其中,离岸执行金额 17472 万美元,比上年增加 6100 万美元,增长 53.6%外经合作全面拓展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 14 个,中方投资额累计 1.4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7%七、旅游、交通和邮电业旅游经济快速前行全年旅游总收入 120.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4%接待国内游客 1244.23 万人次,增长 14.6%;国内旅游收入 119.78 亿元,增长 27.1%接待入境旅游者 5.81 万人次,增长7.8%;国际旅游收入 0.66 亿元,下降 5.9%全市拥有四星级以上宾馆 4 家,旅行社 26 家依托横山水库而打造的云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初具规模;展示古今茶叶历史文化的中国茶文化博览馆开门迎客;善卷洞风景区整体改造项目全面展开;张公洞景区改造工程全面竣工西渚镇被评为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全社会运输量继续提高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2320 公里,航道里程 594 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 3210 万吨,增长 2.7%;完成货运周转量 260010 万吨公里,增长 0.6%。

完成客运量 6932万人次,增长 31.3%;客运周转量 159436 万人公里,增长 31.3%邮政电信业较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