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知识重点(古柏书屋)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79405368 上传时间:2021-04-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内科学知识重点(古柏书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口腔内科学知识重点(古柏书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腔内科学知识重点(古柏书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内科学知识重点(古柏书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平型吸收:是较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牙槽嵴顶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即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冠方。 垂直型吸收:也称角形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不多,而靠近牙根侧的骨吸收较多。垂直型骨吸收大多形成骨下袋,即牙周袋底位于骨嵴顶的根方。骨下袋最常见于邻面,但也可位于颊舌面。骨下袋和骨上袋的炎症、增生和退行性变化都相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软组织壁与牙槽骨的关系和骨破坏的类型。 凹坑状吸收: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它的形成可能

2、因邻面的龈谷区是菌斑易堆积、组织防御力薄弱的部位,该处的牙槽骨易发生吸收。此外,相邻两牙间的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复体等也是凹坑状吸收的常见原因。 其他形式的骨变化:由于各部位牙槽骨吸收不均匀,使原来整齐而呈薄刃状的骨缘成为参差不齐。正常情况下牙间的骨隔较高,而颊舌侧的骨嵴较低,呈波浪形。当牙间骨隔破坏而下凹,而颊舌面骨嵴未吸收时,使骨嵴呈现反波浪形的缺损。此外,由于外生骨疣或扶壁骨形成、适应性修复等而使唇、颊面的骨增生,使牙槽嵴呈“唇”形或骨架状增厚。这些虽是骨组织对破坏的代偿性修复的表现,但常造成不利于菌斑控制的形态改变。 变形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的球菌,是口腔天然菌群中占比例最大的

3、链球菌属中的一种。根据变形链球菌胞壁抗原成分不同,分血清型(ah)8种;根据菌细胞DNA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含量分遗传型(1)6种。变形链球菌有强的致龋性,这与其致龋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由于它能迅速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产生多量酸,而且耐酸性强,在pH4.5时仍能继续生活并产酸。变形链球菌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胞外葡聚糖、果聚糖及胞内多糖。葡聚糖介导细菌的粘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该菌合成的水溶性葡聚糖、果聚糖、胞内多糖还可作为代谢底物提供能量,增强致龋力。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脂磷壁酸是菌体表面粘结素,它们与获得性膜中的不同受体结合,促进该菌粘附和菌斑的形成。变形链球菌

4、不仅是冠部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根部龋的主要致病菌。白斑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非均质型又可分为疣状型、溃疡型和颗粒型。 颗粒型白斑亦称颗粒结节状白斑,颊黏膜口角区多见。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致黏膜表面不平整,病损间黏膜充血,似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患者可有刺激痛。本型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鉴别诊断要点可复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自发痛无轻微的或定时的自发性钝痛刺激痛冷刺激引起疼痛冷热刺激痛刺激除去后疼痛很快消失痛持续较久温度测验一过性疼痛敏感、迟钝或迟缓痛诊断治疗间接盖髓有效牙髓治疗有效自发性出血应考虑血液方面疾病。牙周炎及牙龈炎的出血为刺激性,碰触才出血,请您注意!边缘性龈炎又称单纯性龈炎或龈

5、缘炎,是牙龈疾病中最常见者。几乎每个成年人在其一生的某个时期均可发生程度和范围不等的慢性牙龈炎。1.好发部位及病变范围轻度炎症只侵犯游离龈和龈乳头。严重者可波及附着龈。一般以前牙区(尤其下前牙)最明显,其次为上颌后牙的颊侧和下颌后牙的舌侧,这些都是刷牙容易遗漏,而使菌斑和牙石堆积的部位。2.临床特征患处牙龈充血发红,水肿光亮而松软,龈缘变厚不再与牙面贴附,牙龈乳头变得圆钝、肥大。此时碰触牙龈有出血,此常为就医主诉。严重的病例可有龈缘糜烂和肉芽增生,龈袋溢脓。由于龈肿胀,龈沟深度超过3mm,但龈沟底仍在釉牙本质的冠方,未发生附着丧失,X线片也无牙槽骨吸收。3.部分龈炎可发展为牙周炎常开始发生在第

6、一磨牙和下前牙的邻面。为移行过程,无明显症状,故临*对重症龈炎患者,应仔细检查磨牙及切牙有无附着丧失,或拍X线片,观察有无早期的牙槽嵴顶吸收,以鉴别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尖周囊肿是由上皮衬里,充满液体、被肉芽组织包绕的尖周病变。囊壁内层为完全或不完全的上皮衬里,外层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囊腔中充满囊液,含丰富的胆固醇结晶。囊肿增大时周围骨质压迫性吸收,压迫邻牙致牙根吸收。 通常无自觉症状,囊肿增大使颌骨壁变薄、隆起,扪诊有乒乓球样感。牙髓无活力,X线片显示尖周有边界清楚,轮廓分明的骨质稀疏区,周围有明显白线条。囊肿破溃感染可形成窦道。 尖周肉芽肿,尖周脓肿和尖周囊肿三者之间联系密切,可相互转

7、变,有着移行的关系。 临床表现:1.叩痛、咬合痛。 2.牙松动、伸长感。 3.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 4.根尖周红肿、触痛明显,移行沟变浅。 5.持续性自发痛,晚期搏动性疼痛(跳痛) 6.有发热、畏寒,有的体温升高。 7.部属淋巴结肿大、压痛。 8.牙变色。 9.牙髓无活力。对温度、电测不敏感。 10.根尖部瘘管,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11.根尖周骨质膨隆,有乒乓感,牙移位、牙松动。严重者,面部变形。 12.骨膨隆者穿刺有粘性囊液和胆固醇结晶。 樟脑苯酚为樟脑与苯酚的混合制剂,樟脑有镇痛作用和弱的防腐作用,与苯酚合用可减轻苯酚的腐蚀作用,加强渗透作用。对感染较轻的根管进行消毒,可以用小棉球蘸药放

8、在根管,用暂封剂密封35日;也可用消毒纸捻或棉捻封入根管内。急性根尖周炎*引流时,窝洞内暂时放置蘸本药的棉球。 可用于龋齿充填前的窝洞消毒。 逆行性牙髓炎时放入牙周袋内可减轻疼痛。多聚甲醛在常温下能缓慢释放甲醛呈现抗菌和凝固组织作用。多聚甲醛在接触组织中的水分后,可缓慢释放甲醛,起到消毒杀菌和凝固组织的作用。气体和水溶液皆可杀灭各型微生物,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均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杀菌力强、穿透性好、作用持久,刺激性亦比甲醛小。乳牙的牙髓失活剂;用于根髓无感染的后牙干髓疗法,由于远期疗效差,目前已基本否定此疗法;与其他药物或材料配伍还可用作盖髓剂、抗牙本质敏感剂等。乳牙易患龋的因素1、乳牙解剖形

9、态的特点乳牙牙颈部明显缩窄,牙冠近颈部之1/3处隆起,邻牙之间为面的接触,he面的点隙沟裂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间隙等均易导致食物滞留,且易成为不洁区。2、乳牙组织结构特点乳牙的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3、食物4、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碘酚有杀菌,收敛,灼烧的作用。牙周袋溢脓时,浅袋可用碘酚液烧灼。答复:四环素对骨组织亲和力大,服用后,在龈沟液中浓度比血液中高210倍。对多种牙周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能抑制牙周袋内螺旋体生长,结合翻瓣、刮治、根面处理等,能提高疗效。对青少年牙周炎应用四环素作辅助治疗,剂量250mg,一天4次口服,连服二周,可取得明显效果。甲硝唑又名灭

10、滴灵,能有效地杀灭厌氧菌,如龈下菌中产黑色素普氏菌、具核梭形杆菌、螺旋体和可动杆菌等。应用于牙周病临床有显著效果。常用剂量为200mg,口服一日4次,连续服57天。故长期服用应注意临床观察及血象检查(暂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氢氧化钙可以做为垫底材料吗?法国赛普敦Septocalcine ultra氢氧化钙垫底材钙乐光固化氢氧化钙(VLC Calar)盖髓垫底材料氢氧化钙垫底对于深龋能更有效的保护牙髓,避免牙髓刺激导致牙髓病变。恰填:根管内充填物恰好严密填满根尖狭窄部以上的空间,充填物距根尖端052mm,根尖部根管内无任何X线透射影像。 差填:根管内充填物距根尖端2mm以上,或根尖部根管内仍遗留

11、有X线透射影像。 超填:根管内充填物不仅填满根管,而且超出了根尖孔,填入根尖牙周膜间隙或根尖周病损区。 球菌性口炎(一)临床表现球菌性口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为主的球菌感染所引起,临*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假膜性口炎。球菌性口炎虽都表现为急性炎症,但实际上大多数是继发于其他损害之后的感染,如疱疹性口炎的糜烂面,药物性口炎,大疱性疾病破溃后的溃疡面等,处理中应注意继发球菌感染的问题。球菌性口炎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表面显著充血水肿、灼痛,由于血管壁渗透性的增强,纤维蛋白原渗出,在粘膜表面凝固成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与大量细菌。假膜特点是较厚而

12、微突出粘膜表面,致密而光滑,较易拭去,遗留渗出糜烂面。周围有明显炎症反应区,唾液增多,疼痛。有非特异性口臭。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全身症状较轻微。(二)诊断在诊断中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及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其他原发性疾病(如前所述,备种糜烂、溃疡型病损都可能继发球菌感染),其次是注意患者的全身状况,一般在机体衰弱,抵抗力相当低下的情况,才可能发生原发性球菌性口炎。球菌性口炎的假膜是灰黄色,致密而光滑,周围炎症反应明显,假膜易拭去而出现溢血的糜烂面。这些都是与白色念珠菌性口炎的不同之处,必要时,可作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以确定主要的病原菌。1.口腔念珠菌病分型口腔念珠菌病分型尚不统一,可按病损特征及

13、病变部位等分型,目前普遍采用Lehner(1966)提出的分型标准,即将口腔念珠菌病分为假膜型、萎缩型、增殖型念珠菌病及和念珠菌感染有关的疾病如正中菱形舌炎、念珠菌唇炎等。(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萄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婴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病损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新生儿鹅口疮多在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粘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至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粘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

14、旧的病损粘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斑片附着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粘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但少数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少数病人还可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2)急性萎缩型(红斑型)急性萎缩型念珠菌性口炎多见于成年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般期应用而致,且大多数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肿瘤化精后等。某些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天疱疮等,在大量应用青霉索、链霉素的过寝中,也可发生念珠菌性口炎,因此,本型又被称为抗生素口炎。应当

15、注意的是,这种*急性念珠菌性口炎以舌粘膜多见,两颊、上腭、口角、唇等部位亦可发生。可有假膜,并伴有口角炎,但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患者常首先有味觉异常或味觉丧失,口腔于燥,粘膜灼痛。(3)慢性肥厚型(增殖型)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又称念珠菌白斑,可见于颊粘膜、舌背及腭部。由于菌丝深入到粘膜或皮肤的内部,引起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上皮增生、微脓肿形成以及固有层乳头的炎细胞浸润,而表层的假膜与上皮层附着紧密,不易剥脱。组织学检查,可见到轻度到中度的上皮不典型增生,有人认为念珠菌白斑病有高于4的恶变率,特别是高龄患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以明确诊断。本型的颊粘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里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化斑块,类似一般粘膜自斑。腭部病损可由牙托性口炎发展而来,粘膜匿乳头状或结节状增生;舌背病损,可表现为丝状乳头增殖。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可作为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疾病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见于免疫不全综合征和内分泌功能低下的患者。(4)慢性萎缩型(红斑型)慢性萎缩型念珠菌口炎又称牙托性口炎,多发生于戴义齿的患者。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侧面接触之腭、龈粘膜,多见于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义齿承牦区粘膜广泛发红,形成鲜红色弥散红斑。在红斑表面可有颗粒增生。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康复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