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塞米(速尿)的药理作用(一类借鉴)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79404614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呋塞米(速尿)的药理作用(一类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呋塞米(速尿)的药理作用(一类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呋塞米(速尿)的药理作用(一类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呋塞米(速尿)的药理作用(一类借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呋塞米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为呋塞米加氢氧化钠与氯化钠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含呋塞米(C12H11ClN2O5S)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pH值为8.59.5。目录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1. 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 2.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力学 适应症 用法用量 1. 成人 2. 小儿临床研究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性状鉴定 1. 鉴别 2. 检查氮 3. 含磷物质 4. 游离硫 5. 有关物质 6. 干燥失重 7. 含量测定 8. 类别生产企业主要成分药理作用 1. 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 2.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力学适应症用法用量 1. 成人 2. 小儿临

2、床研究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性状鉴定 1. 鉴别 2. 检查氮 3. 含磷物质 4. 游离硫 5. 有关物质 6. 干燥失重 7. 含量测定 8. 类别 生产企业展开编辑本段主要成分 呋塞米注射液通用名:呋塞米 化学名:2-(2-呋喃甲基)氨基-5-(氨磺酰基)-4-氯苯甲酸 拼音名:FUSAIMI 英文名:FUROSEMIDE 药品类别:利尿药 CASNo.:54-31-9 分子式:C12H11ClN2O5S 分子量:330.74 规 格:2ml:20mg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呋塞米分子式结构本品为强效利尿剂,其作用机制如下。 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能增加水、钠、氯、钾、钙、镁、磷等的排泄。与噻嗪

3、类利尿药不同,呋塞米等袢利尿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且药物剂量范围较大。本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厚壁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结果管腔液Na、Cl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由于Na重吸收减少,远端小管Na浓度升高,促进Na-K和Na-H交换增加,K和H排出增多。至于呋塞米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厚壁段重吸收Cl的机制,过去曾认为该部位存在氯泵,目前研究表明该部位基底膜外侧存在与Na-KATP酶有关的Na、Cl配对转运系统,呋塞米通过抑制该系统功能而减少Na、Cl的重吸收。另

4、外,呋塞米可能尚能抑制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促进远端小管分泌K。呋塞米通过抑制亨氏袢对Ca2、Mg2的重吸收而增加Ca2、Mg2排泄。短期用药能增加尿酸排泄,而长期用药则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呋塞米分子式结构呋塞米能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E2含量升高,从而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管阻力,使肾血流量尤其是肾皮质深部血流量增加,在呋塞米的利尿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其用于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基础。另外,与其他利尿药不同,袢利尿药在肾小管液流量增加的同时肾小球滤过率不下降,可能与流经致密斑的氯减少,从而减弱或阻断了球-管平衡有关。呋

5、塞米能扩张肺部容量静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上其利尿作用,使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有助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由于呋塞米可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为其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编辑本段动力学 高血压口服吸收率为60%70%,进食能减慢吸收,但不影响吸收率及其疗效。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口服吸收率降至43%46%。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病综合征等水肿性疾病时,由于肠壁水肿,口服吸收率也下降,故在上述情况应肠外途径用药。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分布容积平均为体重的11.4%,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本药能通过胎盘屏障,并可

6、泌入乳汁中。口服和静脉用药后作用开始时间分别为3060分钟和5分钟,达峰时间为12小时和0.331小时。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68小时和2小时。T12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正常人为3060分钟,无尿患者延长至75155分钟,肝肾功能同时严重受损者延长至1120小时。新生儿由于肝肾廓清能力较差,T12延长至48小时。88%以原形经肾脏排泄,12%经肝脏代谢由胆汁排泄。肾功能受损者经肝脏代谢增多。本药不被透析清除。 编辑本段适应症 呋塞米注射液1.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

7、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高血压:在高血压的阶梯疗法中,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例如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及时应用,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 4.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稀释性低钠血症: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 6.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 7.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编辑本段用法用量成人 急性心肌梗死(1)治疗水肿性疾病。紧

8、急情况或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注射,开始2040mg,必要时每2小时追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维持用药阶段可分次给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起始40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小时追加80mg,直至出现满意疗效。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用200400mg加于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内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mg。有效者可按原剂量重复应用或酌情调整剂量,每日总剂量不超过1g。利尿效果差时不宜再增加剂量,以免出现肾毒性,对急性肾衰功能恢复不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般每日剂量40120mg。 (2)治疗高血压危象时,起始4080mg静注,伴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酌情增加剂量。 (3)治疗

9、高钙血症时,可静脉注射,一次2080mg。 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按1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2小时追加1mg/kg。最大剂量可达每日6mg/kg。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耳鸣(1)本药可通过胎盘屏障,孕妇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应尽量避免应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可致胎仔肾盂积水,流产和胎仔死亡率升高。 (2)本药可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儿童用药 本药在新生儿的半衰期明显延长,故新生儿用药间隔应延长。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应用本药时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和肾功能损害的机会增多。 编辑本段临床研究【功效主治】 1.水肿性疾病

10、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2.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3.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4.稀释性低钠血症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5.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6.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呋塞米。化学名称:2-(2-呋喃甲基)氨基-5-(氨磺酰基)-4-氯苯甲酸。分子式:C12H11ClN2O5S分子量:330.74 【药理作用】 1 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能增加水、钠、氯、钾、钙、镁、磷等的排泄。与噻嗪类利尿药不同,呋塞米等袢利尿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且药

11、物剂量范围较大。本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厚壁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结果管腔液Na、Cl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由于Na重吸收减少,远端小管Na浓度升高,促进Na-K和Na-H交换增加,K和H排出增多。至于呋塞米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厚壁段重吸收Cl的机制,过去曾认为该部位存在氯泵,目前研究表明该部位基底膜外侧存在与Na-KATP酶有关的Na、Cl配对转运系统,呋塞米通过抑制该系统功能而减少Na、Cl的重吸收。另外,呋塞米可能尚能抑制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促进远端小管分泌K。呋塞米通过

12、抑制亨氏袢对Ca2、Mg2的重吸收而增加Ca2、Mg2排泄。短期用药能增加尿酸排泄,而长期用药则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2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呋塞米能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E2含量升高,从而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管阻力,使肾血流量尤其是肾皮质深部血流量增加,在呋塞米的利尿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其用于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基础。另外,与其他利尿药不同,袢利尿药在肾小管液流量增加的同时肾小球滤过率不下降,可能与流经致密斑的氯减少,从而减弱或阻断了球-管平衡有关。呋塞米能扩张肺部容量静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上其利尿作用,使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有

13、助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由于呋塞米可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为其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药物相互作用】 1 肾上腺糖、盐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激素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并增加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的发生机会。 2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肾损害机会也增加,这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血流量有关。 3 与拟交感神经药物及抗惊厥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 与氯贝丁酯(安妥明)合用,两药的作用均增强,并可出现肌肉酸痛、强直。 5 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 饮酒及含酒精制剂和可引起血压下降的药物能增强本药的利尿和降压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麻醉药合

14、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7 本药可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故与治疗痛风的药物合用时,后者的剂量应作适当调整。 8 降低降血糖的疗效。 9 降低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后血容量下降,致血中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以及利尿使肝血液供应改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多有关。 10 本药加强非去极化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1 与两性霉素、头孢霉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尤其是原有肾损害时。 12 与抗组胺药物合用时耳毒性增加,易出现耳鸣、头晕、眩晕。 13 与锂合用肾毒性明显,应尽量避免。 14 服用水合氯醛后静注本药可致出汗、面色潮红和血压升高,此与甲状腺素由结

15、合状态转为游离状态增多,导致分解代谢加强有关。 15 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编辑本段不良反应 呋塞米注射液常见者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如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与此有关的口渴、乏力、肌肉酸痛、心律失常等。少见者有过敏反应(包括皮疹、间质性肾炎、甚至心脏骤停)、视觉模糊、黄视症、光敏感、头晕、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胰腺炎、肌肉强直等,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指(趾)感觉异常,高糖血症,尿糖阳性,原有糖尿病加重,高尿酸血症。耳鸣、听力障碍多见于大剂量静脉快速注射时(每分钟剂量大于415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康复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